今年以來,按照生態環境部重點區域夏季在線監督幫扶工作任務要求,唐山市生態環境局結合部、省關于非現場執法改革重要工作部署,統籌經濟發展形勢需要,積極轉變工作思路,聚焦“大氣更好、打擾更少、服務更優”的方針,切實將“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執法模式落到實處,著力提升“四個能力”,進一步提升執法效能,促進監督幫扶工作向縱深開展。
一、加強科技設備使用,提高“裝備能力”
為提升VOCs現場執法檢查的科學性、準確性、時效性,解決現場檢查中“聞得到看不見”、惡臭與VOCs難以分辨、泄露點位和濃度判定主要依靠經驗等實際問題,唐山市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加強執法監測裝備的配備。目前,市、縣兩級已配備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9臺、PID檢測儀7臺、FID檢測儀9臺、無人機16臺、便攜式煙氣分析儀1臺,為執法人員提供了執法“利器”,以前肉眼看不見的氣體泄漏能在儀器顯示屏里“一覽無余”,大大縮短了執法檢查時間,有效提升了執法效率。同時,加強走航監測、激光雷達掃描,輔助多參數無人機、積塵負荷在線監測儀等科技設備的應用,實現污染物精準溯源。
二、構建“三監聯動”機制,提高“協同能力”
整合污染源監測管理系統、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DCS平臺、企業自行監測系統等相關數據,構建監管部門、監測部門、監督部門“三監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執法與監測貫通,形成“測、溯、查、治”閉環管理,執法監管效能倍增。例如,為了尋找重點區域異常高值原因、解決高值隱患,該局在強化各縣(市、區)聯防聯控協同治理的基礎上,突出加大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全方位立體監測的力度和密度,組織開展VOCs走航監測,充分發揮科技裝備優勢,提高執法效能。與此同時,聘請行業專家對監測數據進行解讀分析,對企業各環節進行把脈會診,精準破解污染難題。
三、大力推進非現場執法,提高“科技能力”
以“數字化、智能化、遠程化”為依托,將1529套在線監測、37191套分表計電、586套DCS、1166個視頻監控集成為“四算六看”藍天云指揮體系,建立數據篩查、監測對比為主要手段的預警調度機制,精準推送問題線索;固化完善現場核查機制,依托手持式執法系統,遠程調度距離問題點位最近的執法人員,第一時間現場核查、上傳數據、分析處理,做到發現即處置。創新網上巡查措施,通過網上巡查、分析研判,對排放濃度達到限值80%的企業實時進行預警提示,有效避免了小時均值超標,企業超標率同比減少69.5%,實現由“人海戰術”向“科技執法”轉變。唐山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網上巡查經驗被中國環境報、河北日報刊發宣傳,生態環境部2022年執法簡報第1期,也專門對唐山市推進“非現場”執法改革,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經驗做法在全國進行推廣。
四、實施檢查“四聯單”措施,提高“整改能力”
為促進執法檢查問題整改,唐山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探索,首創實施了現場監督檢查“四聯單”措施。市、縣兩級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檢查時,采用“四聯單”方式對現場檢查情況進行記錄,由市局、分局、企業、檢查人員分別存檔,用于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該局臭氧夏季監督幫扶自查發現的問題,也以“四聯單”的方式進行了下達,通過連續編號、跟蹤整改、一廠一檔等措施,實現了所有執法人員信息共享,進一步增強了問題發現、交辦、整改的連續性,實現執法檢查的閉環管理,有效解決了問題督辦不到位的問題,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科學性、精準性、權威性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唐山市夏季監督幫扶前兩個輪次自查79個問題,已完成整改64個,其余問題也將通過“四聯單”方式加強督導,確保高質量完成整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唐山市著力提高“四個能力” 促進監督幫扶執法效能提升
來源:唐山市生態環境局 時間:2022-07-12
今年以來,按照生態環境部重點區域夏季在線監督幫扶工作任務要求,唐山市生態環境局結合部、省關于非現場執法改革重要工作部署,統籌經濟發展形勢需要,積極轉變工作思路,聚焦“大氣更好、打擾更少、服務更優”的方針,切實將“日常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執法模式落到實處,著力提升“四個能力”,進一步提升執法效能,促進監督幫扶工作向縱深開展。
一、加強科技設備使用,提高“裝備能力”
為提升VOCs現場執法檢查的科學性、準確性、時效性,解決現場檢查中“聞得到看不見”、惡臭與VOCs難以分辨、泄露點位和濃度判定主要依靠經驗等實際問題,唐山市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加強執法監測裝備的配備。目前,市、縣兩級已配備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9臺、PID檢測儀7臺、FID檢測儀9臺、無人機16臺、便攜式煙氣分析儀1臺,為執法人員提供了執法“利器”,以前肉眼看不見的氣體泄漏能在儀器顯示屏里“一覽無余”,大大縮短了執法檢查時間,有效提升了執法效率。同時,加強走航監測、激光雷達掃描,輔助多參數無人機、積塵負荷在線監測儀等科技設備的應用,實現污染物精準溯源。
二、構建“三監聯動”機制,提高“協同能力”
整合污染源監測管理系統、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DCS平臺、企業自行監測系統等相關數據,構建監管部門、監測部門、監督部門“三監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執法與監測貫通,形成“測、溯、查、治”閉環管理,執法監管效能倍增。例如,為了尋找重點區域異常高值原因、解決高值隱患,該局在強化各縣(市、區)聯防聯控協同治理的基礎上,突出加大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全方位立體監測的力度和密度,組織開展VOCs走航監測,充分發揮科技裝備優勢,提高執法效能。與此同時,聘請行業專家對監測數據進行解讀分析,對企業各環節進行把脈會診,精準破解污染難題。
三、大力推進非現場執法,提高“科技能力”
以“數字化、智能化、遠程化”為依托,將1529套在線監測、37191套分表計電、586套DCS、1166個視頻監控集成為“四算六看”藍天云指揮體系,建立數據篩查、監測對比為主要手段的預警調度機制,精準推送問題線索;固化完善現場核查機制,依托手持式執法系統,遠程調度距離問題點位最近的執法人員,第一時間現場核查、上傳數據、分析處理,做到發現即處置。創新網上巡查措施,通過網上巡查、分析研判,對排放濃度達到限值80%的企業實時進行預警提示,有效避免了小時均值超標,企業超標率同比減少69.5%,實現由“人海戰術”向“科技執法”轉變。唐山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網上巡查經驗被中國環境報、河北日報刊發宣傳,生態環境部2022年執法簡報第1期,也專門對唐山市推進“非現場”執法改革,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經驗做法在全國進行推廣。
四、實施檢查“四聯單”措施,提高“整改能力”
為促進執法檢查問題整改,唐山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探索,首創實施了現場監督檢查“四聯單”措施。市、縣兩級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檢查時,采用“四聯單”方式對現場檢查情況進行記錄,由市局、分局、企業、檢查人員分別存檔,用于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該局臭氧夏季監督幫扶自查發現的問題,也以“四聯單”的方式進行了下達,通過連續編號、跟蹤整改、一廠一檔等措施,實現了所有執法人員信息共享,進一步增強了問題發現、交辦、整改的連續性,實現執法檢查的閉環管理,有效解決了問題督辦不到位的問題,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科學性、精準性、權威性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唐山市夏季監督幫扶前兩個輪次自查79個問題,已完成整改64個,其余問題也將通過“四聯單”方式加強督導,確保高質量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