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初伏時節,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區東部的第二泄洪道河水清澈,兩岸有許多垂釣者在愜意地乘涼垂釣。“過去這個河道不僅經常斷流,而且水被污染地簡直就是黑色的,人們都不愿接近這里。自從建設幸福河湖工程以來,水質清了,魚也多了,兩岸養魚、種水稻的水質好多了。” 正在河邊垂釣的第九農場三家子村群眾老李高興地說。
第二泄洪道流域屬于灤河及冀東沿海諸河水系,北起輸水干渠王土閘,經曹妃甸區九農場邱莊子、新立莊子、柳贊鎮大莊河村匯入小青河入海。該泄洪道為季節性河流,連續枯水期時間較長,且周邊農業灌溉及水產養殖用水量較大,導致部分河段生態基流不足,尤其還存在河道自然淤積。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曹妃甸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自開展幸福河湖創建以來,曹妃甸區統籌推進水資源、水污染、水環境、水生態一體化治理,按照建設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的幸福河湖要求,從暢通行洪通道、河湖岸線治理、河湖水體治理、河湖生態復蘇、河湖文化保護與傳承、河湖管護、打造沿河產業帶等方面,針對河道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以及提升河湖品質內涵的需求,高標準完成了第二泄洪道幸福河湖建設,有力地促進和支撐了區域產業擴展、融合、升級。
河道兩岸種植了許多小葉楊、榆樹、楊樹、旱柳、新疆楊等,與原生狗尾草、碎米莎草、虎尾草等形成兩道綠色長廊。河中不時出現人工浮島和自然綠島。據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河湖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趙維忠介紹,沿岸共有橋梁3座,泵站11座、水閘1座、橡膠壩2座,流域有耕地面積4.1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3萬畝。2023年11月實施了曹妃甸區2022年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灌溉水源置換項目,將灤河水通過連通渠引入第二泄洪道,并修建橡膠壩1座,調控水位并通過“以河代庫”方式蓄水,滿足了九農場田間地塊灌溉用水,橡膠壩建成后單次可蓄水100萬立方米。2023年12月實施了曹妃甸水系連通及調蓄灌溉項目,對第二泄洪道支流進行河道清淤3.19千米,新建蓄水節制閘1座和生態攔截帶、安全圍擋、生態浮床、親水平臺等,增強了引水能力和水系連通性,大大改善了河道灌溉水生態環境、減輕了河道水質污染,將良好的河湖生態環境轉化為深具潛力的城鄉綠色發展增長極,打造了宜居水環境,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實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水質改善了,水量供應多了,我們村民種植大棚果菜的勁頭更足了。”有著“桃萄水鎮”美譽的李家房子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劉佳光說,河道兩邊的泵站大大方便了村民養魚和大棚種植。每到采摘季節,京津和周邊很多城市的游客都來村里采摘或垂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唐山曹妃甸:“幸福河湖”的美麗嬗變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4-07-17
盛夏初伏時節,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區東部的第二泄洪道河水清澈,兩岸有許多垂釣者在愜意地乘涼垂釣。“過去這個河道不僅經常斷流,而且水被污染地簡直就是黑色的,人們都不愿接近這里。自從建設幸福河湖工程以來,水質清了,魚也多了,兩岸養魚、種水稻的水質好多了。” 正在河邊垂釣的第九農場三家子村群眾老李高興地說。
第二泄洪道流域屬于灤河及冀東沿海諸河水系,北起輸水干渠王土閘,經曹妃甸區九農場邱莊子、新立莊子、柳贊鎮大莊河村匯入小青河入海。該泄洪道為季節性河流,連續枯水期時間較長,且周邊農業灌溉及水產養殖用水量較大,導致部分河段生態基流不足,尤其還存在河道自然淤積。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曹妃甸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自開展幸福河湖創建以來,曹妃甸區統籌推進水資源、水污染、水環境、水生態一體化治理,按照建設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的幸福河湖要求,從暢通行洪通道、河湖岸線治理、河湖水體治理、河湖生態復蘇、河湖文化保護與傳承、河湖管護、打造沿河產業帶等方面,針對河道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以及提升河湖品質內涵的需求,高標準完成了第二泄洪道幸福河湖建設,有力地促進和支撐了區域產業擴展、融合、升級。
河道兩岸種植了許多小葉楊、榆樹、楊樹、旱柳、新疆楊等,與原生狗尾草、碎米莎草、虎尾草等形成兩道綠色長廊。河中不時出現人工浮島和自然綠島。據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河湖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趙維忠介紹,沿岸共有橋梁3座,泵站11座、水閘1座、橡膠壩2座,流域有耕地面積4.1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3萬畝。2023年11月實施了曹妃甸區2022年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農業灌溉水源置換項目,將灤河水通過連通渠引入第二泄洪道,并修建橡膠壩1座,調控水位并通過“以河代庫”方式蓄水,滿足了九農場田間地塊灌溉用水,橡膠壩建成后單次可蓄水100萬立方米。2023年12月實施了曹妃甸水系連通及調蓄灌溉項目,對第二泄洪道支流進行河道清淤3.19千米,新建蓄水節制閘1座和生態攔截帶、安全圍擋、生態浮床、親水平臺等,增強了引水能力和水系連通性,大大改善了河道灌溉水生態環境、減輕了河道水質污染,將良好的河湖生態環境轉化為深具潛力的城鄉綠色發展增長極,打造了宜居水環境,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實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水質改善了,水量供應多了,我們村民種植大棚果菜的勁頭更足了。”有著“桃萄水鎮”美譽的李家房子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劉佳光說,河道兩邊的泵站大大方便了村民養魚和大棚種植。每到采摘季節,京津和周邊很多城市的游客都來村里采摘或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