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把“超前”理念落實到水污染防治各環節,管住點、控住口、保住面,全方位提升管理效能,鞏固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
加強幫扶督導,推進項目入庫建設。發揮好密云水庫上游二期生態補償金作用,督導幫助赤城縣和沽源縣按時間節點優化項目,加快項目入庫進度,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制定《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工作落實方案》,組織縣區開展永定河流域項目謀劃設計,工程實施后,可有效緩解輸水對斷面水質影響。
科學溯源,強化流域污染化物管控。開展永定河流域氟化物本底調查。委托高水平科研單位調查張家口市永定河流域氟化物本底高原因及變化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采取有效措施分類施治。制定張家口市白河流域總氮防控攻堅方案,開展白河流域總氮源解析。推廣“河岸緩沖帶生態修復+表流濕地+垂直潛流濕地”模式,阻滯沉降污染物,減少污染物入河當量,實行追本溯源治理方式,從根本上降低流域污染物污染負荷。
開源節流,緩解河道基流量不足,積極向上級水務部門溝通匯報,優化域外生態補水時間及流量,保障好旱季生態流量。切實落實好“定額管理,超用加價”制度,并推廣噴灌、滴灌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同時借鑒先進農業灌溉和農灌退水管理辦法,結合自身實際,本著因地制宜原則,指導縣區制定農業灌溉和農灌退水管理辦法,進一步減少農田退水。
強化監管,持續鞏固水質改善成果。繼續深化“五個一”水質管控工作機制,推動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查、測、溯、治”工作步驟,實施分類整治。加強涉水企業監督管理,依托在線設備和信息平臺實時監控企業排污情況,發現超標情況及時核查整改。深化區域聯防聯建聯治,強化密云水庫“兩市三區”、官廳水庫“一市兩區”、永定河流域“三市八縣”聯防聯建聯治工作機制,實現跨市、縣水污染防治一體化推進。強化涉水企業監管,嚴肅查處偷排漏排亂排行為。進一步嚴格考核獎懲,對縣區按月實行水環境質量考核,修訂縣區間河流跨界斷面水質生態補償扣繳辦法,對跨縣界斷面增加總氮考核,確保完成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上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總氮削減任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張家口:突出超前管控理念 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4-03-26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把“超前”理念落實到水污染防治各環節,管住點、控住口、保住面,全方位提升管理效能,鞏固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
加強幫扶督導,推進項目入庫建設。發揮好密云水庫上游二期生態補償金作用,督導幫助赤城縣和沽源縣按時間節點優化項目,加快項目入庫進度,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制定《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工作落實方案》,組織縣區開展永定河流域項目謀劃設計,工程實施后,可有效緩解輸水對斷面水質影響。
科學溯源,強化流域污染化物管控。開展永定河流域氟化物本底調查。委托高水平科研單位調查張家口市永定河流域氟化物本底高原因及變化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采取有效措施分類施治。制定張家口市白河流域總氮防控攻堅方案,開展白河流域總氮源解析。推廣“河岸緩沖帶生態修復+表流濕地+垂直潛流濕地”模式,阻滯沉降污染物,減少污染物入河當量,實行追本溯源治理方式,從根本上降低流域污染物污染負荷。
開源節流,緩解河道基流量不足,積極向上級水務部門溝通匯報,優化域外生態補水時間及流量,保障好旱季生態流量。切實落實好“定額管理,超用加價”制度,并推廣噴灌、滴灌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同時借鑒先進農業灌溉和農灌退水管理辦法,結合自身實際,本著因地制宜原則,指導縣區制定農業灌溉和農灌退水管理辦法,進一步減少農田退水。
強化監管,持續鞏固水質改善成果。繼續深化“五個一”水質管控工作機制,推動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查、測、溯、治”工作步驟,實施分類整治。加強涉水企業監督管理,依托在線設備和信息平臺實時監控企業排污情況,發現超標情況及時核查整改。深化區域聯防聯建聯治,強化密云水庫“兩市三區”、官廳水庫“一市兩區”、永定河流域“三市八縣”聯防聯建聯治工作機制,實現跨市、縣水污染防治一體化推進。強化涉水企業監管,嚴肅查處偷排漏排亂排行為。進一步嚴格考核獎懲,對縣區按月實行水環境質量考核,修訂縣區間河流跨界斷面水質生態補償扣繳辦法,對跨縣界斷面增加總氮考核,確保完成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上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總氮削減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