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升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能力,筑牢汛期水環境安全防線,近期,邯鄲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了市域內主要河流環境應急處置工程設施變動情況專項核查工作。此次行動是深入踐行生態環境部“南陽實踐”經驗,落實“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的關鍵舉措,旨在全面摸清應急空間與設施現狀,確保關鍵時刻“找得到、用得上、起作用”。
全面核查摸底,確保應急空間設施可用狀態。邯鄲市生態環境系統組織力量對漳河、滏陽河、洺河、衛(運)河等4條主要河流沿岸環境應急空間與設施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核查水庫、濕地、坑塘、閘壩、引水式電站、河道、橋梁、臨時筑壩點等9大類設施的現狀完好性及功能可用性。工作人員嚴格按照“一河一策一圖”方案,逐一現場核實點位,詳細記錄設施狀況,進一步摸清了環境應急處置設施家底,及時修正了“一河一策一圖”方案中因客觀變化導致的不匹配問題,檢驗了關鍵設施的實際應用效能。
動態優化方案,及時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堅持“動態管理、隨變隨調”,對應急功能喪失的空間和實施第一時間作出調整。比如,核查中發現涉縣石崗村段漳河沿岸原規劃用于污水暫存的兩處坑塘已被村民用于甲魚養殖,喪失了應急功能。針對此類變動,邯鄲市生態環境局迅速反應,依據現場實際情況,第一時間優化應急方案,將原坑塘功能調整為利用附近水電站引水通道進行污水暫存、降解稀釋后再行處置,確保應急空間不缺失、處置路徑不斷檔。
科學施策應用,提升分級攔截處置效能。在核查涉縣媧皇橋附近區域時,重點查看了已建成的多級擋水壩體系。該處壩體總存水量可達10萬立方米,具備實施分級攔截、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工作人員現場推演了根據不同污染物類型(如化學品、油類等),靈活調整壩體攔截高度與處置措施(如投藥點設置)的科學方法,有效驗證了利用現有工程設施實施“空間換時間”戰術的可行性,為精準、高效處置突發水污染事件積累了實踐經驗。
下一步,邯鄲市將持續深化“南陽實踐”應用,強化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和方案動態更新,確保突發環境事件時能夠快速響應、科學處置,堅決守牢流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邯鄲市扎實開展生態環境應急處置設施核查
來源:邯鄲 時間:2025-07-28
為切實提升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能力,筑牢汛期水環境安全防線,近期,邯鄲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了市域內主要河流環境應急處置工程設施變動情況專項核查工作。此次行動是深入踐行生態環境部“南陽實踐”經驗,落實“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的關鍵舉措,旨在全面摸清應急空間與設施現狀,確保關鍵時刻“找得到、用得上、起作用”。
全面核查摸底,確保應急空間設施可用狀態。邯鄲市生態環境系統組織力量對漳河、滏陽河、洺河、衛(運)河等4條主要河流沿岸環境應急空間與設施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核查水庫、濕地、坑塘、閘壩、引水式電站、河道、橋梁、臨時筑壩點等9大類設施的現狀完好性及功能可用性。工作人員嚴格按照“一河一策一圖”方案,逐一現場核實點位,詳細記錄設施狀況,進一步摸清了環境應急處置設施家底,及時修正了“一河一策一圖”方案中因客觀變化導致的不匹配問題,檢驗了關鍵設施的實際應用效能。
動態優化方案,及時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堅持“動態管理、隨變隨調”,對應急功能喪失的空間和實施第一時間作出調整。比如,核查中發現涉縣石崗村段漳河沿岸原規劃用于污水暫存的兩處坑塘已被村民用于甲魚養殖,喪失了應急功能。針對此類變動,邯鄲市生態環境局迅速反應,依據現場實際情況,第一時間優化應急方案,將原坑塘功能調整為利用附近水電站引水通道進行污水暫存、降解稀釋后再行處置,確保應急空間不缺失、處置路徑不斷檔。
科學施策應用,提升分級攔截處置效能。在核查涉縣媧皇橋附近區域時,重點查看了已建成的多級擋水壩體系。該處壩體總存水量可達10萬立方米,具備實施分級攔截、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工作人員現場推演了根據不同污染物類型(如化學品、油類等),靈活調整壩體攔截高度與處置措施(如投藥點設置)的科學方法,有效驗證了利用現有工程設施實施“空間換時間”戰術的可行性,為精準、高效處置突發水污染事件積累了實踐經驗。
下一步,邯鄲市將持續深化“南陽實踐”應用,強化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和方案動態更新,確保突發環境事件時能夠快速響應、科學處置,堅決守牢流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