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邯鄲市生態環境局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控,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有效防范化解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全市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強化耕地污染源頭管控。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2022年全市共排查出涉重金屬企業在產企業18家,其中5家均為“十三五”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實現零排放,其它13家企業均納入大氣或水污染重點企業排污名錄,進行自動在線監測并與市局聯網,嚴格控制排放量。協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圓滿完成年度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提檔升級和農藥減量增效任務目標,全市現有受污染耕地實現100%安全利用。?
嚴格建設用地風險防控。抓風險防控。強化土壤污染重點單位監管,將140家單位納入重點監管名錄,督促各單位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有序推進污染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按計劃完成32家企業隱患排查和140家企業自行監測任務;抓調查評估。動態更新疑似污染地塊清單和污染地塊名錄,2022年,全市238個地塊納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較2021年底增加149塊,嚴格落實污染調查、風險評估、治理修復等各項“凈地”供應制度,堅決杜絕“毒地”開發利用;抓安全保障。建立市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規劃、工信三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建設用地聯動監管地塊清單,加強對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用地的監督檢查,2022年,全市35個“一住兩公”用地,全部落實了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
大力提升人居環境品質。聚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整治、鄉村生態振興創建等重點任務,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改善。污水治理有效提升,新增完成327個行政村、累計完成2383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4.1%”。建立市級農村黑臭水體監控平臺,健全常態化排查整治、長效化管護機制,開展六輪次市縣排查整治,查處整改各類問題44個,督促各地壓實屬地責任,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有力鞏固了黑臭水體整治成效。生態振興有序推進,在全市范圍內選取100個村莊,開展鄉村生態振興百村示范創建活動,按照“抓點示范、典型引路、輻射帶動”原則,提前完成年度創建目標,其中8個示范村莊達到樣板示范村創建標準。?
全面夯實項目資金保障。緊緊圍繞土壤污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重點任務,積極與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溝通對接,按照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等相關要求,提前開展環保投資項目庫申報,通過視頻會、培訓班、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縣(市、區)業務指導,全力推進項目謀劃申報工作,謀劃土壤污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項目10個,錄入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管理系統儲備庫,2021至2022年成功爭取中央、省級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3億元,進一步夯實污染防治攻堅項目資金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邯鄲市多措并舉治理土壤污染見成效
來源:邯鄲 時間:2023-03-31
2022年,邯鄲市生態環境局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突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控,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有效防范化解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全市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強化耕地污染源頭管控。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2022年全市共排查出涉重金屬企業在產企業18家,其中5家均為“十三五”全口徑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實現零排放,其它13家企業均納入大氣或水污染重點企業排污名錄,進行自動在線監測并與市局聯網,嚴格控制排放量。協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圓滿完成年度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提檔升級和農藥減量增效任務目標,全市現有受污染耕地實現100%安全利用。?
嚴格建設用地風險防控。抓風險防控。強化土壤污染重點單位監管,將140家單位納入重點監管名錄,督促各單位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有序推進污染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按計劃完成32家企業隱患排查和140家企業自行監測任務;抓調查評估。動態更新疑似污染地塊清單和污染地塊名錄,2022年,全市238個地塊納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較2021年底增加149塊,嚴格落實污染調查、風險評估、治理修復等各項“凈地”供應制度,堅決杜絕“毒地”開發利用;抓安全保障。建立市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規劃、工信三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建設用地聯動監管地塊清單,加強對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用地的監督檢查,2022年,全市35個“一住兩公”用地,全部落實了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
大力提升人居環境品質。聚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整治、鄉村生態振興創建等重點任務,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改善。污水治理有效提升,新增完成327個行政村、累計完成2383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4.1%”。建立市級農村黑臭水體監控平臺,健全常態化排查整治、長效化管護機制,開展六輪次市縣排查整治,查處整改各類問題44個,督促各地壓實屬地責任,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有力鞏固了黑臭水體整治成效。生態振興有序推進,在全市范圍內選取100個村莊,開展鄉村生態振興百村示范創建活動,按照“抓點示范、典型引路、輻射帶動”原則,提前完成年度創建目標,其中8個示范村莊達到樣板示范村創建標準。?
全面夯實項目資金保障。緊緊圍繞土壤污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重點任務,積極與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溝通對接,按照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等相關要求,提前開展環保投資項目庫申報,通過視頻會、培訓班、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縣(市、區)業務指導,全力推進項目謀劃申報工作,謀劃土壤污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項目10個,錄入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管理系統儲備庫,2021至2022年成功爭取中央、省級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3億元,進一步夯實污染防治攻堅項目資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