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河北拐點”并非河北一地的專屬,而是中國大氣治理的一個小小縮影。產業結構重、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的河北能夠做到的,相信其他地區同樣能夠做到。
數據的上佳表現令人欣慰。在去年10月底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已經上收的語境下,這一成績,應該能夠體現河北環境治理的真實效果。實際上這也是公眾的真實感受,許多人已經在感嘆,今年的空氣確實變好了。從朋友圈的觀察中也可以發現“拐點”:當藍天白云變成尋常景致,就再也見不到競相刷屏藍天白云這樣的“稀罕事”了。
這也意味著,治霾固然不易,但并非只能“靠風吹”。只要持之以恒,發揮人力的能動性,日有寸進踏石有痕,自然會收到漸進之功。
今冬以來,河北省優良天數占總天數的比例為66%,為近5年來最高。事實上,不止河北,藍天也成了北京的常態。數據顯示,北京10月優良天數比例超過八成,同比上升25.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1%。今年整個1-10月,北京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也接近六成。
藍天白云的后面,是巨大的付出與艱苦的努力。今年秋冬以來,河北省啟動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散亂污企業治理,散煤管控,強化督察執法等等,使今年秋冬季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在采暖季來臨的情勢下,PM2.5平均濃度不升反降,足見人力干預的積極效果。
“拐點”的到來,并非一時之功。近5年來,河北一直就在壓產能、調結構、治燃煤、控重卡,代價巨大,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一直呈逐步降低趨勢。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的12月13日,河北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108、95、77、70、64微克/立方米。所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多年的持續治理,才會迎來這一可喜的轉折點。
當然,在治理過程中,老百姓也出讓了不少權利。前不久,河北省發改、住建等職能部門對媒體坦陳,2017年該省推進的農村氣代煤、電代煤工作,盡管確實對改善當地環境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因推進速度太快,也給民眾取暖帶來一些麻煩。但從根本上講,治霾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與民眾權利并不矛盾。
十九大報告說:“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氣治理不能依靠老天爺,也不能坐等,只要發揮人的能動性,就能很快見到成效。
實際上,在治霾上,京津冀三地早就打破了行政區域限制,實行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和生態共建共管共享,應當說如今河北空氣質量出現“拐點”,也是三地協同合作的結果。說到底,“河北拐點”并非河北一地的專屬,而是中國大氣治理的一個小小縮影。產業結構重、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的河北能夠做到的,相信其他地區同樣能夠做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新京報:河北空氣質量出現“拐點”,人力治霾之功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7-12-19
說到底,“河北拐點”并非河北一地的專屬,而是中國大氣治理的一個小小縮影。產業結構重、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的河北能夠做到的,相信其他地區同樣能夠做到。
數據的上佳表現令人欣慰。在去年10月底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已經上收的語境下,這一成績,應該能夠體現河北環境治理的真實效果。實際上這也是公眾的真實感受,許多人已經在感嘆,今年的空氣確實變好了。從朋友圈的觀察中也可以發現“拐點”:當藍天白云變成尋常景致,就再也見不到競相刷屏藍天白云這樣的“稀罕事”了。
這也意味著,治霾固然不易,但并非只能“靠風吹”。只要持之以恒,發揮人力的能動性,日有寸進踏石有痕,自然會收到漸進之功。
今冬以來,河北省優良天數占總天數的比例為66%,為近5年來最高。事實上,不止河北,藍天也成了北京的常態。數據顯示,北京10月優良天數比例超過八成,同比上升25.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1%。今年整個1-10月,北京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也接近六成。
藍天白云的后面,是巨大的付出與艱苦的努力。今年秋冬以來,河北省啟動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散亂污企業治理,散煤管控,強化督察執法等等,使今年秋冬季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在采暖季來臨的情勢下,PM2.5平均濃度不升反降,足見人力干預的積極效果。
“拐點”的到來,并非一時之功。近5年來,河北一直就在壓產能、調結構、治燃煤、控重卡,代價巨大,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一直呈逐步降低趨勢。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的12月13日,河北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108、95、77、70、64微克/立方米。所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多年的持續治理,才會迎來這一可喜的轉折點。
當然,在治理過程中,老百姓也出讓了不少權利。前不久,河北省發改、住建等職能部門對媒體坦陳,2017年該省推進的農村氣代煤、電代煤工作,盡管確實對改善當地環境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因推進速度太快,也給民眾取暖帶來一些麻煩。但從根本上講,治霾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與民眾權利并不矛盾。
十九大報告說:“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氣治理不能依靠老天爺,也不能坐等,只要發揮人的能動性,就能很快見到成效。
實際上,在治霾上,京津冀三地早就打破了行政區域限制,實行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和生態共建共管共享,應當說如今河北空氣質量出現“拐點”,也是三地協同合作的結果。說到底,“河北拐點”并非河北一地的專屬,而是中國大氣治理的一個小小縮影。產業結構重、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的河北能夠做到的,相信其他地區同樣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