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記者從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年以來,衡水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融入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2018年、2021年,衡水市先后2次被國務院辦公廳表彰為“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地方”。
打好藍天保衛戰。該市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開展衡水市細顆粒物(PM2.5)與臭氧(O3)協同防控“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為全市空氣質量改善提供智慧保障、指明治理方向。開展VOCs治理專項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工業源無組織排放和工業企業深度治理,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117個源頭替代、284個無組織提升、151個末端提升和95個深度治理任務。在全省率先出臺《衡水市重點揚塵污染源認定參考標準及程序、管理規定(試行)》等一系列文件,率先開展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通過持續攻堅,2023年衡水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58,較2014年下降48.8%;優良天數219天,較2014年增加133天;重污染天數15天,較2014年減少62天。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打好碧水保衛戰。衡水市持續落實市、縣重點河湖斷面巡查巡視工作機制,加大斷面巡查力度,對轄區內15條河渠、42個斷面共計14項巡查內容,每半天巡查一次,對污染問題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解決。對衡水湖引水沿線水質每日進行水質監測,達到“凈水入湖”目標,衡水湖4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年均值穩定達到III類。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不缺不漏”的要求,對全市148條河渠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2023年,衡水市水環境質量創歷史最好,13個國省考斷面全部達標,達標率100%,優良水體達到12個,占比92.3%,超省定目標15.4個百分點。
打好凈土保衛戰。衡水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分散收集、集中處理、綜合利用,綜合考慮自然條件、污水規模、農民需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科學確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實行“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截至目前,累計完成2187個村莊的生活污水治理。武邑縣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故城縣“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轉運+資源化利用”分質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模式,作為全省唯一,入選2023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衡水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4-03-10
3月7日,記者從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年以來,衡水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融入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2018年、2021年,衡水市先后2次被國務院辦公廳表彰為“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地方”。
打好藍天保衛戰。該市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開展衡水市細顆粒物(PM2.5)與臭氧(O3)協同防控“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為全市空氣質量改善提供智慧保障、指明治理方向。開展VOCs治理專項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工業源無組織排放和工業企業深度治理,2021年以來,累計完成117個源頭替代、284個無組織提升、151個末端提升和95個深度治理任務。在全省率先出臺《衡水市重點揚塵污染源認定參考標準及程序、管理規定(試行)》等一系列文件,率先開展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通過持續攻堅,2023年衡水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58,較2014年下降48.8%;優良天數219天,較2014年增加133天;重污染天數15天,較2014年減少62天。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打好碧水保衛戰。衡水市持續落實市、縣重點河湖斷面巡查巡視工作機制,加大斷面巡查力度,對轄區內15條河渠、42個斷面共計14項巡查內容,每半天巡查一次,對污染問題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解決。對衡水湖引水沿線水質每日進行水質監測,達到“凈水入湖”目標,衡水湖4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年均值穩定達到III類。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不缺不漏”的要求,對全市148條河渠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2023年,衡水市水環境質量創歷史最好,13個國省考斷面全部達標,達標率100%,優良水體達到12個,占比92.3%,超省定目標15.4個百分點。
打好凈土保衛戰。衡水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分散收集、集中處理、綜合利用,綜合考慮自然條件、污水規模、農民需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科學確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實行“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截至目前,累計完成2187個村莊的生活污水治理。武邑縣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2020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故城縣“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轉運+資源化利用”分質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模式,作為全省唯一,入選2023年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