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省廳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省廳動態

人民日報:鐵腕治污 喚回藍天

發布日期:2017-12-20 14:54 信息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11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在河北就北方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防治專題調研—— 

 

本報記者 王比學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0日   17 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環資委十分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發揚釘釘子精神,連續五年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區域京津冀地區進行執法檢查或專題調研。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要求,深入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全力抓好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治理,推進空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熱切期待,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

  “雙代”解決群眾“心肺之患”

  冬季取暖期,農村散煤燃燒污染排放量大,是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河北省推進氣代煤、電代煤“雙代”工程,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

  11月15日,正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啟動冬季集中供暖第一天。

  調研組走進任丘市石門橋鎮史村王開平老人家,此時墻上溫度計顯示為22攝氏度。“好用嗎”調研組成員摸著暖氣片關切地問道。

  “好用,好用!以前燒煤,不方便,白天還得掏爐灰。我有氣喘,燒煤嗆得我難受,現在用氣,省事省力又衛生。”王開平指著餐廳說,“原來這里是鍋爐房,現在作餐廳了。”記者看到,在餐廳角落還有當年燒煤留下的黑印。

  像王開平這樣的家庭,調研組隨機走訪了好幾家。“雙代”工程改變了當地群眾尤其是農村村民的傳統生活方式。

  其實,這種改變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史村有600戶人家,2013年實施天然氣入戶工程,村委會給每戶補貼3750元,但由于村民們長期都是燒柴做飯,燒煤取暖,舊的生活方式一時很難改變,況且除了村里補貼外,自己還要出3000元的初裝費,大部分村民猶豫要不要裝,只有少部分村民愿意裝。經過一年的試驗,沒有裝的村民看到已經裝上天然氣的鄰居有這么多的好處,大家都踴躍報名安裝。

  今年,史村全村已全部裝上了天然氣,每戶每天比使用燃煤節省0.5元至1.0元。村民們實現了取暖、洗浴、炊事燃氣一體化,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日子暖了,天也藍了。

  好政策如何持續發展

  今年5月,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開展,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和完善政策措施,重點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

  為降低群眾因“雙代”而支付的成本,河北制定了全省統一的“雙代”補貼政策。實施電代煤的,初裝費用每戶補貼最高7400元,最高還有2000元用電補貼;實施氣代煤的,每戶補貼2700元,最高還有1200元氣價補貼。

  現在政府有補貼,事情好辦。將來政府沒有了補貼,怎么辦調研組一路強調,應考慮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陸浩指出,一定要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辦法。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王慶喜看來,完全靠政府補貼不現實,老百姓自己也交一部分費用,多措并舉,既能妥善解決好百姓取暖問題,也能更好地促進資源節約。對特殊困難群體還應給予適當補貼。

  通過調研發現,有的家庭很節儉,“雙代”以后的花費比燒煤每年還能節省1000元左右,因為可以分室和分時控制溫度。

  也有的群眾不在乎政府是否有補貼,衡水村民徐雙敏就是其中一位。他可是充分享受到了氣代煤的好處,“即使以后沒補貼了,自己出點錢也愿意。這省時省力,又干凈啊!”他算了一筆賬,沒有補貼,最高也就多交1200元,而以前燒煤花錢也不少。

  衡水是國家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率先在全省實現了主城區“雙代”。談到可持續發展問題,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關心的是,當地政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據介紹,衡水市下一步將探索研究“政府補貼+社會籌資+農戶投入”的方式,推行“雙代”與農村建筑節能同步進行。

  鐵腕治污讓監管嚴起來

  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是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的重要保證。

  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今年內第三次來到河北,此次調研,他感覺變化很大。“盡管河北還有6個城市排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但由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依法鐵腕治污,今年污染下降幅度大,空氣質量有所好轉。”

  今年以來,河北省共查處環境違法企業5200家,抓獲犯罪嫌疑人1132人;出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和部門責任清單;對區域空氣環境質量惡化的進行公開約談……一項項鐵腕治污的手段,讓執法監管實起來、嚴起來。

  調研組了解到,針對燃煤小鍋爐直燃直排的問題,河北省加快關停淘汰步伐,對全省燃煤小鍋爐進行拉網式排查,明確撤除時限。目前,全省共淘汰燃煤鍋爐3.6萬臺。

  在打擊企業違法排污過程中,存在監管人員少、監管區域面積大、監管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無法準確定位大氣污染源。為此,今年2月,環保部確定滄州為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工作試點城市。

  調研組專門考察了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得知滄州已設立126個熱點網格,建立了日常管理、報警反饋、現場處置、環境執法、問責考核等機制,探索開發了熱點網格監管“工作平臺+手機APP”雙渠道管理模式,做到了問題及時處置、執法部門精準執法。

  調研組認為,滄州的做法很好,同時也強調,監管的目的是提高企業依法落實污染防治責任的主動性、自覺性,促使企業變被動為主動,主動發現、整改問題,而不是就監管而監管。

  企業主體責任不可或缺

  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企業主體責任不可或缺。

  今年以來,衡水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062起,是去年全年的7.3倍。這個數據一方面說明鐵腕治污的勇氣,另一方面也說明部分企業仍存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河北養元集團原生產用鍋爐為燃煤鍋爐,去年改用燃氣鍋爐,今年10月起開始利用電廠提供的蒸汽進行生產、供熱,同時停用燃氣鍋爐,從根本上控制了大氣污染物排放。

  在供熱站邊,董事長指著鍋爐介紹,“這是二代燃氣鍋爐,已經淘汰了。現在用電比燒天然氣還便宜,產生1噸蒸汽可以省七八十元,還省了排污費。”

  調研組在考察衡水中鐵建公司污染治理情況時了解到,公司采用目前國內較為先進的光催化氧化技術,對生產廠區內的噴漆、電焊等產塵工序加裝了治理設備,同時實時監控保證廢氣治理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轉,降低廢氣排放率。

  在河北期間,調研組反復強調,雖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總體得到了改善,但離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還有距離,必須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推進空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省廳動態

 

11月中旬,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在河北就北方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防治專題調研—— 

 

本報記者 王比學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0日   17 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環資委十分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發揚釘釘子精神,連續五年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區域京津冀地區進行執法檢查或專題調研。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要求,深入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全力抓好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治理,推進空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熱切期待,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

  “雙代”解決群眾“心肺之患”

  冬季取暖期,農村散煤燃燒污染排放量大,是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河北省推進氣代煤、電代煤“雙代”工程,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

  11月15日,正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啟動冬季集中供暖第一天。

  調研組走進任丘市石門橋鎮史村王開平老人家,此時墻上溫度計顯示為22攝氏度。“好用嗎”調研組成員摸著暖氣片關切地問道。

  “好用,好用!以前燒煤,不方便,白天還得掏爐灰。我有氣喘,燒煤嗆得我難受,現在用氣,省事省力又衛生。”王開平指著餐廳說,“原來這里是鍋爐房,現在作餐廳了。”記者看到,在餐廳角落還有當年燒煤留下的黑印。

  像王開平這樣的家庭,調研組隨機走訪了好幾家。“雙代”工程改變了當地群眾尤其是農村村民的傳統生活方式。

  其實,這種改變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史村有600戶人家,2013年實施天然氣入戶工程,村委會給每戶補貼3750元,但由于村民們長期都是燒柴做飯,燒煤取暖,舊的生活方式一時很難改變,況且除了村里補貼外,自己還要出3000元的初裝費,大部分村民猶豫要不要裝,只有少部分村民愿意裝。經過一年的試驗,沒有裝的村民看到已經裝上天然氣的鄰居有這么多的好處,大家都踴躍報名安裝。

  今年,史村全村已全部裝上了天然氣,每戶每天比使用燃煤節省0.5元至1.0元。村民們實現了取暖、洗浴、炊事燃氣一體化,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日子暖了,天也藍了。

  好政策如何持續發展

  今年5月,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開展,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和完善政策措施,重點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

  為降低群眾因“雙代”而支付的成本,河北制定了全省統一的“雙代”補貼政策。實施電代煤的,初裝費用每戶補貼最高7400元,最高還有2000元用電補貼;實施氣代煤的,每戶補貼2700元,最高還有1200元氣價補貼。

  現在政府有補貼,事情好辦。將來政府沒有了補貼,怎么辦調研組一路強調,應考慮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陸浩指出,一定要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辦法。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王慶喜看來,完全靠政府補貼不現實,老百姓自己也交一部分費用,多措并舉,既能妥善解決好百姓取暖問題,也能更好地促進資源節約。對特殊困難群體還應給予適當補貼。

  通過調研發現,有的家庭很節儉,“雙代”以后的花費比燒煤每年還能節省1000元左右,因為可以分室和分時控制溫度。

  也有的群眾不在乎政府是否有補貼,衡水村民徐雙敏就是其中一位。他可是充分享受到了氣代煤的好處,“即使以后沒補貼了,自己出點錢也愿意。這省時省力,又干凈啊!”他算了一筆賬,沒有補貼,最高也就多交1200元,而以前燒煤花錢也不少。

  衡水是國家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率先在全省實現了主城區“雙代”。談到可持續發展問題,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關心的是,當地政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據介紹,衡水市下一步將探索研究“政府補貼+社會籌資+農戶投入”的方式,推行“雙代”與農村建筑節能同步進行。

  鐵腕治污讓監管嚴起來

  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是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的重要保證。

  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今年內第三次來到河北,此次調研,他感覺變化很大。“盡管河北還有6個城市排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但由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依法鐵腕治污,今年污染下降幅度大,空氣質量有所好轉。”

  今年以來,河北省共查處環境違法企業5200家,抓獲犯罪嫌疑人1132人;出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和部門責任清單;對區域空氣環境質量惡化的進行公開約談……一項項鐵腕治污的手段,讓執法監管實起來、嚴起來。

  調研組了解到,針對燃煤小鍋爐直燃直排的問題,河北省加快關停淘汰步伐,對全省燃煤小鍋爐進行拉網式排查,明確撤除時限。目前,全省共淘汰燃煤鍋爐3.6萬臺。

  在打擊企業違法排污過程中,存在監管人員少、監管區域面積大、監管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無法準確定位大氣污染源。為此,今年2月,環保部確定滄州為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工作試點城市。

  調研組專門考察了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得知滄州已設立126個熱點網格,建立了日常管理、報警反饋、現場處置、環境執法、問責考核等機制,探索開發了熱點網格監管“工作平臺+手機APP”雙渠道管理模式,做到了問題及時處置、執法部門精準執法。

  調研組認為,滄州的做法很好,同時也強調,監管的目的是提高企業依法落實污染防治責任的主動性、自覺性,促使企業變被動為主動,主動發現、整改問題,而不是就監管而監管。

  企業主體責任不可或缺

  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企業主體責任不可或缺。

  今年以來,衡水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062起,是去年全年的7.3倍。這個數據一方面說明鐵腕治污的勇氣,另一方面也說明部分企業仍存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河北養元集團原生產用鍋爐為燃煤鍋爐,去年改用燃氣鍋爐,今年10月起開始利用電廠提供的蒸汽進行生產、供熱,同時停用燃氣鍋爐,從根本上控制了大氣污染物排放。

  在供熱站邊,董事長指著鍋爐介紹,“這是二代燃氣鍋爐,已經淘汰了。現在用電比燒天然氣還便宜,產生1噸蒸汽可以省七八十元,還省了排污費。”

  調研組在考察衡水中鐵建公司污染治理情況時了解到,公司采用目前國內較為先進的光催化氧化技術,對生產廠區內的噴漆、電焊等產塵工序加裝了治理設備,同時實時監控保證廢氣治理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轉,降低廢氣排放率。

  在河北期間,調研組反復強調,雖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總體得到了改善,但離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還有距離,必須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推進空氣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