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媒體播報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媒體播報

河北發布:點贊!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在河北,我省群眾這樣說……

發布日期:2018-06-28 08:24 信息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截至6月26日,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已向我省交辦25批3137件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立行立改、邊查邊改,對2749件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全部進行了現場核實,一批影響群眾生活的環境污染問題得以解決。 

  

  “只有依法嚴查動真碰硬,才能信服于百姓”“查得好,要一查到底”“舉報后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采訪中,各地群眾紛紛點贊中央環保督察帶來的效果。 

  

  南和縣賈宋鎮邵屯村:養豬場多年的異味沒有了 

  

  “異味基本沒有了。”6月25日,南和縣賈宋鎮邵屯村村民王俊格對記者說。

  

  

  近10年來,邵屯村村民一直被村內養豬場的異味困擾著。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后,當地群眾對該問題進行了舉報。

  

  

  “6月6日接到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轉交的線索后,我們當天就到現場進行了核查。”賈宋鎮副鎮長馮磊說,經走訪調查發現,異味是從該村村民張文居的養豬場散發出來的,屬于歷史遺留問題。

  

  

  “我在這里開辦養豬場已20多年了。當時周圍沒有住戶,符合那個時候開辦養殖場的要求。”張文居也很無奈地說,只是近年來一些村民在養豬場附近蓋起了房屋,養豬場也就慢慢到了村里了。

  

  

  “按照相關規定,養殖場離最近住戶的距離應在500米以上。群眾舉報屬實。”馮磊說。

  

  

  6月7日,南和縣縣長韓明智,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杜楠帶領環保、農業等部門負責人到現場查看。縣相關部門經研究認定,該養豬場距離村民生活區域較近,糞便異味影響村民生活。執法人員當場責令養豬戶立即將活豬進行處理。

  

  

  6月8日,張文居把活豬處理完畢。當天,賈宋鎮政府組織人員對養豬場的圈舍進行了沖洗、清理、消毒。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養豬場的部分圈舍已被拆除,地面也已清理干凈。

  

  玉田縣柳沽村:刺鼻氣味再也沒有了 

  

  “以前,盡管離最近的住戶有近1500米,但在村里有時也能聞到刺鼻的氣味。現在好了,即使在車間里也聞不到味了,村民拍手叫好。”6月23日,在玉田縣潮洛窩鄉柳沽村一個空曠的工廠廠房內,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志林介紹。

  

  

  6月11日之前,這個廠房里有一家名為鑫海潮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企業,回收加工塑料制品。接到群眾舉報后,6月11日下午,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人員來到該廠房進行現場檢查,發現了原料、設備和產品,懷疑企業在未辦理完手續的情況下進行了生產,遂把線索轉交給了當地政府。

  

  

  接到交辦問題線索后的當天傍晚,玉田縣縣長朱文軍、副縣長張云峰,縣環保、公安部門相關負責人以及潮洛窩鄉黨政主要負責人等就立即趕到現場。

  

  

  “經查,該工廠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生產環節和所批準的不同,二是未經環保部門驗收、發放排污證就進行了生產。”張云峰說,通過查閱手續和現場查看,該縣相關部門基本確定,群眾反映、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要求查辦的問題基本屬實。

  

  

  就企業存在的問題,玉田縣政府連夜召開會議。經研究,針對該企業的涉嫌違規生產行為,玉田縣決定,縣環保分局依法按100萬元罰款額度予以高限頂格處罰;在對企業徹底斷電的同時,由縣公安局、縣環保分局、潮落窩鄉等單位連夜組織人員對該企業設備設施予以拆除,對產品和原料進行清理;由環保部門將案件移交公安部門。

  

  

  當天晚上,公安機關依法傳喚了企業法人代表和企業實際負責人。經審訊查清情況后,對涉事的陳某營、俞某梅、王某長、郭某軍、孫某東5名實際責任人予以行政拘留。相關責任人處理線索已移交縣紀委監委,縣紀委監委組織專案組正在調查核實。

  

  

  筆者在現場看到,兩個約1500平方米的廠房內,已經沒有任何物品。

  

  

  “我們將認真吸取教訓,對新上的企業、企業新上的項目,將確保其按照批復的內容進行建設生產;對運營中的企業,進一步加強管理,促使企業綠色生產。”張云峰說。

  

  邯鄲市叢臺區天元小區:垃圾每天有專人清理 

  

  “現在小區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有專人清理,小區環境潔凈多了。社區干部還幫我們組建了業主委員會,真是太好了。”邯鄲市叢臺區天元小區居民劉慧紅說。

  

  

  6月22日,記者來到天元小區,看到小區內垃圾桶擺放整齊,地面干凈整潔。

  

  

  6月14日晚,叢臺區政府接到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線索:“天元小區生活垃圾無人清理,惡臭擾民。”叢臺區叢東街道辦負責人立即趕到現場核實,發現該小區有4處垃圾未及時清理,群眾舉報屬實。

  

  

  隨后,叢東街道辦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清理。到6月15日10時,垃圾全部被清理。該街道辦同時加強了巡查,防止反彈,并對轄區的生活垃圾堆放點進行全面排查。

  

  

  叢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海印介紹,天元小區有5棟樓、132戶居民,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生活垃圾一直由門崗值班人員臨時代管。由于近期居民沒有全部繳納衛生費,從6月初開始,小區的生活垃圾有十多天無人清理。為防止再出現類似問題,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該小區組建了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將定時向每戶收取生活垃圾清理、門崗人員值班等管理費用,小區內生活垃圾每天也有了專人及時清理。”李海印說。

  

  邯鄲市復興區師窯村:堆積多年的垃圾山被“搬”走了 

  

  施工人員頂著烈日,仔細認真地砌著沉淀池外墻。6月22日,記者來到邯鄲市復興區康莊鄉師窯村村東,看到這樣的施工場景。

  

  

  

  “十多天前,這里還是一個大垃圾堆,像小山一樣,臭味熏人。這幾天白天晚上都有人施工,垃圾很快就被清走了。”68歲的師窯村村民任改科說,他家離垃圾堆很近,現在垃圾被清理走了,以后出門心情就舒暢多了。

  

  

  師窯村共320戶1300多人,村東是一個護坡,最初村民在這里扔垃圾,是為了防止沁河護坡塌陷和滑坡。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這里逐漸形成一座長約150米的垃圾山,體量達7000多立方米,居住在周圍的村民苦不堪言。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后,群眾就此問題進行了舉報。6月9日,接到該交辦問題線索后,復興區、康莊鄉黨政負責人立即到現場查看,并組織有關部門連夜在垃圾山下鋪設了一條400米長的鋼渣路,以便車輛運送垃圾。隨后幾天,有關部門將垃圾運走,同時在村內修建了3個垃圾池,配備了5個垃圾桶,引導村民在指定地點傾倒垃圾,并且做到日產日清,村里衛生環境明顯好轉。

  

  

  為防止護坡塌方,有關部門又在原護坡的下方建造了兩級護坡,并且規劃在三級護坡之間覆土,種植綠植鮮花,精心打造沁河兩岸生態環境。

  

  

  “雖然群眾沒有反映污水傾倒問題,但建立污水沉淀池已列在師窯村環境整治的計劃表上。借這次清理垃圾的機會,污水整治工程提前開展,現在400立方米的三級沉淀池正在緊張施工,四五天就可完成。”康莊鄉黨委書記李曉亮表示。

  

  

  以后,師窯村村民的生活污水可通過村內專門的排污管道流入沉淀池。污水經沉淀后,經監測部門對水質進行監測,符合農田灌溉標準后作為灌溉用水。

  

  永年區積極解決群眾舉報的環境問題:復耕地塊種上了玉米 

  

  平整的土地上,嫩綠的玉米苗長到了三四寸高,村民在為小苗松土……這是6月22日記者在邯鄲市永年區西蘇鎮周村村南看到的一幕。

  

  

  “這片地原來被占著,有好幾年不種了。今年政府把地平得不賴,你看,我家半月前種上的玉米都已出苗了。”正在鋤地的周村村民劉虎高興地對記者說。

  

  

  20天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包括劉虎的這一畝多地在內,有6戶村民共4.9畝的耕地上堆滿了建筑垃圾,這些垃圾已堆了好幾年了。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后,向社會公布了專門值班電話和郵政信箱,受理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舉報。當地群眾撥通了督察組的電話進行舉報:2015年3月,邯鄲市叢臺區招賢村村干部李長江(李邯飛)租用原永年縣西蘇鎮周村村南10余畝基本農田建設的非法煉油廠發生火災,大量油料、瀝青等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污染當地大氣、地下水及土壤環境。截至2018年6月,當地生態仍未得到恢復,非法煉油點附近空氣刺鼻,地表土壤半米以下仍有黑色油污,地下水遭到嚴重污染。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隨即將該群眾信訪舉報問題線索交辦給當地。

  

  

  6月3日22時許,永年區接到該交辦問題線索。6月4日上午,永年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申濤帶領西蘇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及區環保等相關部門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核查。經核查確認,舉報所反映的煉油廠實際為煉萘廠,2015年前已被取締,但拆除廠房的建筑垃圾和部分廢棄物未清理。

  

  

  群眾舉報的問題就是民生問題。永年區委書記侯有民、區長張荷紅第一時間到現場查看并督導整改。6月4日至6日,永年區政府組織人員對原煉萘廠的建筑垃圾和廢棄物進行了徹底清理,對清理的廢棄物暫時按危廢進行了異地封存,并租用鏟車、勾機將原建廠硬化地面所墊砂石及水泥地面全部鏟起運離,徹底恢復了地貌,保證該地塊能夠耕種。

  

  

  針對群眾舉報的“大量油料、瀝青等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污染當地大氣、地下水及土壤環境”“地下水遭受到嚴重污染”問題,永年區6月7日委托第三方河北科技事務司法鑒定中心對該地塊土壤和周邊水井的水進行了采樣監測。

  

  

  6月22日該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結果顯示:共采集復耕土地上的土壤樣品3個,周邊土地上的背景土壤樣品2個,采集地下水樣3個,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萘等污染物均未檢出,該地塊土壤和地下水均未受到污染。

  

  

  “地下水和土壤沒有污染,我們就放心了。”劉虎說。

  

  

  如今,復耕的4.9畝土地上全部長出了嫩綠的玉米苗。

  

  強力傳導壓力,群眾希望環保督察常態化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入駐我省以來,交辦群眾舉報材料,公示辦理結果,下沉到各地進行督察;我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對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我省的群眾信訪舉報問題進行再排查、再核實,杜絕污染反彈;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交辦的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嚴細核查,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到現場核查情況、處理問題、督促整改。通過立行立改、邊查邊改、徹底整改,一批影響群眾生活的環境問題快速得到解決。

  

  

  各地群眾對此高度關注,紛紛點贊。大家認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得到進一步落實;體現了黨中央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堅定決心;通過環保督察可以強力傳導壓力,持續壓實責任,“回頭看”促進了各地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對違法排污的企業也起到了很大震懾作用,很多環境違法行為得到了糾正。

  

  

  還有不少網友留言,表達對中央環保督察真抓實干的支持。“環保督察‘回頭看’敢于碰硬,為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保護碧水藍天,要感謝所有環保人員”……同時,網友也希望“環保督察常態化,嚴格執法,不給違法行為任何空間”。

  

  截至6月25日,全省已問責248人 

  

  6月25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我省轉辦第25批群眾信訪舉報案件195件,其中重點案件41件。截至6月26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我省交辦群眾信訪舉報案件25批3137件,其中重點問題804件;我省向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了前16批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核查處理情況1653件,其中查證屬實1265件,不屬實378件,另有10件正在核實中。

  

  

  截至6月25日,針對群眾信訪舉報事項查處整改不嚴不實、監管責任缺失等問題,全省共問責248人。其中,處級干部7人、科級干部70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媒體播報

  

  

  

  

  截至6月26日,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已向我省交辦25批3137件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立行立改、邊查邊改,對2749件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全部進行了現場核實,一批影響群眾生活的環境污染問題得以解決。 

  

  “只有依法嚴查動真碰硬,才能信服于百姓”“查得好,要一查到底”“舉報后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采訪中,各地群眾紛紛點贊中央環保督察帶來的效果。 

  

  南和縣賈宋鎮邵屯村:養豬場多年的異味沒有了 

  

  “異味基本沒有了。”6月25日,南和縣賈宋鎮邵屯村村民王俊格對記者說。

  

  

  近10年來,邵屯村村民一直被村內養豬場的異味困擾著。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后,當地群眾對該問題進行了舉報。

  

  

  “6月6日接到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轉交的線索后,我們當天就到現場進行了核查。”賈宋鎮副鎮長馮磊說,經走訪調查發現,異味是從該村村民張文居的養豬場散發出來的,屬于歷史遺留問題。

  

  

  “我在這里開辦養豬場已20多年了。當時周圍沒有住戶,符合那個時候開辦養殖場的要求。”張文居也很無奈地說,只是近年來一些村民在養豬場附近蓋起了房屋,養豬場也就慢慢到了村里了。

  

  

  “按照相關規定,養殖場離最近住戶的距離應在500米以上。群眾舉報屬實。”馮磊說。

  

  

  6月7日,南和縣縣長韓明智,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杜楠帶領環保、農業等部門負責人到現場查看。縣相關部門經研究認定,該養豬場距離村民生活區域較近,糞便異味影響村民生活。執法人員當場責令養豬戶立即將活豬進行處理。

  

  

  6月8日,張文居把活豬處理完畢。當天,賈宋鎮政府組織人員對養豬場的圈舍進行了沖洗、清理、消毒。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養豬場的部分圈舍已被拆除,地面也已清理干凈。

  

  玉田縣柳沽村:刺鼻氣味再也沒有了 

  

  “以前,盡管離最近的住戶有近1500米,但在村里有時也能聞到刺鼻的氣味。現在好了,即使在車間里也聞不到味了,村民拍手叫好。”6月23日,在玉田縣潮洛窩鄉柳沽村一個空曠的工廠廠房內,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志林介紹。

  

  

  6月11日之前,這個廠房里有一家名為鑫海潮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企業,回收加工塑料制品。接到群眾舉報后,6月11日下午,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人員來到該廠房進行現場檢查,發現了原料、設備和產品,懷疑企業在未辦理完手續的情況下進行了生產,遂把線索轉交給了當地政府。

  

  

  接到交辦問題線索后的當天傍晚,玉田縣縣長朱文軍、副縣長張云峰,縣環保、公安部門相關負責人以及潮洛窩鄉黨政主要負責人等就立即趕到現場。

  

  

  “經查,該工廠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生產環節和所批準的不同,二是未經環保部門驗收、發放排污證就進行了生產。”張云峰說,通過查閱手續和現場查看,該縣相關部門基本確定,群眾反映、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要求查辦的問題基本屬實。

  

  

  就企業存在的問題,玉田縣政府連夜召開會議。經研究,針對該企業的涉嫌違規生產行為,玉田縣決定,縣環保分局依法按100萬元罰款額度予以高限頂格處罰;在對企業徹底斷電的同時,由縣公安局、縣環保分局、潮落窩鄉等單位連夜組織人員對該企業設備設施予以拆除,對產品和原料進行清理;由環保部門將案件移交公安部門。

  

  

  當天晚上,公安機關依法傳喚了企業法人代表和企業實際負責人。經審訊查清情況后,對涉事的陳某營、俞某梅、王某長、郭某軍、孫某東5名實際責任人予以行政拘留。相關責任人處理線索已移交縣紀委監委,縣紀委監委組織專案組正在調查核實。

  

  

  筆者在現場看到,兩個約1500平方米的廠房內,已經沒有任何物品。

  

  

  “我們將認真吸取教訓,對新上的企業、企業新上的項目,將確保其按照批復的內容進行建設生產;對運營中的企業,進一步加強管理,促使企業綠色生產。”張云峰說。

  

  邯鄲市叢臺區天元小區:垃圾每天有專人清理 

  

  “現在小區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有專人清理,小區環境潔凈多了。社區干部還幫我們組建了業主委員會,真是太好了。”邯鄲市叢臺區天元小區居民劉慧紅說。

  

  

  6月22日,記者來到天元小區,看到小區內垃圾桶擺放整齊,地面干凈整潔。

  

  

  6月14日晚,叢臺區政府接到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線索:“天元小區生活垃圾無人清理,惡臭擾民。”叢臺區叢東街道辦負責人立即趕到現場核實,發現該小區有4處垃圾未及時清理,群眾舉報屬實。

  

  

  隨后,叢東街道辦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清理。到6月15日10時,垃圾全部被清理。該街道辦同時加強了巡查,防止反彈,并對轄區的生活垃圾堆放點進行全面排查。

  

  

  叢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海印介紹,天元小區有5棟樓、132戶居民,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生活垃圾一直由門崗值班人員臨時代管。由于近期居民沒有全部繳納衛生費,從6月初開始,小區的生活垃圾有十多天無人清理。為防止再出現類似問題,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該小區組建了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將定時向每戶收取生活垃圾清理、門崗人員值班等管理費用,小區內生活垃圾每天也有了專人及時清理。”李海印說。

  

  邯鄲市復興區師窯村:堆積多年的垃圾山被“搬”走了 

  

  施工人員頂著烈日,仔細認真地砌著沉淀池外墻。6月22日,記者來到邯鄲市復興區康莊鄉師窯村村東,看到這樣的施工場景。

  

  

  

  “十多天前,這里還是一個大垃圾堆,像小山一樣,臭味熏人。這幾天白天晚上都有人施工,垃圾很快就被清走了。”68歲的師窯村村民任改科說,他家離垃圾堆很近,現在垃圾被清理走了,以后出門心情就舒暢多了。

  

  

  師窯村共320戶1300多人,村東是一個護坡,最初村民在這里扔垃圾,是為了防止沁河護坡塌陷和滑坡。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這里逐漸形成一座長約150米的垃圾山,體量達7000多立方米,居住在周圍的村民苦不堪言。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后,群眾就此問題進行了舉報。6月9日,接到該交辦問題線索后,復興區、康莊鄉黨政負責人立即到現場查看,并組織有關部門連夜在垃圾山下鋪設了一條400米長的鋼渣路,以便車輛運送垃圾。隨后幾天,有關部門將垃圾運走,同時在村內修建了3個垃圾池,配備了5個垃圾桶,引導村民在指定地點傾倒垃圾,并且做到日產日清,村里衛生環境明顯好轉。

  

  

  為防止護坡塌方,有關部門又在原護坡的下方建造了兩級護坡,并且規劃在三級護坡之間覆土,種植綠植鮮花,精心打造沁河兩岸生態環境。

  

  

  “雖然群眾沒有反映污水傾倒問題,但建立污水沉淀池已列在師窯村環境整治的計劃表上。借這次清理垃圾的機會,污水整治工程提前開展,現在400立方米的三級沉淀池正在緊張施工,四五天就可完成。”康莊鄉黨委書記李曉亮表示。

  

  

  以后,師窯村村民的生活污水可通過村內專門的排污管道流入沉淀池。污水經沉淀后,經監測部門對水質進行監測,符合農田灌溉標準后作為灌溉用水。

  

  永年區積極解決群眾舉報的環境問題:復耕地塊種上了玉米 

  

  平整的土地上,嫩綠的玉米苗長到了三四寸高,村民在為小苗松土……這是6月22日記者在邯鄲市永年區西蘇鎮周村村南看到的一幕。

  

  

  “這片地原來被占著,有好幾年不種了。今年政府把地平得不賴,你看,我家半月前種上的玉米都已出苗了。”正在鋤地的周村村民劉虎高興地對記者說。

  

  

  20天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包括劉虎的這一畝多地在內,有6戶村民共4.9畝的耕地上堆滿了建筑垃圾,這些垃圾已堆了好幾年了。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進駐我省后,向社會公布了專門值班電話和郵政信箱,受理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舉報。當地群眾撥通了督察組的電話進行舉報:2015年3月,邯鄲市叢臺區招賢村村干部李長江(李邯飛)租用原永年縣西蘇鎮周村村南10余畝基本農田建設的非法煉油廠發生火災,大量油料、瀝青等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污染當地大氣、地下水及土壤環境。截至2018年6月,當地生態仍未得到恢復,非法煉油點附近空氣刺鼻,地表土壤半米以下仍有黑色油污,地下水遭到嚴重污染。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隨即將該群眾信訪舉報問題線索交辦給當地。

  

  

  6月3日22時許,永年區接到該交辦問題線索。6月4日上午,永年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申濤帶領西蘇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及區環保等相關部門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核查。經核查確認,舉報所反映的煉油廠實際為煉萘廠,2015年前已被取締,但拆除廠房的建筑垃圾和部分廢棄物未清理。

  

  

  群眾舉報的問題就是民生問題。永年區委書記侯有民、區長張荷紅第一時間到現場查看并督導整改。6月4日至6日,永年區政府組織人員對原煉萘廠的建筑垃圾和廢棄物進行了徹底清理,對清理的廢棄物暫時按危廢進行了異地封存,并租用鏟車、勾機將原建廠硬化地面所墊砂石及水泥地面全部鏟起運離,徹底恢復了地貌,保證該地塊能夠耕種。

  

  

  針對群眾舉報的“大量油料、瀝青等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污染當地大氣、地下水及土壤環境”“地下水遭受到嚴重污染”問題,永年區6月7日委托第三方河北科技事務司法鑒定中心對該地塊土壤和周邊水井的水進行了采樣監測。

  

  

  6月22日該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結果顯示:共采集復耕土地上的土壤樣品3個,周邊土地上的背景土壤樣品2個,采集地下水樣3個,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萘等污染物均未檢出,該地塊土壤和地下水均未受到污染。

  

  

  “地下水和土壤沒有污染,我們就放心了。”劉虎說。

  

  

  如今,復耕的4.9畝土地上全部長出了嫩綠的玉米苗。

  

  強力傳導壓力,群眾希望環保督察常態化 

  

  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入駐我省以來,交辦群眾舉報材料,公示辦理結果,下沉到各地進行督察;我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對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我省的群眾信訪舉報問題進行再排查、再核實,杜絕污染反彈;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交辦的群眾信訪舉報問題嚴細核查,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到現場核查情況、處理問題、督促整改。通過立行立改、邊查邊改、徹底整改,一批影響群眾生活的環境問題快速得到解決。

  

  

  各地群眾對此高度關注,紛紛點贊。大家認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得到進一步落實;體現了黨中央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堅定決心;通過環保督察可以強力傳導壓力,持續壓實責任,“回頭看”促進了各地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對違法排污的企業也起到了很大震懾作用,很多環境違法行為得到了糾正。

  

  

  還有不少網友留言,表達對中央環保督察真抓實干的支持。“環保督察‘回頭看’敢于碰硬,為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保護碧水藍天,要感謝所有環保人員”……同時,網友也希望“環保督察常態化,嚴格執法,不給違法行為任何空間”。

  

  截至6月25日,全省已問責248人 

  

  6月25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我省轉辦第25批群眾信訪舉報案件195件,其中重點案件41件。截至6月26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我省交辦群眾信訪舉報案件25批3137件,其中重點問題804件;我省向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了前16批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核查處理情況1653件,其中查證屬實1265件,不屬實378件,另有10件正在核實中。

  

  

  截至6月25日,針對群眾信訪舉報事項查處整改不嚴不實、監管責任缺失等問題,全省共問責248人。其中,處級干部7人、科級干部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