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河湖長制辦公室印發《關于2024年幸福河湖評價結果的通報》,承德市14條(座)河湖被評定為“河北省星級幸福河湖”。
河中野鴨嬉戲、水草飄搖,河兩側郁郁蔥蔥,河畔市民悠閑散步,這樣的畫面已經成為常見場景。去年以來,承德市各縣(市、區)因地制宜,放大優勢,聚焦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域岸線、水安全、水文化等目標任務,持續提升和完善河湖行洪、資源供給、生態支撐、文化承載和產業發展等功能,打造了各具特色、亮點的幸福河湖品牌。
此次評定,承德市雙橋區武烈河、興隆縣泃河、豐寧灤河、寬城瀑河、隆化縣小灤河、雙灤區伊遜河、承德縣老牛河、圍場伊遜河、灤平縣興洲河、鷹手營子礦區柳河、御道口牧場管理區桃山前湖被評定為“河北省五星級幸福河湖”;平泉市瀑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灤河、御道口牧場管理區如意河被評定為“河北省四星級幸福河湖”。
“此次我市獲評的14條(座)河湖各具特色,不僅河道河岸景致優美,還將文化、旅游、民俗風情等融入其中,成為了游客、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承德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其中,雙橋區通過實施武烈河綜合整治、景觀亮化、濱河公園建設等系列工程,打造新時代文旅產業集群,賦予城市文化魅力,帶動了沿線綠色產業發展;豐寧以灤河為紐帶,因地制宜,實施灤河干流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恢復自然岸線,建設了疏林云漫草原、永泰興行宮等多處環灤河旅游景觀點,形成了“河湖+文旅”灤河流域產業發展格局。
民俗特色是承德市幸福河湖的一大亮點。其中,寬城實施瀑河綜合整治、景觀綠化等系列工程治理,圍繞“生態”和“文化”優勢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大桑園國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沿線的西岔溝村被列為全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河湖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景觀效益實現了同步提升;隆化縣相繼開展小灤河生態修復、污水治理等項目,對小灤河沿線開展生態建設,有效推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承德縣將老牛河幸福河湖建設作為傳承地方民俗風情的載體、沿岸百姓精神文化的紐帶,通過實施河道綜合整治和兩岸生態修復工程,實現了以河帶景、以景帶產、以產興業、以業富民的可持續發展治理模式。
幸福河湖建設不僅打造了優美景觀,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其中,圍場以伊遜河為主線,以哈里哈溫泉小鎮、釣魚臺濕地公園、縣城濱河公園、四合永濕地公園、廟宮水庫為五個點位,打造“五點一線”生態示范帶,帶動了近萬人就業,既守住了綠水青山,也收獲了金山銀山。平泉市通過實施瀑河水系連通等綜合整治工程,以水系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集中連片打造,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銜接,實現了以河帶景、以景帶產、以產興業、以業富民的可持續發展治理模式;高新區以灤河幸福河湖建設為抓手,實施了灤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沿河兩岸的景觀價值得到提升,為市民提供了親水娛樂和水文化休閑空間,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承德市14條(座)河湖被評定為河北省星級幸福河湖
來源:承德 時間:2025-02-17
日前,省河湖長制辦公室印發《關于2024年幸福河湖評價結果的通報》,承德市14條(座)河湖被評定為“河北省星級幸福河湖”。
河中野鴨嬉戲、水草飄搖,河兩側郁郁蔥蔥,河畔市民悠閑散步,這樣的畫面已經成為常見場景。去年以來,承德市各縣(市、區)因地制宜,放大優勢,聚焦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域岸線、水安全、水文化等目標任務,持續提升和完善河湖行洪、資源供給、生態支撐、文化承載和產業發展等功能,打造了各具特色、亮點的幸福河湖品牌。
此次評定,承德市雙橋區武烈河、興隆縣泃河、豐寧灤河、寬城瀑河、隆化縣小灤河、雙灤區伊遜河、承德縣老牛河、圍場伊遜河、灤平縣興洲河、鷹手營子礦區柳河、御道口牧場管理區桃山前湖被評定為“河北省五星級幸福河湖”;平泉市瀑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灤河、御道口牧場管理區如意河被評定為“河北省四星級幸福河湖”。
“此次我市獲評的14條(座)河湖各具特色,不僅河道河岸景致優美,還將文化、旅游、民俗風情等融入其中,成為了游客、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承德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其中,雙橋區通過實施武烈河綜合整治、景觀亮化、濱河公園建設等系列工程,打造新時代文旅產業集群,賦予城市文化魅力,帶動了沿線綠色產業發展;豐寧以灤河為紐帶,因地制宜,實施灤河干流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恢復自然岸線,建設了疏林云漫草原、永泰興行宮等多處環灤河旅游景觀點,形成了“河湖+文旅”灤河流域產業發展格局。
民俗特色是承德市幸福河湖的一大亮點。其中,寬城實施瀑河綜合整治、景觀綠化等系列工程治理,圍繞“生態”和“文化”優勢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大桑園國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沿線的西岔溝村被列為全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河湖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景觀效益實現了同步提升;隆化縣相繼開展小灤河生態修復、污水治理等項目,對小灤河沿線開展生態建設,有效推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承德縣將老牛河幸福河湖建設作為傳承地方民俗風情的載體、沿岸百姓精神文化的紐帶,通過實施河道綜合整治和兩岸生態修復工程,實現了以河帶景、以景帶產、以產興業、以業富民的可持續發展治理模式。
幸福河湖建設不僅打造了優美景觀,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其中,圍場以伊遜河為主線,以哈里哈溫泉小鎮、釣魚臺濕地公園、縣城濱河公園、四合永濕地公園、廟宮水庫為五個點位,打造“五點一線”生態示范帶,帶動了近萬人就業,既守住了綠水青山,也收獲了金山銀山。平泉市通過實施瀑河水系連通等綜合整治工程,以水系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集中連片打造,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銜接,實現了以河帶景、以景帶產、以產興業、以業富民的可持續發展治理模式;高新區以灤河幸福河湖建設為抓手,實施了灤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沿河兩岸的景觀價值得到提升,為市民提供了親水娛樂和水文化休閑空間,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