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11月7日訊(記者 胡曉梅)11月7日,記者從河北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氣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全省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2013年增加78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5.2%,提前兩年完成國家確定的到2017年下降25%的目標。
數字變化背后,是河北背水一戰、治理大氣污染的堅定決心,集中體現為“五個率先”、“五個前所未有”:即在全國率先組建環保警察隊伍、率先開展省對市環保督察、率先啟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試點、率先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制度、率先實現全省域環境空氣監測站點全覆蓋;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治理措施之實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督察執法之嚴前所未有、空氣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在組織謀劃上:強化頂層設計,用科學、精準、系統的制度,凝聚起治污攻堅的強大合力。這5年,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謀劃,親自安排部署下,河北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指導性文件,不斷強化政策支撐,不斷優化攻堅舉措,不斷升級治污手段,凝聚起治污攻堅的強大合力,形成了全面發力、協調聯動、群策群力的攻堅態勢。2013年,出臺《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強大氣治理;2015年,出臺《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對任務目標進行逐項分解;2017年,出臺《關于強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及18個配套專項方案,構建全省上下、社會各界共同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新格局。同時,出臺《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及專項督察、執法檢查、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宣傳報道等5個專項方案,提出了6大方面、13大項、40項具體強化措施,建立了更加嚴格的督促檢查機制、責任追究機制以及對省直部門和市、縣的量化考核機制,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意志、鐵的舉措向霧霾宣戰,還人民群眾以藍天白云,打贏藍天保衛戰。
在治理舉措上:強化治本攻堅,用加快轉型、綠色發展的理念,破解大氣污染治理的瓶頸和難題。這5年,省環保廳通過深入實施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工程減排,把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作為治本之策,以“6643工程”為契機,著力改變產業發展結構、能源消費結構、交通運輸結構、揚塵治理結構。5年來累計完成大氣減排項目10000多個,其中,工程治理2418項,結構減排5299項,清潔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2314項。全省4000多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2780座磚瓦窯全部拆除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整治10.85萬家;關閉露天礦山386個、停產整治2749個、修復綠化777個;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強制報廢機動車186.2萬輛,所有加油站、儲油庫和油罐車完成油氣回收治理,省內高速、國道、省道沿線在營4692座加油站(點)全部銷售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車用尿素,省內傳輸通道城市在營7769座加油站(點)全部供應國六車用汽柴油。2016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2年實現凈削35.56萬噸、49.14萬噸;圓滿完成了APEC會議、“9·3”閱兵等重大活動期間空氣質量保障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任務。
在推動落實上:強化督政、查企并進,用全面從嚴的督察和執法,解決治霾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最后一公里”問題。5年來,省環保廳通過借鑒中央督察模式,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環保督察制度,完成全省11個設區市和2個直管縣(市)環保督察開展環保督察,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研究制定47個問題283項整改措施。同時,強化執法監管,持續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了環境監管全覆蓋。2014-2016年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3909家,抓捕犯罪嫌疑人3030人。2017年,我省特別針對秋冬季取暖期重點時段,擬開展五輪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和環境保護執法檢查,已完成的前兩輪專項督察和執法檢查中共查處環境問題10297個,推動了各級各部門責任的有效落實,保持了從嚴打擊大氣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在機制保障上:強化標準倒逼,用完善的管控體系,著力打好空氣質量保障的“組合拳”。這5年,省環保廳全面實行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的層層責任分包機制,并將網格化監管責任落實到人,打造環境監管無縫銜接的責任體系。強化清單式管理,全面排查,編制污染源清單,實現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的科學精準調度。提高排放標準,強化超低排放和特別排放限值的落實,建立用煤權、用能權、工業水權、鋼鐵產能指標使用權等約束性資源交易制度,實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和“黑名單”制度,有保有壓倒逼行業企業轉型升級,通過鳳凰涅槃、蛻變重生,實現河北經濟綠色發展的跨越提升。
在改革創新上:強化技術支撐,用科技和智慧的引領,不斷提升科學治污水平。這5年,省環保廳積極推進“智慧環保”建設,與環保部合作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大氣環境狀況,建成空氣質量多模式預報預警平臺,143個縣(市、區)建成環境空氣監測站,實現了監測點位全覆蓋。2017年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關于強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和18個專項實施方案要求,全省新增194個省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用于縣級環境質量考核。目前新增站點的建設已基本完成,現已實現數據上傳,開始試運行。此外,我省還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為組長,清華大學、中國環科院等方面專家為成員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開展城市空氣質量3天準確預報和10天潛勢分析;實施“引智共建藍天計劃”,引進10個環保引智示范基地、50個國(境)外環保項目。
下一步,省環保廳將按照黨的十九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要求,緊緊圍繞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堅決貫徹落實“1+18”、“1+5”方案要求、強力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工業污染防治、機動車尾氣治理、揚塵綜合整治工程、露天礦山整治等七大工程,全面開展專項督察執法攻堅行動,切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和錯峰生產,動員全黨、全民、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治霾,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努力使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長城新媒體:河北大氣污染防治提前兩年完成到2017年下降25%的目標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7-11-08
長城新媒體11月7日訊(記者 胡曉梅)11月7日,記者從河北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氣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全省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2013年增加78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5.2%,提前兩年完成國家確定的到2017年下降25%的目標。
數字變化背后,是河北背水一戰、治理大氣污染的堅定決心,集中體現為“五個率先”、“五個前所未有”:即在全國率先組建環保警察隊伍、率先開展省對市環保督察、率先啟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試點、率先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制度、率先實現全省域環境空氣監測站點全覆蓋;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治理措施之實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督察執法之嚴前所未有、空氣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在組織謀劃上:強化頂層設計,用科學、精準、系統的制度,凝聚起治污攻堅的強大合力。這5年,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謀劃,親自安排部署下,河北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指導性文件,不斷強化政策支撐,不斷優化攻堅舉措,不斷升級治污手段,凝聚起治污攻堅的強大合力,形成了全面發力、協調聯動、群策群力的攻堅態勢。2013年,出臺《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強大氣治理;2015年,出臺《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對任務目標進行逐項分解;2017年,出臺《關于強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及18個配套專項方案,構建全省上下、社會各界共同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新格局。同時,出臺《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及專項督察、執法檢查、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宣傳報道等5個專項方案,提出了6大方面、13大項、40項具體強化措施,建立了更加嚴格的督促檢查機制、責任追究機制以及對省直部門和市、縣的量化考核機制,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意志、鐵的舉措向霧霾宣戰,還人民群眾以藍天白云,打贏藍天保衛戰。
在治理舉措上:強化治本攻堅,用加快轉型、綠色發展的理念,破解大氣污染治理的瓶頸和難題。這5年,省環保廳通過深入實施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工程減排,把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作為治本之策,以“6643工程”為契機,著力改變產業發展結構、能源消費結構、交通運輸結構、揚塵治理結構。5年來累計完成大氣減排項目10000多個,其中,工程治理2418項,結構減排5299項,清潔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2314項。全省4000多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2780座磚瓦窯全部拆除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整治10.85萬家;關閉露天礦山386個、停產整治2749個、修復綠化777個;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強制報廢機動車186.2萬輛,所有加油站、儲油庫和油罐車完成油氣回收治理,省內高速、國道、省道沿線在營4692座加油站(點)全部銷售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車用尿素,省內傳輸通道城市在營7769座加油站(點)全部供應國六車用汽柴油。2016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2年實現凈削35.56萬噸、49.14萬噸;圓滿完成了APEC會議、“9·3”閱兵等重大活動期間空氣質量保障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任務。
在推動落實上:強化督政、查企并進,用全面從嚴的督察和執法,解決治霾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最后一公里”問題。5年來,省環保廳通過借鑒中央督察模式,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環保督察制度,完成全省11個設區市和2個直管縣(市)環保督察開展環保督察,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研究制定47個問題283項整改措施。同時,強化執法監管,持續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了環境監管全覆蓋。2014-2016年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3909家,抓捕犯罪嫌疑人3030人。2017年,我省特別針對秋冬季取暖期重點時段,擬開展五輪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和環境保護執法檢查,已完成的前兩輪專項督察和執法檢查中共查處環境問題10297個,推動了各級各部門責任的有效落實,保持了從嚴打擊大氣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在機制保障上:強化標準倒逼,用完善的管控體系,著力打好空氣質量保障的“組合拳”。這5年,省環保廳全面實行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的層層責任分包機制,并將網格化監管責任落實到人,打造環境監管無縫銜接的責任體系。強化清單式管理,全面排查,編制污染源清單,實現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的科學精準調度。提高排放標準,強化超低排放和特別排放限值的落實,建立用煤權、用能權、工業水權、鋼鐵產能指標使用權等約束性資源交易制度,實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和“黑名單”制度,有保有壓倒逼行業企業轉型升級,通過鳳凰涅槃、蛻變重生,實現河北經濟綠色發展的跨越提升。
在改革創新上:強化技術支撐,用科技和智慧的引領,不斷提升科學治污水平。這5年,省環保廳積極推進“智慧環保”建設,與環保部合作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大氣環境狀況,建成空氣質量多模式預報預警平臺,143個縣(市、區)建成環境空氣監測站,實現了監測點位全覆蓋。2017年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關于強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和18個專項實施方案要求,全省新增194個省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用于縣級環境質量考核。目前新增站點的建設已基本完成,現已實現數據上傳,開始試運行。此外,我省還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為組長,清華大學、中國環科院等方面專家為成員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開展城市空氣質量3天準確預報和10天潛勢分析;實施“引智共建藍天計劃”,引進10個環保引智示范基地、50個國(境)外環保項目。
下一步,省環保廳將按照黨的十九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要求,緊緊圍繞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這個核心,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堅決貫徹落實“1+18”、“1+5”方案要求、強力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工業污染防治、機動車尾氣治理、揚塵綜合整治工程、露天礦山整治等七大工程,全面開展專項督察執法攻堅行動,切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和錯峰生產,動員全黨、全民、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治霾,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努力使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