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以前是拍霧霾,拍仙境,現在是拍藍天白云、拍鳥語花香。”涉縣攝影協會成員魏先生談起今昔對比,感慨連連。邯鄲空氣質量漸漸由差變好,人們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頭。
邯鄲市連續兩個月PM2.5濃度下降率河北全省第一
今年以來,邯鄲市精細化管控措施,強化大氣綜合治理措施力度,空氣質量持續好轉,連續兩個月PM濃度下降率全省第一。
從邯鄲市環保局獲悉,邯鄲市4月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6.34,同比下降率為19.6%,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一位,PM2.5濃度為5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率為24.7%,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一位。5月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76,同比下降率22.5%,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二位;PM2.濃度為4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率為19.7%,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一位。
率先實施重點行業二三季度差別化管控
數據的變化源于有力措施的實施。今年,邯鄲市率先在全省實施重點行業二三季度差別化管控。從2018年4月1日起至11月15日,我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非采暖季錯峰生產管控措施,通過采取加大對重點行業企業管控力度,減少管控期間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強化重型載重車尾氣治理以及機動車常態化限行等措施,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目標。
率先在全省推進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治理改造
對標國際最嚴標準,率先明確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和無組織排放治理標準,要求在一年內全市鋼鐵焦化行業達到超低排放改造,無組織排放得到有效治理。全市鋼鐵行業共18家企業58臺燒結機,除4臺停運外,其余都已完成治理或正在進行治理。
精準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
對全市繞城高速內核載4.5噸以上的國三排放標準柴油貨運車,國三排放標準的柴油客運車、校車、渣土車、商砼車、郵政運輸車、市容環衛用車(約1萬輛)全部加裝DPF顆粒物捕集系統改造,大幅度削減汽車尾氣排放。
開展露天焚燒紅外視頻監控系統建設
全市紅外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并聯網運行,實現露天焚燒秸稈監控全天候、智能化、無死角。全市安裝(紅外)視頻監控點位434個。其中,京廣高鐵和京港澳高速沿線的永年區、叢臺區、經濟開發區、邯山區、冀南新區、磁縣、成安縣、臨漳縣8個縣(區)119個,其他12個縣(市、區)315個;火源探測距離3公里的245個,火源探測距離5公里的189個。
開展主城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
逐步對市主城區868棟居民樓和1299家餐飲經營飯店(食堂)安裝或者更換油煙凈化裝置,對621家加油站加強油氣回收設施監管,開展專項檢查和抽查,確保油氣回收設施正常使用。強化工業企業VOCs污染治理。276家工業企業已實現達標排放。目前已有38家企業安裝完成超標報警傳感裝置。叢臺區12天完成128家VOCs企業搬遷任務。
大氣污染防治必須打一場人民戰爭
靶向治理: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科學設定大氣污染治理重點領域作戰目標,集中優勢兵力,開展專項整治,打贏攻堅戰役。
——減工業排放。以嚴格的環保標準來倒逼企業提標改造,減少排放。依據國家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和特別排放限值或省里嚴于國家的地方標準,組織專家小組針對企業和裝備,按照“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明確改造提升的標準、方向,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要綜合考慮各行業污染貢獻
率和減排潛力,科學確定行業減排目標,實施目標總量控制。開展企業環境績效評級,分類分企業實施精準化、科學化管控,達到要求的可以正常生產,不限產能。未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和能耗標準前,通過降低生產負荷,減少污染物排放。(依據《環境保護法》第四十四條、六十條)同時,以環保標準來安排去產能的時序,應率先退出生產工藝落后、環保績效低的企業和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去產能的環保效益。
——調能源結構。因地制宜,多措并舉,調整能源結構。根據氣源保障和電力供應情況,盡早安排煤改氣、煤改電工作,加快電網、燃氣管網和調峰設施建設。不具備或無法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的區域,進行全面排查統計,明確替代方式和時序進度,實施方案和配套的財政補貼政策要同時研究、同時下發執行。相關部門要開拓思路,結合農村冬季取暖,研究論證新的、可行的能源替代方式,比如地源熱泵、空氣能熱泵、碳晶板,還有邯鄲市肥鄉、臨漳等縣區試點建設的農作物秸稈熱解(生物質能)、沼氣等采暖項目。清潔能源由于受到技術、成本、產量等因素限制,單獨一種或兩種難以大范圍推廣,應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適用的原則,多方式推動清潔能源替代燃煤,實現能源清潔化利用。
——優產業布局。堅定不移地加快主城區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進度,明確時限和步驟,同時對主城區周邊的涉氣企業實施清單式分類管理,按計劃推進企業改造提升、退城搬遷和關停取締。
——調運輸結構。對重點貨運企業集中的區域,加快協調建設鐵路運輸專線,大力推進汽運改鐵運。同時,強化運輸企業環保治理主體責任,確保所屬車輛穩定達標排放。為減少機動車排放,在取暖季可以借鑒外地做法實施公交免費,引導公眾采取綠色出行方式。
依法施治:
——精準打擊。以法律法規為武器,嚴管重罰。全面開展污染源排查治理,實施精準打擊。重點對涉氣企業采取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突出檢查和“雙隨機”抽查等措施,從嚴從快打擊超標排污、非法排污、弄虛作假等環境違法行為。
——智能監控。推進企業減排監管由“人防”向“技防”轉變。在企業的各污染物排放口,全部安裝感知和高清監控視頻系統,實現監控全方位、不留死角,并與后方的智慧環保平臺連接,實行24小時在線數據傳送。
——加大力度。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和違法懲治力度。網上公布企業排放數據,鼓勵公眾對企業數據舉報、質疑、排查。嚴格執行新《環保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按日連續計罰等措施,加大處罰力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增強法律威懾力。
環境問題,人人有責;全民共治,是解決之道,大氣污染防治必須打一場人民戰爭。要動員全市上下,繼續發揚“創城”精神,打一場全民參與的藍天保衛戰。
——部門。強化責任,加強政策引領和措施引導;
——企業。強化減排責任,實施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推進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強制公開;
——公眾。強化社會責任,加強宣傳教育,及時開展政策解讀,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引導公眾有序參與,倡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建議,逐步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氣環境治理體系,以決戰決勝姿態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實現全市空氣質量“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見效”,增強人民群眾對藍天的獲得感、幸福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長城網:【為了藍天碧水】邯鄲:精準發力!堅決打贏生態環境保衛戰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6-28
導語:“以前是拍霧霾,拍仙境,現在是拍藍天白云、拍鳥語花香。”涉縣攝影協會成員魏先生談起今昔對比,感慨連連。邯鄲空氣質量漸漸由差變好,人們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頭。
邯鄲市連續兩個月PM2.5濃度下降率河北全省第一
今年以來,邯鄲市精細化管控措施,強化大氣綜合治理措施力度,空氣質量持續好轉,連續兩個月PM濃度下降率全省第一。
從邯鄲市環保局獲悉,邯鄲市4月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6.34,同比下降率為19.6%,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一位,PM2.5濃度為5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率為24.7%,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一位。5月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76,同比下降率22.5%,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二位;PM2.濃度為4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率為19.7%,河北省11個地市正排第一位。
率先實施重點行業二三季度差別化管控
數據的變化源于有力措施的實施。今年,邯鄲市率先在全省實施重點行業二三季度差別化管控。從2018年4月1日起至11月15日,我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非采暖季錯峰生產管控措施,通過采取加大對重點行業企業管控力度,減少管控期間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強化重型載重車尾氣治理以及機動車常態化限行等措施,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目標。
率先在全省推進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治理改造
對標國際最嚴標準,率先明確鋼鐵、焦化行業超低排放和無組織排放治理標準,要求在一年內全市鋼鐵焦化行業達到超低排放改造,無組織排放得到有效治理。全市鋼鐵行業共18家企業58臺燒結機,除4臺停運外,其余都已完成治理或正在進行治理。
精準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
對全市繞城高速內核載4.5噸以上的國三排放標準柴油貨運車,國三排放標準的柴油客運車、校車、渣土車、商砼車、郵政運輸車、市容環衛用車(約1萬輛)全部加裝DPF顆粒物捕集系統改造,大幅度削減汽車尾氣排放。
開展露天焚燒紅外視頻監控系統建設
全市紅外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并聯網運行,實現露天焚燒秸稈監控全天候、智能化、無死角。全市安裝(紅外)視頻監控點位434個。其中,京廣高鐵和京港澳高速沿線的永年區、叢臺區、經濟開發區、邯山區、冀南新區、磁縣、成安縣、臨漳縣8個縣(區)119個,其他12個縣(市、區)315個;火源探測距離3公里的245個,火源探測距離5公里的189個。
開展主城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
逐步對市主城區868棟居民樓和1299家餐飲經營飯店(食堂)安裝或者更換油煙凈化裝置,對621家加油站加強油氣回收設施監管,開展專項檢查和抽查,確保油氣回收設施正常使用。強化工業企業VOCs污染治理。276家工業企業已實現達標排放。目前已有38家企業安裝完成超標報警傳感裝置。叢臺區12天完成128家VOCs企業搬遷任務。
大氣污染防治必須打一場人民戰爭
靶向治理: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科學設定大氣污染治理重點領域作戰目標,集中優勢兵力,開展專項整治,打贏攻堅戰役。
——減工業排放。以嚴格的環保標準來倒逼企業提標改造,減少排放。依據國家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和特別排放限值或省里嚴于國家的地方標準,組織專家小組針對企業和裝備,按照“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明確改造提升的標準、方向,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要綜合考慮各行業污染貢獻
率和減排潛力,科學確定行業減排目標,實施目標總量控制。開展企業環境績效評級,分類分企業實施精準化、科學化管控,達到要求的可以正常生產,不限產能。未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和能耗標準前,通過降低生產負荷,減少污染物排放。(依據《環境保護法》第四十四條、六十條)同時,以環保標準來安排去產能的時序,應率先退出生產工藝落后、環保績效低的企業和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去產能的環保效益。
——調能源結構。因地制宜,多措并舉,調整能源結構。根據氣源保障和電力供應情況,盡早安排煤改氣、煤改電工作,加快電網、燃氣管網和調峰設施建設。不具備或無法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的區域,進行全面排查統計,明確替代方式和時序進度,實施方案和配套的財政補貼政策要同時研究、同時下發執行。相關部門要開拓思路,結合農村冬季取暖,研究論證新的、可行的能源替代方式,比如地源熱泵、空氣能熱泵、碳晶板,還有邯鄲市肥鄉、臨漳等縣區試點建設的農作物秸稈熱解(生物質能)、沼氣等采暖項目。清潔能源由于受到技術、成本、產量等因素限制,單獨一種或兩種難以大范圍推廣,應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適用的原則,多方式推動清潔能源替代燃煤,實現能源清潔化利用。
——優產業布局。堅定不移地加快主城區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進度,明確時限和步驟,同時對主城區周邊的涉氣企業實施清單式分類管理,按計劃推進企業改造提升、退城搬遷和關停取締。
——調運輸結構。對重點貨運企業集中的區域,加快協調建設鐵路運輸專線,大力推進汽運改鐵運。同時,強化運輸企業環保治理主體責任,確保所屬車輛穩定達標排放。為減少機動車排放,在取暖季可以借鑒外地做法實施公交免費,引導公眾采取綠色出行方式。
依法施治:
——精準打擊。以法律法規為武器,嚴管重罰。全面開展污染源排查治理,實施精準打擊。重點對涉氣企業采取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突出檢查和“雙隨機”抽查等措施,從嚴從快打擊超標排污、非法排污、弄虛作假等環境違法行為。
——智能監控。推進企業減排監管由“人防”向“技防”轉變。在企業的各污染物排放口,全部安裝感知和高清監控視頻系統,實現監控全方位、不留死角,并與后方的智慧環保平臺連接,實行24小時在線數據傳送。
——加大力度。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和違法懲治力度。網上公布企業排放數據,鼓勵公眾對企業數據舉報、質疑、排查。嚴格執行新《環保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按日連續計罰等措施,加大處罰力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增強法律威懾力。
環境問題,人人有責;全民共治,是解決之道,大氣污染防治必須打一場人民戰爭。要動員全市上下,繼續發揚“創城”精神,打一場全民參與的藍天保衛戰。
——部門。強化責任,加強政策引領和措施引導;
——企業。強化減排責任,實施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推進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強制公開;
——公眾。強化社會責任,加強宣傳教育,及時開展政策解讀,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引導公眾有序參與,倡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建議,逐步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氣環境治理體系,以決戰決勝姿態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實現全市空氣質量“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見效”,增強人民群眾對藍天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