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龐 超
“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推進污染防治的表述,引起了我省代表委員的強烈共鳴。他們表示,報告抓住了現階段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回應了人民群眾關心的霧霾治理等問題。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剛剛過去的2017年,河北PM2.5平均濃度下降7.1%,秋冬季空氣質量為五年來最好。我省代表委員們認為,藍天保衛戰是場持久戰,要在肯定過去成績、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堅定信心再發力,堅持源頭防治、全民共治,持續發力,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1
鼓足干勁再攻堅 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
這個采暖季里,同比增多的藍天讓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靈壽縣南營鄉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對打贏藍天保衛戰更有信心了。
“這得益于政府治霾措施越來越實,環保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執行越來越好。”陳春芳代表說,盡管車谷砣是個山區村,但這個冬季多數村民已經用上了電取暖。“以往冬季里,添個煤球總是弄得灰頭土臉的,還不方便,現在是又干凈、又省心,還為治霾作貢獻!”
陳春芳代表的感受,在去年全省大氣污染治理的統計數據中得到了印證:2017年與2013年相比,河北全省達標天數增加73天,重污染天數減少51天,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同期下降39.8%。
“作為河北省會,石家莊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是河北全省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成果和縮影。”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長鄧沛然在3月8日河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這是統籌壓煤、降塵、控車、減排、增綠,全力推進氣代煤、電代煤,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取得的顯著成效。
“當前我省大氣等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生態環境治理任重道遠。”代表委員們認為,大氣污染治理遠不到松口氣的時候,在結構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的情況下,仍需逆水行舟、久久為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的目標,要求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作為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河北也提出今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以上的目標。
“實現這一目標,雖然壓力不小,但是信心更足。”代表委員們說,同比增多的藍天證明我省推進治霾的各項措施是正確的,辦法是有效的。今后,河北更要鼓足信心再攻堅,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
2
源頭防治重治本
推動PM2.5濃度繼續下降
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不合理是我省產生污染的根源。打贏藍天保衛戰,需要抓住這個根本,堅持源頭防治,突出結構調整。
著名的環境庫茲涅茲曲線表明,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呈倒U型曲線,在發展收入水平較低階段,環境隨著經濟發展而惡化;在發展收入水平較高階段,環境隨著經濟發展而好轉。“通過不懈努力,去產能、增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讓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拐點早點到來。”代表委員們說。
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出了“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抓住了大氣污染治理源頭防治重在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結構的關鍵。
“調整產業結構對河北而言,就要打好轉型升級硬仗。必須把去產能、治污染、增動能結合起來考量。”代表委員們說,目前,我省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炭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要加快制定實施新的去產能三年行動計劃,倒逼去產能行業向高端、優質、綠色的新興產業方向發展。
鄧沛然代表介紹,今年,石家莊將建立問題整改清單,持續發力,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對違法排污行為“零容忍”,禁煤區決不允許散煤復燃,關閉的“散亂污”企業決不允許復產,排放不達標的涉味企業決不允許運轉,生產低端劣質產品的企業決不允許在石家莊立足,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過推進煤改電,實施電能替代,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對打贏藍天保衛戰意義重大。”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電力唐山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變電運維室主任助理李征建議,要大力推進電能替代,總結推廣京津冀煤改電經驗,擴大散燒煤治理范圍,加大支持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明確電采暖設備、工程、溫度、環保等有關標準和要求,確保電采暖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改變北方農村的取暖能源結構,為大氣污染治理貢獻力量。
3
全民攜手同治污 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近年來北京的藍天越來越多,綠意越來越濃,離不開河北作為京津冀生態支撐區的貢獻,作為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業人的一員,我覺得很光榮。”全國人大代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北曼甸林場場長張利民解釋說,森林可以固碳釋氧,對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意義重大。以塞罕壩112萬畝人工林海為例,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
“然而,塞罕壩只是一片林,我們呼吁更多人攜起手來,植樹造林,綠化國土,這樣燕趙大地會有更多綠嶺青山、白云藍天。”張利民代表說。
植樹造林,需要人人參與;打贏藍天保衛戰,更要人人出力。
“大氣污染涉及面廣、系統性強,需要多部門協同發力、全社會廣泛參與。”代表委員們認為,大氣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出了問題,最關鍵的還是在人。當前,一些群眾一邊對大氣污染的現狀不滿意,一邊卻拒絕為環保出更多力。“不能總覺得問題是別人造成的,自己只是個受害者。”
堅持全民共治,打好藍天保衛戰,要構建起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保治理體系,要倡導全社會、全民共治的理念,鼓勵個人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大氣污染治理。
張利民代表認為,要培養公眾環保意識,重在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堅持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約能源等低碳、節約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保義務。
陳春芳代表建議,環保宣傳在農村需要更接地氣,提升農民治霾的意識是重點。“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文件語言缺乏傳播力。要把治霾的措施文件多改編成快板、故事等,讓老人記得住、讓孩子聽得懂,讓更多農民認識到治霾的重要性,自覺參與到藍天保衛戰中。”陳春芳代表說。
保衛藍天,任重道遠。我省代表委員們呼吁,全社會要攜手行動,不畏難、敢擔當、加油干,就一定能早日建成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河北、美麗中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日報:持續發力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3-11
□記者 龐 超
“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推進污染防治的表述,引起了我省代表委員的強烈共鳴。他們表示,報告抓住了現階段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回應了人民群眾關心的霧霾治理等問題。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剛剛過去的2017年,河北PM2.5平均濃度下降7.1%,秋冬季空氣質量為五年來最好。我省代表委員們認為,藍天保衛戰是場持久戰,要在肯定過去成績、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堅定信心再發力,堅持源頭防治、全民共治,持續發力,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1
鼓足干勁再攻堅 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
這個采暖季里,同比增多的藍天讓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靈壽縣南營鄉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對打贏藍天保衛戰更有信心了。
“這得益于政府治霾措施越來越實,環保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執行越來越好。”陳春芳代表說,盡管車谷砣是個山區村,但這個冬季多數村民已經用上了電取暖。“以往冬季里,添個煤球總是弄得灰頭土臉的,還不方便,現在是又干凈、又省心,還為治霾作貢獻!”
陳春芳代表的感受,在去年全省大氣污染治理的統計數據中得到了印證:2017年與2013年相比,河北全省達標天數增加73天,重污染天數減少51天,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同期下降39.8%。
“作為河北省會,石家莊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是河北全省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成果和縮影。”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市長鄧沛然在3月8日河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這是統籌壓煤、降塵、控車、減排、增綠,全力推進氣代煤、電代煤,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取得的顯著成效。
“當前我省大氣等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生態環境治理任重道遠。”代表委員們認為,大氣污染治理遠不到松口氣的時候,在結構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的情況下,仍需逆水行舟、久久為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的目標,要求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作為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河北也提出今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以上的目標。
“實現這一目標,雖然壓力不小,但是信心更足。”代表委員們說,同比增多的藍天證明我省推進治霾的各項措施是正確的,辦法是有效的。今后,河北更要鼓足信心再攻堅,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
2
源頭防治重治本
推動PM2.5濃度繼續下降
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不合理是我省產生污染的根源。打贏藍天保衛戰,需要抓住這個根本,堅持源頭防治,突出結構調整。
著名的環境庫茲涅茲曲線表明,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呈倒U型曲線,在發展收入水平較低階段,環境隨著經濟發展而惡化;在發展收入水平較高階段,環境隨著經濟發展而好轉。“通過不懈努力,去產能、增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讓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拐點早點到來。”代表委員們說。
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出了“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抓住了大氣污染治理源頭防治重在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結構的關鍵。
“調整產業結構對河北而言,就要打好轉型升級硬仗。必須把去產能、治污染、增動能結合起來考量。”代表委員們說,目前,我省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炭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要加快制定實施新的去產能三年行動計劃,倒逼去產能行業向高端、優質、綠色的新興產業方向發展。
鄧沛然代表介紹,今年,石家莊將建立問題整改清單,持續發力,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對違法排污行為“零容忍”,禁煤區決不允許散煤復燃,關閉的“散亂污”企業決不允許復產,排放不達標的涉味企業決不允許運轉,生產低端劣質產品的企業決不允許在石家莊立足,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過推進煤改電,實施電能替代,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對打贏藍天保衛戰意義重大。”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電力唐山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變電運維室主任助理李征建議,要大力推進電能替代,總結推廣京津冀煤改電經驗,擴大散燒煤治理范圍,加大支持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明確電采暖設備、工程、溫度、環保等有關標準和要求,確保電采暖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改變北方農村的取暖能源結構,為大氣污染治理貢獻力量。
3
全民攜手同治污 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近年來北京的藍天越來越多,綠意越來越濃,離不開河北作為京津冀生態支撐區的貢獻,作為塞罕壩機械林場林業人的一員,我覺得很光榮。”全國人大代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北曼甸林場場長張利民解釋說,森林可以固碳釋氧,對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意義重大。以塞罕壩112萬畝人工林海為例,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
“然而,塞罕壩只是一片林,我們呼吁更多人攜起手來,植樹造林,綠化國土,這樣燕趙大地會有更多綠嶺青山、白云藍天。”張利民代表說。
植樹造林,需要人人參與;打贏藍天保衛戰,更要人人出力。
“大氣污染涉及面廣、系統性強,需要多部門協同發力、全社會廣泛參與。”代表委員們認為,大氣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出了問題,最關鍵的還是在人。當前,一些群眾一邊對大氣污染的現狀不滿意,一邊卻拒絕為環保出更多力。“不能總覺得問題是別人造成的,自己只是個受害者。”
堅持全民共治,打好藍天保衛戰,要構建起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保治理體系,要倡導全社會、全民共治的理念,鼓勵個人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大氣污染治理。
張利民代表認為,要培養公眾環保意識,重在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堅持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約能源等低碳、節約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保義務。
陳春芳代表建議,環保宣傳在農村需要更接地氣,提升農民治霾的意識是重點。“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文件語言缺乏傳播力。要把治霾的措施文件多改編成快板、故事等,讓老人記得住、讓孩子聽得懂,讓更多農民認識到治霾的重要性,自覺參與到藍天保衛戰中。”陳春芳代表說。
保衛藍天,任重道遠。我省代表委員們呼吁,全社會要攜手行動,不畏難、敢擔當、加油干,就一定能早日建成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河北、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