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媒體播報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媒體播報

人民日報:冀豫魯晉等地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深水區 須多措并舉

發布日期:2018-02-06 09:41 信息來源: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氣代煤”為藍天“減負”,2017年7月10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間房鄉西大塢四村村民劉曉梅試用剛剛安裝好的天然氣灶。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合力攻堅 保衛藍天(綠色焦點)

  ——冀豫魯晉等地大氣污染防治采訪記

  本報記者 劉 毅 孫秀艷 寇江澤 趙貝佳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和領導下,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的藍天保衛戰全面打響。

  “大氣十條”實施4年多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扎實工作、攻堅克難,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全面實現“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目標,向人民群眾交出了合格答卷。頭頂上一年一年多起來的藍天,來之不易。

  “大氣十條”收官之際,本報記者近日深入治霾主戰場,探訪大氣污染防治進展。在治污攻堅戰的火熱實踐中,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國務院治理大氣污染、讓人民群眾呼吸清新空氣的堅定決心,看到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污染防治攻堅,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非常明確,關鍵在于行動。讓我們共同奮斗,收獲更多的藍天幸福感!

  ——編 者

  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十條”。一場艱苦卓絕、影響深遠的藍天保衛戰,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全面打響。

  4年多來,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大氣十條”收官之際,本報記者赴河北滄州、河南安陽、山東德州、山西太原等地深入探訪。這些城市是治霾攻堅主戰場,去年被列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城市。

  領導干部切實繃緊了環保這根弦

  各地黨委政府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主動性顯著增強

  安陽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發現,如今要見他們的局長一面,很不容易。

  安陽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戚紹斌,大部分時間都在環保局辦公。他分管環保,市里的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就設在環保局。“我80%的精力在抓環保。”戚紹斌對記者說。

  記者在安陽采訪期間,正趕上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持續并加重,灰蒙蒙的霧霾籠罩大地。1月16日零時,安陽將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應急響應升級為紅色。全市1394家涉氣企業,只允許65家生產。當天晚上,市委書記李公樂坐鎮指揮,市長王新偉和戚紹斌現場督查排污企業,直到凌晨4點多鐘,這次重污染過程的高峰過去,他們才松了一口氣。當晚,安陽市區5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沒有出現空氣質量指數“爆表”現象。

  對治霾不力的后果,安陽有著切膚之痛。2014年11月,環保部華北環保督察中心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約談了安陽市政府主要領導。2015年6月,環保部發布通知,解除了對安陽市大氣污染問題的掛牌督辦。安陽從此一微克一微克地“摳”PM2.5,環保成為領導干部們繃得最緊的一根弦。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各省(區、市)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通過動真碰硬的中央環保督察等有力舉措,層層傳導壓力。

  記者在各地采訪時了解到,如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效落實,各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黨政領導重視、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初步建立起來了。”河南安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環保局局長郭虎江說。

  前幾年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頻發,影響了公眾對全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感受,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焦點和難點。2016年底到2017年初的所謂“跨年霾”,甚至讓一些人對“大氣十條”實施效果產生懷疑。

  聯手向污染頑敵宣戰。2017年8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等6省(市)政府,發布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這份長達143頁的行動方案,為“2+26”城市一一制定了詳細“作戰計劃”。此外,還制定了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宣傳報道等6個配套方案,打出了“1+6”的強力“組合拳”。

  壓力迅速傳導,攻堅行動戰果明顯。“組合拳很管用。例如,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級別提升一級,由環保部統一下調度令等等。”太原市環保局局長竇力奮對記者說,“去年10月到今年1月15日,太原重污染天氣總共只出現7天,同比減少23天,下降77%,而且污染峰值顯著降低。老百姓對空氣質量改善,有強烈的獲得感。”

  排污大戶嘗到綠色發展甜頭

  重點行業提標改造持續推進,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環保部的督查組、巡查組,還有省里、市里的檢查組,前期督查時指出我們工作的疏漏,我們及時整改到位了。公司也不斷自檢,找出差距,加大對環保的投入力度。”指著不遠處的全封閉煤棚,山東德州金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谷文斌告訴記者,“光這個設施,就花了1個多億。”

  沒有“傷筋動骨”,何來“脫胎換骨”環保紅線倒逼企業治污減排、轉型升級。記者看到,各地的重點行業提標改造持續推進,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地處城市建成區內的安陽鋼鐵集團,是當地的排污大戶。1月17日,安陽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第二天,記者隨環保部強化督查組趕赴安鋼集團,督查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

  按照應急預案,安鋼集團的高爐和燒結機要停產、限產,二氧化硫、顆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在達標基礎上削減30%以上。督查組仔細檢查了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基站,調出了歷史排放數據,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抓好環保,被安鋼人視為一場“生存保衛戰”。2017年,安鋼在上年僅有微利的情況下,咬著牙投入30多億元,實施新一輪環保提升規劃,目前焦爐煙氣治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廠區內投資8.1億元的燒結機脫硫脫硝設施高高聳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2月底將投入運行。

  “環保就是安鋼的命!行業內最先進的環保技術是什么,我們就用什么。目前,我們正在將脫硫技術設施由濕法改為干法,雖然成本會增加四成多,但排放遠遠低于國家的特別排放限值。”安鋼集團副總經理郭憲臻說,加強環保等舉措規范了鋼鐵市場秩序,淘汰了差的企業,2017年是安鋼建廠60年來經營業績最好的一年,嘗到了綠色發展的甜頭。

  “我們去年農歷正月初七,就請來清華大學、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等單位的26名環保專家。他們給鋼鐵、水泥、焦化、玻璃等12個行業提出深度減排指導性意見,隨后圍繞76家重點涉氣企業,量身定制了全面提標改造、轉型升級的方案,‘一廠一策’深度治理,預計總投入66個億。”河南安陽市工信委副主任郝魁生說,“企業承擔著治理污染、達標排放的主體責任,一個企業環保過不了關,只有死路一條。”

  強化環保,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有力抓手。去年以來,以“2+26”城市為重點,全國清理整頓涉氣“散亂污”企業6.2萬家,在明顯改善空氣質量的同時,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在狠抓‘鐵腕治污’、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經濟增長并沒有像一些企業或群眾預想的那樣受到影響,而是不降反升。”山西清徐縣副縣長武曉俊向記者展示了手機里的財政報表,“2017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07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21.04% ,比上年增長25.88%。”

  治霾主戰場迎來科技尖兵

  15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28支跟蹤研究團隊駐點研究

  1月16日上午,一場“霧霾會診”在山西太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舉行。

  針對1月12日—15日太原空氣污染過程,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8個單位的專家,分別就空氣污染現狀和預測、氣象條件、污染成因以及重污染應急對策等做出分析,會商對策。他們都是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太原市跟蹤研究工作組成員,去年10月份以來一直在太原駐點研究。工作組的負責人是中國環科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研究員。

  跟蹤研究工作組分析指出,太原被列入“2+26”城市,治污措施嚴厲,但同處太原盆地的晉中市、呂梁市沒有列入,這三個市同處一個盆地,大氣污染相互影響,應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這一建議得到了山西省政府的積極回應。”中國環科院大氣所研究員、固定源室首席專家薛志鋼高興地告訴記者,1月24日,山西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對太原、晉中、呂梁三市政府發出應對重污染天氣調度令,決定1月25日至2月2日,在太原及周邊地區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措施。

  “工作組的科研支撐,給了太原很多實實在在的幫助,降低了污染排放水平,推動了空氣質量改善。”太原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夏玉林表示。

  自去年10月份起,治霾戰場迎來科技尖兵。15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28支跟蹤研究團隊,進駐“2+26”城市。他們全力以赴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關研究,協助各地制定“一市一策”“一廠一策”的治霾作戰方案。

  “2+26”城市的地理位置、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差別很大,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有的放矢、精準打擊。柴發合表示:“很多城市都苦于有想法、沒辦法,大氣污染防治聯合攻關,不僅要研究區域層面通用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案,也要為各城市防治措施落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下去這么多專家,與地方密切合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柴發合說。

  馳援德州市的,是上海環科院李莉教授牽頭的團隊。“陵城藝術中心顆粒物濃度晚7點后持續高值,來自區域揚塵,提醒網格注意”“禹城局地污染嚴重,必須引起重視”……1月11日下午,每周四的重點會商會上,上海環科院王紅麗博士等專家,作出了細致分析及診斷。

  這些意見建議怎么變成切實的治理措施“我們和協助市長分管環保的于松巖副市長有個約定,每次會商如果有重要問題,就在會商紀要上用粗體加黑特別標注出來,上報給他,他會立即批辦。”德州市環保局大氣科科長張培勇告訴記者,德州市充分尊重專家意見,每條意見都要“開花結果”。大家為了頭頂上的藍天越來越多一起忙碌,德州從來沒把專家組當外人。

  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深水區

  必須通過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結構等舉措,打贏藍天保衛戰

  “空氣質量比前幾年好太多了,這么多藍天,往年想都不敢想!眼看著街邊的小作坊被拆除、小廠子有了環保設備,這都是藍天保衛戰的好成果!”滄州市運河區居民張軍感慨道。

  “這個冬季的藍天讓人打心眼里暢快”“空氣中沒有刺鼻的味道了”“出門戴口罩的人很少了”“藍天有時美得讓人難以置信”……從河北到河南,從山東到山西,記者采訪了多位居民,他們對空氣質量改善普遍都有獲得感,藍天幸福感逐步增強。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從中央到各地、各部門,都采取了很多強有力的措施,花了很大力氣,治理燃煤、工業污染、機動車排放和施工揚塵等污染源,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安陽市跟蹤研究工作組負責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俊華表示,“‘大氣十條’確定的大氣污染治理思路和方向是對的,執行和保障措施有力,效果很明顯。”

  環保部1月31日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在全面實現改善目標的同時,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2017年,74個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3.4%,比2013年上升7.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減少51.8%。

  治污攻堅戰這一戰績,是在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總量以及汽車保有量顯著增長的情況下取得的,殊為不易。“大氣重污染天數顯著減少,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世界大氣污染治理進程中也前所未有。”李俊華認為。

  1月13日至22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一次區域性空氣重污染過程。“這次污染過程持續了八九天,主因是遇到了一次非常不利的氣象過程。”柴發合分析說,“與2013年1月份連續重污染天氣過程相比,氣象條件甚至比那時差。但從京津冀地區看,這次總的污染水平下降了五六成,污染程度顯著減輕,北京當時污染很嚴重,這次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大氣十條’的實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經驗,應當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在2030年前總體要求空氣質量達標,年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制定不同階段的達標時間表,通過時間表倒逼污染防治措施加強。”柴發合表示,大氣污染防治慢慢進入攻堅區、深水區,難度越來越大,后面要圍繞科學化、精準化來制定控制措施。必須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調整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運輸結構,打贏藍天保衛戰。

  “雖然空氣質量在改善,但我們也看到滄州排放量巨大的基本面沒有變,加上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壓力增加,未來的治污攻堅難度會越來越大。”滄州市環保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俊華表示,未來的環保工作,仍然需要“自掃門前雪”,同時加強區域協作。

  郭虎江對記者說:“安陽的大氣污染防治正在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淺水區進入深水區,產業、能源、交通結構都在加速調整,2018年的任務更重,壓力更大。”

  “大氣十條”順利收官,我們還需再接再厲,打好接下來的藍天保衛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媒體播報

  

“氣代煤”為藍天“減負”,2017年7月10日,河北省任丘市七間房鄉西大塢四村村民劉曉梅試用剛剛安裝好的天然氣灶。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合力攻堅 保衛藍天(綠色焦點)

  ——冀豫魯晉等地大氣污染防治采訪記

  本報記者 劉 毅 孫秀艷 寇江澤 趙貝佳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和領導下,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的藍天保衛戰全面打響。

  “大氣十條”實施4年多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扎實工作、攻堅克難,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全面實現“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目標,向人民群眾交出了合格答卷。頭頂上一年一年多起來的藍天,來之不易。

  “大氣十條”收官之際,本報記者近日深入治霾主戰場,探訪大氣污染防治進展。在治污攻堅戰的火熱實踐中,我們看到了黨中央、國務院治理大氣污染、讓人民群眾呼吸清新空氣的堅定決心,看到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污染防治攻堅,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非常明確,關鍵在于行動。讓我們共同奮斗,收獲更多的藍天幸福感!

  ——編 者

  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實施“大氣十條”。一場艱苦卓絕、影響深遠的藍天保衛戰,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全面打響。

  4年多來,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大氣十條”收官之際,本報記者赴河北滄州、河南安陽、山東德州、山西太原等地深入探訪。這些城市是治霾攻堅主戰場,去年被列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城市。

  領導干部切實繃緊了環保這根弦

  各地黨委政府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主動性顯著增強

  安陽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發現,如今要見他們的局長一面,很不容易。

  安陽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戚紹斌,大部分時間都在環保局辦公。他分管環保,市里的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就設在環保局。“我80%的精力在抓環保。”戚紹斌對記者說。

  記者在安陽采訪期間,正趕上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持續并加重,灰蒙蒙的霧霾籠罩大地。1月16日零時,安陽將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應急響應升級為紅色。全市1394家涉氣企業,只允許65家生產。當天晚上,市委書記李公樂坐鎮指揮,市長王新偉和戚紹斌現場督查排污企業,直到凌晨4點多鐘,這次重污染過程的高峰過去,他們才松了一口氣。當晚,安陽市區5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沒有出現空氣質量指數“爆表”現象。

  對治霾不力的后果,安陽有著切膚之痛。2014年11月,環保部華北環保督察中心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約談了安陽市政府主要領導。2015年6月,環保部發布通知,解除了對安陽市大氣污染問題的掛牌督辦。安陽從此一微克一微克地“摳”PM2.5,環保成為領導干部們繃得最緊的一根弦。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各省(區、市)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通過動真碰硬的中央環保督察等有力舉措,層層傳導壓力。

  記者在各地采訪時了解到,如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效落實,各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黨政領導重視、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初步建立起來了。”河南安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環保局局長郭虎江說。

  前幾年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頻發,影響了公眾對全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感受,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焦點和難點。2016年底到2017年初的所謂“跨年霾”,甚至讓一些人對“大氣十條”實施效果產生懷疑。

  聯手向污染頑敵宣戰。2017年8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等6省(市)政府,發布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這份長達143頁的行動方案,為“2+26”城市一一制定了詳細“作戰計劃”。此外,還制定了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宣傳報道等6個配套方案,打出了“1+6”的強力“組合拳”。

  壓力迅速傳導,攻堅行動戰果明顯。“組合拳很管用。例如,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級別提升一級,由環保部統一下調度令等等。”太原市環保局局長竇力奮對記者說,“去年10月到今年1月15日,太原重污染天氣總共只出現7天,同比減少23天,下降77%,而且污染峰值顯著降低。老百姓對空氣質量改善,有強烈的獲得感。”

  排污大戶嘗到綠色發展甜頭

  重點行業提標改造持續推進,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環保部的督查組、巡查組,還有省里、市里的檢查組,前期督查時指出我們工作的疏漏,我們及時整改到位了。公司也不斷自檢,找出差距,加大對環保的投入力度。”指著不遠處的全封閉煤棚,山東德州金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谷文斌告訴記者,“光這個設施,就花了1個多億。”

  沒有“傷筋動骨”,何來“脫胎換骨”環保紅線倒逼企業治污減排、轉型升級。記者看到,各地的重點行業提標改造持續推進,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地處城市建成區內的安陽鋼鐵集團,是當地的排污大戶。1月17日,安陽啟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第二天,記者隨環保部強化督查組趕赴安鋼集團,督查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

  按照應急預案,安鋼集團的高爐和燒結機要停產、限產,二氧化硫、顆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在達標基礎上削減30%以上。督查組仔細檢查了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基站,調出了歷史排放數據,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抓好環保,被安鋼人視為一場“生存保衛戰”。2017年,安鋼在上年僅有微利的情況下,咬著牙投入30多億元,實施新一輪環保提升規劃,目前焦爐煙氣治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廠區內投資8.1億元的燒結機脫硫脫硝設施高高聳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2月底將投入運行。

  “環保就是安鋼的命!行業內最先進的環保技術是什么,我們就用什么。目前,我們正在將脫硫技術設施由濕法改為干法,雖然成本會增加四成多,但排放遠遠低于國家的特別排放限值。”安鋼集團副總經理郭憲臻說,加強環保等舉措規范了鋼鐵市場秩序,淘汰了差的企業,2017年是安鋼建廠60年來經營業績最好的一年,嘗到了綠色發展的甜頭。

  “我們去年農歷正月初七,就請來清華大學、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等單位的26名環保專家。他們給鋼鐵、水泥、焦化、玻璃等12個行業提出深度減排指導性意見,隨后圍繞76家重點涉氣企業,量身定制了全面提標改造、轉型升級的方案,‘一廠一策’深度治理,預計總投入66個億。”河南安陽市工信委副主任郝魁生說,“企業承擔著治理污染、達標排放的主體責任,一個企業環保過不了關,只有死路一條。”

  強化環保,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有力抓手。去年以來,以“2+26”城市為重點,全國清理整頓涉氣“散亂污”企業6.2萬家,在明顯改善空氣質量的同時,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在狠抓‘鐵腕治污’、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同時,經濟增長并沒有像一些企業或群眾預想的那樣受到影響,而是不降反升。”山西清徐縣副縣長武曉俊向記者展示了手機里的財政報表,“2017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07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21.04% ,比上年增長25.88%。”

  治霾主戰場迎來科技尖兵

  15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28支跟蹤研究團隊駐點研究

  1月16日上午,一場“霧霾會診”在山西太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舉行。

  針對1月12日—15日太原空氣污染過程,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8個單位的專家,分別就空氣污染現狀和預測、氣象條件、污染成因以及重污染應急對策等做出分析,會商對策。他們都是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太原市跟蹤研究工作組成員,去年10月份以來一直在太原駐點研究。工作組的負責人是中國環科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研究員。

  跟蹤研究工作組分析指出,太原被列入“2+26”城市,治污措施嚴厲,但同處太原盆地的晉中市、呂梁市沒有列入,這三個市同處一個盆地,大氣污染相互影響,應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這一建議得到了山西省政府的積極回應。”中國環科院大氣所研究員、固定源室首席專家薛志鋼高興地告訴記者,1月24日,山西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對太原、晉中、呂梁三市政府發出應對重污染天氣調度令,決定1月25日至2月2日,在太原及周邊地區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措施。

  “工作組的科研支撐,給了太原很多實實在在的幫助,降低了污染排放水平,推動了空氣質量改善。”太原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夏玉林表示。

  自去年10月份起,治霾戰場迎來科技尖兵。15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28支跟蹤研究團隊,進駐“2+26”城市。他們全力以赴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關研究,協助各地制定“一市一策”“一廠一策”的治霾作戰方案。

  “2+26”城市的地理位置、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差別很大,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有的放矢、精準打擊。柴發合表示:“很多城市都苦于有想法、沒辦法,大氣污染防治聯合攻關,不僅要研究區域層面通用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案,也要為各城市防治措施落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下去這么多專家,與地方密切合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柴發合說。

  馳援德州市的,是上海環科院李莉教授牽頭的團隊。“陵城藝術中心顆粒物濃度晚7點后持續高值,來自區域揚塵,提醒網格注意”“禹城局地污染嚴重,必須引起重視”……1月11日下午,每周四的重點會商會上,上海環科院王紅麗博士等專家,作出了細致分析及診斷。

  這些意見建議怎么變成切實的治理措施“我們和協助市長分管環保的于松巖副市長有個約定,每次會商如果有重要問題,就在會商紀要上用粗體加黑特別標注出來,上報給他,他會立即批辦。”德州市環保局大氣科科長張培勇告訴記者,德州市充分尊重專家意見,每條意見都要“開花結果”。大家為了頭頂上的藍天越來越多一起忙碌,德州從來沒把專家組當外人。

  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深水區

  必須通過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結構等舉措,打贏藍天保衛戰

  “空氣質量比前幾年好太多了,這么多藍天,往年想都不敢想!眼看著街邊的小作坊被拆除、小廠子有了環保設備,這都是藍天保衛戰的好成果!”滄州市運河區居民張軍感慨道。

  “這個冬季的藍天讓人打心眼里暢快”“空氣中沒有刺鼻的味道了”“出門戴口罩的人很少了”“藍天有時美得讓人難以置信”……從河北到河南,從山東到山西,記者采訪了多位居民,他們對空氣質量改善普遍都有獲得感,藍天幸福感逐步增強。

  “‘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從中央到各地、各部門,都采取了很多強有力的措施,花了很大力氣,治理燃煤、工業污染、機動車排放和施工揚塵等污染源,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安陽市跟蹤研究工作組負責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俊華表示,“‘大氣十條’確定的大氣污染治理思路和方向是對的,執行和保障措施有力,效果很明顯。”

  環保部1月31日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在全面實現改善目標的同時,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2017年,74個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3.4%,比2013年上升7.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減少51.8%。

  治污攻堅戰這一戰績,是在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總量以及汽車保有量顯著增長的情況下取得的,殊為不易。“大氣重污染天數顯著減少,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世界大氣污染治理進程中也前所未有。”李俊華認為。

  1月13日至22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一次區域性空氣重污染過程。“這次污染過程持續了八九天,主因是遇到了一次非常不利的氣象過程。”柴發合分析說,“與2013年1月份連續重污染天氣過程相比,氣象條件甚至比那時差。但從京津冀地區看,這次總的污染水平下降了五六成,污染程度顯著減輕,北京當時污染很嚴重,這次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大氣十條’的實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經驗,應當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在2030年前總體要求空氣質量達標,年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制定不同階段的達標時間表,通過時間表倒逼污染防治措施加強。”柴發合表示,大氣污染防治慢慢進入攻堅區、深水區,難度越來越大,后面要圍繞科學化、精準化來制定控制措施。必須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調整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運輸結構,打贏藍天保衛戰。

  “雖然空氣質量在改善,但我們也看到滄州排放量巨大的基本面沒有變,加上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壓力增加,未來的治污攻堅難度會越來越大。”滄州市環保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俊華表示,未來的環保工作,仍然需要“自掃門前雪”,同時加強區域協作。

  郭虎江對記者說:“安陽的大氣污染防治正在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淺水區進入深水區,產業、能源、交通結構都在加速調整,2018年的任務更重,壓力更大。”

  “大氣十條”順利收官,我們還需再接再厲,打好接下來的藍天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