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嵐
今年,我省要初步建成覆蓋省市縣鄉和企業的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全省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自2018年起,我省還將連續3年開展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專項行動。5月3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河北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今年建成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根據該方案,今年,我省要初步建成覆蓋省市縣鄉和企業的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秸稈禁燒紅外線監測點全覆蓋,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測全覆蓋,重點工業污染源和危廢管理實現全流程監管;構建全省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大氣監控指揮系統投入使用;建立全省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
2019年,全面建成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固定污染源VOCs和土壤環境監測網,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實現平穩運行,水、土壤等環境要素和污染源信息納入管理指揮系統,自然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納入大數據平臺。
2020年,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備,全省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充分發揮作用,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權威高效運行,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全面建成,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對環監數據造假實行一票否決
針對一些地方和部門不當干預造成環境監測數據失真的問題,根據該方案,將加大對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干部考核問責力度。
方案提出,建立對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通報提醒、預警整改機制,對不能保障環境監測體系正常運行、影響監測質量的行為提出批評并發布預警通知,督促當地政府從速整改。
建立約談問責機制,對人為干擾環境監測數據和質量、弄虛作假問題突出的市縣,省環境保護廳會同相關管理部門公開約談其政府負責人,責成當地政府查處和整改,將處理結果報告省委、省政府。
將防范和懲治領導干部違法違規干預環境監測活動有關內容納入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績效考核,在國家或省級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對發生或出現弄虛作假、干擾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行為的實行一票否決,量化問責。
方案明確了監管責任,各級環保、質監部門依法對環境監測機構負監管責任,建立聯合監管和檢查通報機制。
違規環監機構納入“黑名單”
方案明確,要建立責任追溯制度。環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其出具的監測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監測數據誰簽字誰負責,采樣與分析人員、審核與授權簽字人分別對樣品、原始監測數據、監測報告真實性終身負責。
要強化社會監測機構事中事后監管。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的環境監測活動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進行監測質量監督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建立環境監測機構“黑名單”制度,對發現違規行為的要責令限期整改,列入“黑名單”。
環境監測機構和監測人員弄虛作假或參與弄虛作假的,環保、質監部門及公安機關要依法對其給予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刑事責任。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有實施或參與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
對環監數據連續三年“打假”
方案提出,自2018年起,連續3年開展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專項行動,加大對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和弄虛作假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對監測設施不正常使用弄虛作假行為的查處力度。
推進聯合懲戒。省環保廳負責將依法處罰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企業、機構和個人信息向社會公開,并依法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河北),同時將企業違法信息依法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北),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鼓勵公眾參與,完善舉報制度,將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監督舉報納入全省“12369”環境保護舉報和“12365”質量技術監督舉報受理范圍。同時,要充分發揮環境監測行業協會作用,推動行業自律。
構建全省環監大數據平臺
方案還提出,要執行全國統一的監測標準規范,依法統一環境監測信息發布。制定環境監測信息發布清單,建立全省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和信息發布協調機制,由環保部門統一發布環境質量結果和其他重大環境信息。
構建全省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實現省市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監控指揮,省市縣鄉監管執法四級聯動。
同時,要提高全省環境監測科技水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燕趙都市報:我省今年初步建成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今年起連續三年 對環境監測數據“打假”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6-01
本報記者 劉嵐
今年,我省要初步建成覆蓋省市縣鄉和企業的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全省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自2018年起,我省還將連續3年開展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專項行動。5月3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河北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今年建成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根據該方案,今年,我省要初步建成覆蓋省市縣鄉和企業的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秸稈禁燒紅外線監測點全覆蓋,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測全覆蓋,重點工業污染源和危廢管理實現全流程監管;構建全省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大氣監控指揮系統投入使用;建立全省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
2019年,全面建成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固定污染源VOCs和土壤環境監測網,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實現平穩運行,水、土壤等環境要素和污染源信息納入管理指揮系統,自然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納入大數據平臺。
2020年,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備,全省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充分發揮作用,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權威高效運行,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全面建成,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對環監數據造假實行一票否決
針對一些地方和部門不當干預造成環境監測數據失真的問題,根據該方案,將加大對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干部考核問責力度。
方案提出,建立對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通報提醒、預警整改機制,對不能保障環境監測體系正常運行、影響監測質量的行為提出批評并發布預警通知,督促當地政府從速整改。
建立約談問責機制,對人為干擾環境監測數據和質量、弄虛作假問題突出的市縣,省環境保護廳會同相關管理部門公開約談其政府負責人,責成當地政府查處和整改,將處理結果報告省委、省政府。
將防范和懲治領導干部違法違規干預環境監測活動有關內容納入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績效考核,在國家或省級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對發生或出現弄虛作假、干擾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行為的實行一票否決,量化問責。
方案明確了監管責任,各級環保、質監部門依法對環境監測機構負監管責任,建立聯合監管和檢查通報機制。
違規環監機構納入“黑名單”
方案明確,要建立責任追溯制度。環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其出具的監測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監測數據誰簽字誰負責,采樣與分析人員、審核與授權簽字人分別對樣品、原始監測數據、監測報告真實性終身負責。
要強化社會監測機構事中事后監管。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的環境監測活動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進行監測質量監督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建立環境監測機構“黑名單”制度,對發現違規行為的要責令限期整改,列入“黑名單”。
環境監測機構和監測人員弄虛作假或參與弄虛作假的,環保、質監部門及公安機關要依法對其給予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刑事責任。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有實施或參與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
對環監數據連續三年“打假”
方案提出,自2018年起,連續3年開展打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專項行動,加大對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和弄虛作假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對監測設施不正常使用弄虛作假行為的查處力度。
推進聯合懲戒。省環保廳負責將依法處罰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企業、機構和個人信息向社會公開,并依法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河北),同時將企業違法信息依法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北),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鼓勵公眾參與,完善舉報制度,將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監督舉報納入全省“12369”環境保護舉報和“12365”質量技術監督舉報受理范圍。同時,要充分發揮環境監測行業協會作用,推動行業自律。
構建全省環監大數據平臺
方案還提出,要執行全國統一的監測標準規范,依法統一環境監測信息發布。制定環境監測信息發布清單,建立全省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和信息發布協調機制,由環保部門統一發布環境質量結果和其他重大環境信息。
構建全省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實現省市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監控指揮,省市縣鄉監管執法四級聯動。
同時,要提高全省環境監測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