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地綠、水秀重新回到百姓眼前。記者 王棋 攝
長城網1月27日訊(記者 王棋 煙成群)“最大的感受就是石家莊的天比以往好多了,霧霾天氣明顯減少。”“我覺得大氣污染治理還是要從源頭抓起,今年我帶來了一個關于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建議。”在今年的河北省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將目光聚集到了環境治理上面。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中,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指出:五年來,我們落實“天藍、地綠、水秀”要求,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超額完成大氣“國十條”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省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39.8%。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啟動實施。能源消耗強度顯著下降,預計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五年下降24.4%。
大氣治理還藍天白云
去年10月1日至12月9日,河北省優良天數占總天數的比例為66%,為近5年來最高。百姓切身的感受就是看到了藍天白云,呼吸到了新鮮空氣,幸福感、獲得感提升。
記者獲悉,河北積極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空間格局,2013年以來,全省共搬遷重污染企業248家,其中2017年搬遷主城區重污染企業44家。河北省加快推進保定、張家口、廊坊“無鋼市”建設。2017年,保定市域內已全部退出鋼鐵冶煉產業,張家口市河鋼集團宣鋼公司產能整體轉移退出正按計劃推進。
河北省還自2017年9月開始,持續開展了四輪河北省環保部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力度空前的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戰果。專項行動在省、市、縣三級同步開展,以交叉執法、巡回執法、機動式執法和暗查暗訪的方式,堅持“蒼蠅老虎”一起打,共檢查企業54842家(次),立案行政處罰環境違法案件2215起,依法取締關停386家,停產限產586家,移送行政拘留279人,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堅強的執法保障。
經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省全年PM2.5平均濃度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圓滿完成省人代會確定的下降6%的年度目標;比2013年下降40%,超額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確定的下降25%的目標任務。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8年河北將著眼治本,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現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5%。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2017年,河北構建全省上下、社會各界共同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新格局,建立了更加嚴格的督促檢查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對省直部門和市、縣的量化考核機制,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意志、鐵的舉措向霧霾宣戰。
河北省人大代表、衡水市阜城縣霞口鎮大黃莊村村支部書記邢玉坤。記者 王棋 攝
從1998年開始,河北省人大代表、衡水市阜城縣霞口鎮大黃莊村村支部書記邢玉坤就在村里實施秸稈還田。“以前家里做飯可以用秸稈,再往后用蜂窩煤,現在逐漸普及煤改氣,堆積下來的秸稈越來越多。我覺得還田是秸稈利用最有效的方式。大家不用化肥了,土地就少了一個污染源頭。”邢玉坤說。
水土防治現清水田園
近年來,河北大力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和持續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
河北全面建立“河長制”,設立了省級總河長2名、省級河長8名、市級河長140名、縣級河長2224名、鄉級河長11858名,實現了“每條河流有人管,每寸河道有人治”,引灤入津黎河、沙河、淋河三條河流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為持續強化固體廢物風險管控,省環保廳組織開展了近年來規格最高、聲勢最大、要求最嚴的打擊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違法犯罪“雷霆行動”,抽查涉危企業1972家,查處各類環境隱患和違法違規問題1831個,移交司法機關30個。
河北省人大代表、衡水市故城縣醫院院長居艷梅。記者 王棋 攝
“現在我們醫院的醫療垃圾處理非常規范,通過有專門資質的企業收購處理。我們需要做的把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定點儲存起來,護理部、預防保健科和后勤每天進行查崗檢查。”省人大代表、衡水市故城縣醫院院長居艷梅說。
針對化肥、農藥、地膜等化學品大量使用,養殖廢棄物大量排放,導致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現狀,省政協委員、省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孫世友建議,加大對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著力突破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廢棄物循環利用、化肥減施增效、農藥增效控害、生態環境修復等關鍵技術;加強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引導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關企業組建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循環農業等創新聯盟,合力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長城網 :【兩會解碼】鐵腕治污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來源: 時間:2018-01-28
天藍、地綠、水秀重新回到百姓眼前。記者 王棋 攝
長城網1月27日訊(記者 王棋 煙成群)“最大的感受就是石家莊的天比以往好多了,霧霾天氣明顯減少。”“我覺得大氣污染治理還是要從源頭抓起,今年我帶來了一個關于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建議。”在今年的河北省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將目光聚集到了環境治理上面。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中,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指出:五年來,我們落實“天藍、地綠、水秀”要求,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超額完成大氣“國十條”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省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39.8%。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啟動實施。能源消耗強度顯著下降,預計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五年下降24.4%。
大氣治理還藍天白云
去年10月1日至12月9日,河北省優良天數占總天數的比例為66%,為近5年來最高。百姓切身的感受就是看到了藍天白云,呼吸到了新鮮空氣,幸福感、獲得感提升。
記者獲悉,河北積極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空間格局,2013年以來,全省共搬遷重污染企業248家,其中2017年搬遷主城區重污染企業44家。河北省加快推進保定、張家口、廊坊“無鋼市”建設。2017年,保定市域內已全部退出鋼鐵冶煉產業,張家口市河鋼集團宣鋼公司產能整體轉移退出正按計劃推進。
河北省還自2017年9月開始,持續開展了四輪河北省環保部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力度空前的大氣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戰果。專項行動在省、市、縣三級同步開展,以交叉執法、巡回執法、機動式執法和暗查暗訪的方式,堅持“蒼蠅老虎”一起打,共檢查企業54842家(次),立案行政處罰環境違法案件2215起,依法取締關停386家,停產限產586家,移送行政拘留279人,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堅強的執法保障。
經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省全年PM2.5平均濃度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圓滿完成省人代會確定的下降6%的年度目標;比2013年下降40%,超額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確定的下降25%的目標任務。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8年河北將著眼治本,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現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5%。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2017年,河北構建全省上下、社會各界共同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新格局,建立了更加嚴格的督促檢查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對省直部門和市、縣的量化考核機制,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意志、鐵的舉措向霧霾宣戰。
河北省人大代表、衡水市阜城縣霞口鎮大黃莊村村支部書記邢玉坤。記者 王棋 攝
從1998年開始,河北省人大代表、衡水市阜城縣霞口鎮大黃莊村村支部書記邢玉坤就在村里實施秸稈還田。“以前家里做飯可以用秸稈,再往后用蜂窩煤,現在逐漸普及煤改氣,堆積下來的秸稈越來越多。我覺得還田是秸稈利用最有效的方式。大家不用化肥了,土地就少了一個污染源頭。”邢玉坤說。
水土防治現清水田園
近年來,河北大力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和持續加強土壤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
河北全面建立“河長制”,設立了省級總河長2名、省級河長8名、市級河長140名、縣級河長2224名、鄉級河長11858名,實現了“每條河流有人管,每寸河道有人治”,引灤入津黎河、沙河、淋河三條河流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為持續強化固體廢物風險管控,省環保廳組織開展了近年來規格最高、聲勢最大、要求最嚴的打擊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違法犯罪“雷霆行動”,抽查涉危企業1972家,查處各類環境隱患和違法違規問題1831個,移交司法機關30個。
河北省人大代表、衡水市故城縣醫院院長居艷梅。記者 王棋 攝
“現在我們醫院的醫療垃圾處理非常規范,通過有專門資質的企業收購處理。我們需要做的把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定點儲存起來,護理部、預防保健科和后勤每天進行查崗檢查。”省人大代表、衡水市故城縣醫院院長居艷梅說。
針對化肥、農藥、地膜等化學品大量使用,養殖廢棄物大量排放,導致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現狀,省政協委員、省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孫世友建議,加大對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著力突破水土資源高效利用、廢棄物循環利用、化肥減施增效、農藥增效控害、生態環境修復等關鍵技術;加強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引導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關企業組建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循環農業等創新聯盟,合力解決關鍵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