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在秦皇島市組織召開重點海域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工作推進會,秦皇島市作經驗交流發言。今年以來,秦皇島市全面開展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工作攻堅戰,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反彈得到有效遏制,今年1至10月底,全市6條國控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為3.22毫克/升,較去年同期下降35.7%,治理成效明顯。
建立支流溝渠全域監管機制。秦皇島市組織編制13條主要入海河流“一河一策”總氮治理與管控方案,建立重點污染源管控清單和支流邊溝清單,確定重點末端監管污染源3420個,河道支流邊溝865條,增設溝渠協管員,補齊巡河護河的末端短板。
加強雨污管網管理和應急處置。頒布實施《秦皇島市城鎮排水管理辦法》,實現全市城鎮排水有法可依。采用內窺鏡、管道機器人等科技手段,整治重點溢流點位29個,制定截污倒排應急措施,建立由生態、城管和屬地政府分工協作的管網溢流排查處置工作機制,使溢流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秦皇島市組織實施入海河流綜合治理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以涉水企業、農業面源污染、城鎮面源污染等為重點,開展“八清”專項行動,累計出動4300余人次,清理垃圾8.5萬余立方米,清掏雨水井10300余座,清淤1300余立方米,排查整治各類問題2479個。
探索建立汛期精準管控機制。制定《強降雨過程陸源污染精準管控工作方案》,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精準管控機制,成立7個專項幫扶組,加強應對強降雨污染管控工作的督導幫扶,有效應對4次強降雨過程。
建立“測查改”巡查整改機制。制定《秦皇島市旅游旺季污染源巡查方案》,盯緊“測、查、改”三個環節,堅持定人、定位、定頻、定責的工作機制,構建“以測促治、管治結合”的管控體系,推動各項管控措施落實,監測點位5485個,排查整改問題680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秦皇島6條國控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5.7%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3-11-24
近日,生態環境部在秦皇島市組織召開重點海域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工作推進會,秦皇島市作經驗交流發言。今年以來,秦皇島市全面開展入海河流總氮治理與管控工作攻堅戰,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反彈得到有效遏制,今年1至10月底,全市6條國控入海河流總氮平均濃度為3.22毫克/升,較去年同期下降35.7%,治理成效明顯。
建立支流溝渠全域監管機制。秦皇島市組織編制13條主要入海河流“一河一策”總氮治理與管控方案,建立重點污染源管控清單和支流邊溝清單,確定重點末端監管污染源3420個,河道支流邊溝865條,增設溝渠協管員,補齊巡河護河的末端短板。
加強雨污管網管理和應急處置。頒布實施《秦皇島市城鎮排水管理辦法》,實現全市城鎮排水有法可依。采用內窺鏡、管道機器人等科技手段,整治重點溢流點位29個,制定截污倒排應急措施,建立由生態、城管和屬地政府分工協作的管網溢流排查處置工作機制,使溢流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秦皇島市組織實施入海河流綜合治理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攻堅行動,以涉水企業、農業面源污染、城鎮面源污染等為重點,開展“八清”專項行動,累計出動4300余人次,清理垃圾8.5萬余立方米,清掏雨水井10300余座,清淤1300余立方米,排查整治各類問題2479個。
探索建立汛期精準管控機制。制定《強降雨過程陸源污染精準管控工作方案》,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精準管控機制,成立7個專項幫扶組,加強應對強降雨污染管控工作的督導幫扶,有效應對4次強降雨過程。
建立“測查改”巡查整改機制。制定《秦皇島市旅游旺季污染源巡查方案》,盯緊“測、查、改”三個環節,堅持定人、定位、定頻、定責的工作機制,構建“以測促治、管治結合”的管控體系,推動各項管控措施落實,監測點位5485個,排查整改問題68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