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秦皇島市海港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PM2.5和03協同控制為主線,以NOx和VOCs大幅削減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四十條措施,統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完善服務經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一、深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
一是推進退城搬遷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秦皇島北方玻璃有限公司、秦皇島弘耀節能玻璃有限公司搬遷工作,兩家企業遷址地點均已確定,各方面工作正穩步推進。二是持續推進散煤復燃排查工作。配合相關部門推進秸稈禁燒、垃圾露天焚燒,嚴防散煤復燃,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推送、禁止秸稈垃圾焚燒視頻監控系統等大數據平臺,確保露天焚燒火情“發生即發現,發現即處置”。
二、強化推進工業企業治理
積極推進電廠向工業企業集中供氣替代現有燃氣鍋爐和華瀛磷酸燃煤鍋爐工程,繼續開展源頭替代、無組織排放治理、末端治理和深度治理等全流程治理,大幅削減VOCs排放總量。謀劃源頭替代項目3個,年底3家企業替換比率達到10%,謀劃VOCs無組織排放管控、末端治理、深度治理等項目12個,已全部完成。
三、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
一是落實正面清單制度。在全區原有9家(個)正面清單企業(項目)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納入范圍和數量,通過在線監控、排污許可、分表計電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推進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化、規范化,對小微涉氣企業、涉及民生和城市運轉類企業、生活服務業,做到少檢查、免打擾,最大程度保障正常生產秩序,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深化工業企業績效評級。將全區174家涉氣工業企業全部納入減排清單,通過分類統計、動態更新,實現全覆蓋管理。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制定“一廠一策”差異化減排措施,積極倡導轄區企業通過績效評級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
三是做好污染天氣應對。全面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不斷加強預報預警工作,運用上級部門的科技手段及分析結果,精準定位污染源,分析源成因,及時傳達精準化管控建議,協調各級網格加大巡查督導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處理,確保污染過程“縮時削峰”。
四是持續開展保經濟、促發展“兩進三送”活動。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海港區分局以此為抓手,對所包聯的114家企業進行精準對接,幫助企業提高環境管理能力,規范提升企業環境治理水平,鼓勵企業開展績效分級“升A晉B”行動,推進生態環境工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是積極推進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工作。安排專人“一對一”負責和企業對接聯系,對申報過程中碰到的簡單問題及時解答,為企業提供項目申報全流程技術支持,力爭盡快通過審核,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作用,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四、持續開展移動源污染治理專項行動
一是加強在用中重型車輛達標整治。積極協調區直相關部門聯合開展重型柴油貨車路查路檢,加大對移動源的抽測頻次,實現全覆蓋式監管,全面排查非道路移動機械,特殊時段國Ⅱ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嚴禁使用。二是加強重點用車單位管理。對于符合重點用車單位的工業企業全部納入監管,所有重點用車單位按照要求建設門禁監管系統,并與秦皇島市移動源綜合監管平臺聯網,實現進出車輛數據、視頻實時傳輸。三是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整治。做到編碼登記全覆蓋的同時,常態化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測,積極引導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或升級改造。四是加強油氣回收設施運行監管。針對儲油庫、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安裝運行情況,在5-9月開展一輪專項檢查,督促企業建立和完善環保達標管理體系,加強設備的自查、維護和正常使用,確保油氣回收設施正常運行。五是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配合上級部門研究制定《秦皇島市機動車檢驗機構排氣監測業務監管辦法》,對轄區12家機動車檢驗機構進行扣分制分級管理,特別是對省級推送的黑煙車要進行溯源,倒查排放檢驗機構檢測行為。
旅游旺季期間(6月1日至8月31日),秦皇島市海港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85,同比下降9.24%;PM2.5濃度為16.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4%; PM10濃度為37.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5%;優良天為76天,同比增加1天。
在下一步工作中,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海港區分局將緊盯時間節點,及時調度,持續開展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揚塵面源污染治理、餐飲油煙整治等專項行動,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秦皇島市海港區2022年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旅游旺季期間空氣質量再創佳績
海港區生態環境分局多措并舉打贏藍天保衛戰
來源:秦皇島海港區 時間:2022-09-22
2022年,秦皇島市海港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PM2.5和03協同控制為主線,以NOx和VOCs大幅削減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四十條措施,統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污染防治,完善服務經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一、深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
一是推進退城搬遷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秦皇島北方玻璃有限公司、秦皇島弘耀節能玻璃有限公司搬遷工作,兩家企業遷址地點均已確定,各方面工作正穩步推進。二是持續推進散煤復燃排查工作。配合相關部門推進秸稈禁燒、垃圾露天焚燒,嚴防散煤復燃,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推送、禁止秸稈垃圾焚燒視頻監控系統等大數據平臺,確保露天焚燒火情“發生即發現,發現即處置”。
二、強化推進工業企業治理
積極推進電廠向工業企業集中供氣替代現有燃氣鍋爐和華瀛磷酸燃煤鍋爐工程,繼續開展源頭替代、無組織排放治理、末端治理和深度治理等全流程治理,大幅削減VOCs排放總量。謀劃源頭替代項目3個,年底3家企業替換比率達到10%,謀劃VOCs無組織排放管控、末端治理、深度治理等項目12個,已全部完成。
三、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
一是落實正面清單制度。在全區原有9家(個)正面清單企業(項目)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納入范圍和數量,通過在線監控、排污許可、分表計電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推進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化、規范化,對小微涉氣企業、涉及民生和城市運轉類企業、生活服務業,做到少檢查、免打擾,最大程度保障正常生產秩序,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深化工業企業績效評級。將全區174家涉氣工業企業全部納入減排清單,通過分類統計、動態更新,實現全覆蓋管理。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制定“一廠一策”差異化減排措施,積極倡導轄區企業通過績效評級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
三是做好污染天氣應對。全面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不斷加強預報預警工作,運用上級部門的科技手段及分析結果,精準定位污染源,分析源成因,及時傳達精準化管控建議,協調各級網格加大巡查督導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處理,確保污染過程“縮時削峰”。
四是持續開展保經濟、促發展“兩進三送”活動。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海港區分局以此為抓手,對所包聯的114家企業進行精準對接,幫助企業提高環境管理能力,規范提升企業環境治理水平,鼓勵企業開展績效分級“升A晉B”行動,推進生態環境工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是積極推進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工作。安排專人“一對一”負責和企業對接聯系,對申報過程中碰到的簡單問題及時解答,為企業提供項目申報全流程技術支持,力爭盡快通過審核,充分發揮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作用,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四、持續開展移動源污染治理專項行動
一是加強在用中重型車輛達標整治。積極協調區直相關部門聯合開展重型柴油貨車路查路檢,加大對移動源的抽測頻次,實現全覆蓋式監管,全面排查非道路移動機械,特殊時段國Ⅱ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嚴禁使用。二是加強重點用車單位管理。對于符合重點用車單位的工業企業全部納入監管,所有重點用車單位按照要求建設門禁監管系統,并與秦皇島市移動源綜合監管平臺聯網,實現進出車輛數據、視頻實時傳輸。三是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整治。做到編碼登記全覆蓋的同時,常態化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測,積極引導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或升級改造。四是加強油氣回收設施運行監管。針對儲油庫、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安裝運行情況,在5-9月開展一輪專項檢查,督促企業建立和完善環保達標管理體系,加強設備的自查、維護和正常使用,確保油氣回收設施正常運行。五是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配合上級部門研究制定《秦皇島市機動車檢驗機構排氣監測業務監管辦法》,對轄區12家機動車檢驗機構進行扣分制分級管理,特別是對省級推送的黑煙車要進行溯源,倒查排放檢驗機構檢測行為。
旅游旺季期間(6月1日至8月31日),秦皇島市海港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85,同比下降9.24%;PM2.5濃度為16.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4%; PM10濃度為37.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5%;優良天為76天,同比增加1天。
在下一步工作中,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海港區分局將緊盯時間節點,及時調度,持續開展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揚塵面源污染治理、餐飲油煙整治等專項行動,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