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省廳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省廳動態

超前謀劃 穩步推進 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衡水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發布日期:2018-08-09 10:59 信息來源:第五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2018年上半年衡水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6.27,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第五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較2017年同期變化率為-24.73%,在全省11個設區市和生態環境部通報的169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均排第一位。按照《河北省城市及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試行)》規定,201836月份衡水市已連續四個月空氣質量綜合排名全省第一。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并列排倒數第14位;自20179月份至今10個月中9個月份退出倒排前十,其中20184月、5月、6月份衡水市空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優勢不斷擴大,空氣環境質量“退后十”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層層傳導壓力 

  衡水市把抓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作為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明確了由常務副市長、常務副縣長分管市、縣環境保護工作,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重視程度和督導協調力度較大。市委書記多次主持召開全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會議,對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親自安排,親自督導,多次批示。市長堅持每周召開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題會議,采取現場觀摩和集中會議部署相結合的方式,每周一主題,先進發言,后進表態,以問題為導向,直接解決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存在的實際問題,有力地促進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有序開展和按時完成。縣、鄉兩級黨政主要領導認真履行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以政府為責任主體,超前謀劃、重點解決當地大氣環境監管中存在的盲區死角,全面推進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實現環境監管關口前移,觸角下延,有效地解決了生態環境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饒陽縣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建成投運并發揮效用,縣委書記、縣長重調度、出實招,上半年縣域PM2.5平均濃度下降幅度全省169個縣市區排名第六位。 

  二、部門協調聯動,形成治霾合力 

  衡水市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形成了各級各部門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新格局。衡水市政府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六項制度》,市直部門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制定了符合實際、詳細、具體的實施方案,組織、推進、監督各縣市區工作開展和措施落實。各縣(市、區)同步制定本地實施方案,將大氣治理任務要求分解到相關部門和基層鄉鎮,落實到行政村。一是堅持統籌謀劃,標本兼治,系統治理。圍繞空氣質量“退后十”中心目標,從燃煤污染治理、工業污染治理、揚塵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城鄉增綠擴容、健全機制和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出臺了27個專項實施方案,并牽頭推進落實。二是部門協調聯動,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市大氣辦牽頭抓總,市直相關部門各負自責,通過專題調度、現場督查、定期要賬等方式,各自推進牽頭工作,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推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如衡水市市直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不斷強化機動車污染治理。公安部門推進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降低物流成本,不斷提高老舊車輛淘汰質量;交通部門加強重型柴油貨車管理,環保部門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和用車大戶入戶抽查;商務部門強化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運行監管;質監部門加強機動車檢驗機構監督檢查,開展道路機動車尾氣路檢路查;公安、交通、環保頻繁開展機動車尾氣排放路檢路查,查處了一大批尾氣超標排放車輛。三是針對PM10濃度高的問題,靶向治理,合力攻堅。2018124日,衡水市借鑒南京市、上海市揚塵治理成功經驗,重新部署市區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行動,各牽頭部門對照工作任務,積極落實監管責任,開展全面監督檢查,建立工作臺賬和監督檢查機制,對不按要求落實抑塵措施的,實行一票否決制。針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大氣污染問題,衡水市出臺了禁限放煙花爆竹的規定,計劃全域全時段禁限放煙花爆竹。公安部門牽頭,環保、城管等部門均配合當地政府主動開展工作。 

   三、精準超前謀劃,治理成效顯著 

   衡水市以“退后十”為剛性要求,統領全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協同推進“1+8+6”方案,即,一個總體目標、八項攻堅行動、六項保障措施,促進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一是開展清潔取暖行動。繼續推進25.9萬戶“氣代煤”和1.5萬戶“電代煤”工程,現已完成8.77萬戶,完成率34.1%。不斷強化散煤管控,已實現全域散煤經營網點清零。二是開展電廠深度治理及鍋爐提標行動。2016年,衡水市比全省其他市提前一年實現域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2017年,衡水市比全省其他市提前一年實現域內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2018年,在全省率先啟動對煤電機組煙氣濕煙羽進行深度治理和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高新區電廠汽源利用擴展工程替代了燃氣鍋爐16192蒸噸,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無煙囪開發區。三是開展VOCs專項整治行動。完成了13家工業企業、7家污水處理廠惡臭異味源綜合整治,正對玻璃鋼、橡膠、化工等涉VOCs行業“一廠一策”治理。衡水高新區建成了全省首個縣級智慧環保監管平臺,VOCs在線監控設備33臺,新上VOCs預警預報設備224臺,涵蓋了生態環境監測、污染源在線監控、移動執法、風險監控預警等功能。四是開展工業企業達標行動。對全市化工等九個重點行業實行“一廠一策”治理,全市9家火電、水泥企業已完成改造7家。選取了棗強縣作為試點,全縣265家企業全面開展治污設施分表記電改造,已完成170家。五是開展清潔降塵行動。對建筑工地、道路揚塵、裸露地面、料堆料場、渣土運輸明確了18條治理措施,所有建筑施工工地全部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和監控設施,實行“一票停工制”。市區道路清掃保潔范圍擴大一倍,市區周邊的桃城區鄭家河沿鎮等14個鄉鎮實行同城化保潔管理,深化裸露土地整治。六是開展控車減油行動。2016年,衡水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取暖季市內公交車免費乘坐政策,2017年同比延長30天并將范圍擴大至冀州區、故城縣;將安平縣作為公交優先發展試點縣,縣內所有公交車輛改為新能源汽車;市區實行貨運車輛限行,重點路段設立“機動車低排放區”,在國道安裝兩套冒黑煙抓拍設備,對超標排放機動車進行全面管控。七是開展面源治理行動。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蓋全市域的秸稈禁燒視頻監控和紅外線報警系統,秸稈禁燒得到有效監管。2017年以來,衡水市大力度整治“散亂污”企業5018家,桃城小橡膠、冀州小暖氣片、棗強小皮毛、武邑小家具、武強小化工、安平小絲網、故城小鑄造等“散亂污”集群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八是開展科技治霾行動。建立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周例會調度機制和重污染天氣每日會商制度,市委市政府定時調度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工作,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污染過程。將空氣質量監測網、污染源自動監控網、決策分析系統、監管交辦系統組建成“兩網兩系統”智慧平臺,打造成“線上千里眼監控,線下網格員聯動”監管模式,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長效化、智能化管理。 

  四、創新制度建設,強化考核問責 

  衡水市制定了《衡水市縣市區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試行)》《衡水市鄉鎮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通報問責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嚴格的獎懲政策,以制度的剛性約束確保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任務逐項落實20184月份開始,每月對全市13個縣(市、區)和118個鄉鎮(街道辦)的空氣質量情況進行排名通報,實施考核問責。從20175月至今,衡水市對環保部強化督查和第五環境監察專員辦督察交辦、媒體關注和群眾信訪、省環境執法檢查交辦的953個問題、110條問題線索落實問責261人,其中處級干部3人,鄉科級干部97人,直接給予黨政紀處分112人。衡水市借鑒環境保護約談方式,市委書記對5個相關縣市區黨政“一把手”進行了約談,市長對8個鄉鎮黨政“一把手”進行了約談,給當地政府及部門特別是主要領導敲響了警鐘,達到了“約談一個,警醒一片”的目的。問責和約談就像一劑猛藥,激發了黨員干部帶領社會各界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內生動力,為衡水空氣質量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鐵腕懲治污染,保持高壓態勢 

  衡水市持續開展系列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執法專項行動,不斷加強部門執法聯動,強化司法監督,從嚴打擊大氣污染違法行為。市直相關部門構建了聯合監管平臺,形成聯合檢查、聯合處理、聯合問責的環境檢查合力。堅持以專項聯合檢查為主線,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實加大監管力度,以聯合辦案、聯席會議、案件移送等方式聯手打擊不法排污企業,確保查處到位、整改到位,不留死角。衡水市環保系統借助環保垂改契機,整合市縣兩級環保執法力量,采取混合編組、異地交叉執法、明查暗訪等各種方式,持續開展了工業企業集中整治、突出環境問題督查等多個執法專項行動。市環保局統籌市、縣兩級環境執法力量,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時段、重點問題,動用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常態化開展涉氣環境執法檢查,嚴查重處涉氣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等各類違法行為,始終保持執法高壓態勢。2017年僅安平縣就對225起涉氣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累計處罰金額8450萬元。 

   衡水市突出問題引領和目標導向,開展靶向施治,科學制定大氣污染治理三年作戰計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空氣質量“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見效”,有望提前完成“保底線、退后十”的階段性目標任務。衡水市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他們能清醒地認識到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正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敢于擔當的勇氣、切實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省廳動態

  2018年上半年衡水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6.27,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第五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較2017年同期變化率為-24.73%,在全省11個設區市和生態環境部通報的169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均排第一位。按照《河北省城市及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試行)》規定,201836月份衡水市已連續四個月空氣質量綜合排名全省第一。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并列排倒數第14位;自20179月份至今10個月中9個月份退出倒排前十,其中20184月、5月、6月份衡水市空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優勢不斷擴大,空氣環境質量“退后十”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層層傳導壓力 

  衡水市把抓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作為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主任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明確了由常務副市長、常務副縣長分管市、縣環境保護工作,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重視程度和督導協調力度較大。市委書記多次主持召開全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會議,對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親自安排,親自督導,多次批示。市長堅持每周召開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題會議,采取現場觀摩和集中會議部署相結合的方式,每周一主題,先進發言,后進表態,以問題為導向,直接解決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存在的實際問題,有力地促進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有序開展和按時完成。縣、鄉兩級黨政主要領導認真履行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以政府為責任主體,超前謀劃、重點解決當地大氣環境監管中存在的盲區死角,全面推進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實現環境監管關口前移,觸角下延,有效地解決了生態環境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饒陽縣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建成投運并發揮效用,縣委書記、縣長重調度、出實招,上半年縣域PM2.5平均濃度下降幅度全省169個縣市區排名第六位。 

  二、部門協調聯動,形成治霾合力 

  衡水市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形成了各級各部門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新格局。衡水市政府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六項制度》,市直部門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制定了符合實際、詳細、具體的實施方案,組織、推進、監督各縣市區工作開展和措施落實。各縣(市、區)同步制定本地實施方案,將大氣治理任務要求分解到相關部門和基層鄉鎮,落實到行政村。一是堅持統籌謀劃,標本兼治,系統治理。圍繞空氣質量“退后十”中心目標,從燃煤污染治理、工業污染治理、揚塵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城鄉增綠擴容、健全機制和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出臺了27個專項實施方案,并牽頭推進落實。二是部門協調聯動,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市大氣辦牽頭抓總,市直相關部門各負自責,通過專題調度、現場督查、定期要賬等方式,各自推進牽頭工作,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推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如衡水市市直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不斷強化機動車污染治理。公安部門推進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降低物流成本,不斷提高老舊車輛淘汰質量;交通部門加強重型柴油貨車管理,環保部門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和用車大戶入戶抽查;商務部門強化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運行監管;質監部門加強機動車檢驗機構監督檢查,開展道路機動車尾氣路檢路查;公安、交通、環保頻繁開展機動車尾氣排放路檢路查,查處了一大批尾氣超標排放車輛。三是針對PM10濃度高的問題,靶向治理,合力攻堅。2018124日,衡水市借鑒南京市、上海市揚塵治理成功經驗,重新部署市區揚塵污染綜合治理行動,各牽頭部門對照工作任務,積極落實監管責任,開展全面監督檢查,建立工作臺賬和監督檢查機制,對不按要求落實抑塵措施的,實行一票否決制。針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大氣污染問題,衡水市出臺了禁限放煙花爆竹的規定,計劃全域全時段禁限放煙花爆竹。公安部門牽頭,環保、城管等部門均配合當地政府主動開展工作。 

   三、精準超前謀劃,治理成效顯著 

   衡水市以“退后十”為剛性要求,統領全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協同推進“1+8+6”方案,即,一個總體目標、八項攻堅行動、六項保障措施,促進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一是開展清潔取暖行動。繼續推進25.9萬戶“氣代煤”和1.5萬戶“電代煤”工程,現已完成8.77萬戶,完成率34.1%。不斷強化散煤管控,已實現全域散煤經營網點清零。二是開展電廠深度治理及鍋爐提標行動。2016年,衡水市比全省其他市提前一年實現域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2017年,衡水市比全省其他市提前一年實現域內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2018年,在全省率先啟動對煤電機組煙氣濕煙羽進行深度治理和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高新區電廠汽源利用擴展工程替代了燃氣鍋爐16192蒸噸,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無煙囪開發區。三是開展VOCs專項整治行動。完成了13家工業企業、7家污水處理廠惡臭異味源綜合整治,正對玻璃鋼、橡膠、化工等涉VOCs行業“一廠一策”治理。衡水高新區建成了全省首個縣級智慧環保監管平臺,VOCs在線監控設備33臺,新上VOCs預警預報設備224臺,涵蓋了生態環境監測、污染源在線監控、移動執法、風險監控預警等功能。四是開展工業企業達標行動。對全市化工等九個重點行業實行“一廠一策”治理,全市9家火電、水泥企業已完成改造7家。選取了棗強縣作為試點,全縣265家企業全面開展治污設施分表記電改造,已完成170家。五是開展清潔降塵行動。對建筑工地、道路揚塵、裸露地面、料堆料場、渣土運輸明確了18條治理措施,所有建筑施工工地全部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和監控設施,實行“一票停工制”。市區道路清掃保潔范圍擴大一倍,市區周邊的桃城區鄭家河沿鎮等14個鄉鎮實行同城化保潔管理,深化裸露土地整治。六是開展控車減油行動。2016年,衡水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取暖季市內公交車免費乘坐政策,2017年同比延長30天并將范圍擴大至冀州區、故城縣;將安平縣作為公交優先發展試點縣,縣內所有公交車輛改為新能源汽車;市區實行貨運車輛限行,重點路段設立“機動車低排放區”,在國道安裝兩套冒黑煙抓拍設備,對超標排放機動車進行全面管控。七是開展面源治理行動。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蓋全市域的秸稈禁燒視頻監控和紅外線報警系統,秸稈禁燒得到有效監管。2017年以來,衡水市大力度整治“散亂污”企業5018家,桃城小橡膠、冀州小暖氣片、棗強小皮毛、武邑小家具、武強小化工、安平小絲網、故城小鑄造等“散亂污”集群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八是開展科技治霾行動。建立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周例會調度機制和重污染天氣每日會商制度,市委市政府定時調度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工作,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污染過程。將空氣質量監測網、污染源自動監控網、決策分析系統、監管交辦系統組建成“兩網兩系統”智慧平臺,打造成“線上千里眼監控,線下網格員聯動”監管模式,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長效化、智能化管理。 

  四、創新制度建設,強化考核問責 

  衡水市制定了《衡水市縣市區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試行)》《衡水市鄉鎮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通報問責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嚴格的獎懲政策,以制度的剛性約束確保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任務逐項落實20184月份開始,每月對全市13個縣(市、區)和118個鄉鎮(街道辦)的空氣質量情況進行排名通報,實施考核問責。從20175月至今,衡水市對環保部強化督查和第五環境監察專員辦督察交辦、媒體關注和群眾信訪、省環境執法檢查交辦的953個問題、110條問題線索落實問責261人,其中處級干部3人,鄉科級干部97人,直接給予黨政紀處分112人。衡水市借鑒環境保護約談方式,市委書記對5個相關縣市區黨政“一把手”進行了約談,市長對8個鄉鎮黨政“一把手”進行了約談,給當地政府及部門特別是主要領導敲響了警鐘,達到了“約談一個,警醒一片”的目的。問責和約談就像一劑猛藥,激發了黨員干部帶領社會各界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內生動力,為衡水空氣質量改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鐵腕懲治污染,保持高壓態勢 

  衡水市持續開展系列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執法專項行動,不斷加強部門執法聯動,強化司法監督,從嚴打擊大氣污染違法行為。市直相關部門構建了聯合監管平臺,形成聯合檢查、聯合處理、聯合問責的環境檢查合力。堅持以專項聯合檢查為主線,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實加大監管力度,以聯合辦案、聯席會議、案件移送等方式聯手打擊不法排污企業,確保查處到位、整改到位,不留死角。衡水市環保系統借助環保垂改契機,整合市縣兩級環保執法力量,采取混合編組、異地交叉執法、明查暗訪等各種方式,持續開展了工業企業集中整治、突出環境問題督查等多個執法專項行動。市環保局統籌市、縣兩級環境執法力量,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時段、重點問題,動用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常態化開展涉氣環境執法檢查,嚴查重處涉氣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等各類違法行為,始終保持執法高壓態勢。2017年僅安平縣就對225起涉氣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累計處罰金額8450萬元。 

   衡水市突出問題引領和目標導向,開展靶向施治,科學制定大氣污染治理三年作戰計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空氣質量“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見效”,有望提前完成“保底線、退后十”的階段性目標任務。衡水市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他們能清醒地認識到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正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敢于擔當的勇氣、切實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