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國經濟的生態之計
近日無人機拍攝的河間市瀛州公園。2012年以來,河間市大力實施城區生態優化工程,打造城市生態“綠肺”,把昔日的廢棄污水坑塘建成一座生態公園。 新華社發
□新華社記者 高 敬
藍天、碧水、凈土,是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美好追求,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
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要部署。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推動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
雷霆舉措,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部署改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并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重大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啟動強化督查,計劃動用約1.8萬人次,覆蓋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的整治,實現精準治污。
今年我國啟動了多項水環境治理的專項行動。為保障群眾“水缸子”的安全,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地區地市級水源地要完成清理整治任務,共涉及1586個水源地的3991個環境問題。有關部門對70個城市進行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上報任務已有九成完成整改。
今年上半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8.3%;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
持續發力,以污染治理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長期以來,“環境污染治理影響經濟發展”的聲音不絕于耳。但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良好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多地實踐已經證明,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可以相得益彰。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努力實現“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在國家不斷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各地下大氣力進行環保投入的情況下,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發展質量繼續提高,經濟更加綠色。
全力攻堅,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把握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任務,方能回應百姓關切,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生態環境部提出,將聚焦大氣、水、土等重點領域,推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等7場標志性重大戰役,組織開展4個專項行動,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也啟動督導調研,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只有發動政府部門、企業、公眾的力量全力攻堅,才能實現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
據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日報: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來源: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 時間:2018-08-23
——解析中國經濟的生態之計
近日無人機拍攝的河間市瀛州公園。2012年以來,河間市大力實施城區生態優化工程,打造城市生態“綠肺”,把昔日的廢棄污水坑塘建成一座生態公園。 新華社發
□新華社記者 高 敬
藍天、碧水、凈土,是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美好追求,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
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要部署。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推動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
雷霆舉措,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部署改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并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重大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啟動強化督查,計劃動用約1.8萬人次,覆蓋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的整治,實現精準治污。
今年我國啟動了多項水環境治理的專項行動。為保障群眾“水缸子”的安全,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地區地市級水源地要完成清理整治任務,共涉及1586個水源地的3991個環境問題。有關部門對70個城市進行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上報任務已有九成完成整改。
今年上半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8.3%;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
持續發力,以污染治理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長期以來,“環境污染治理影響經濟發展”的聲音不絕于耳。但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良好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多地實踐已經證明,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可以相得益彰。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努力實現“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在國家不斷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各地下大氣力進行環保投入的情況下,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發展質量繼續提高,經濟更加綠色。
全力攻堅,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把握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任務,方能回應百姓關切,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生態環境部提出,將聚焦大氣、水、土等重點領域,推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等7場標志性重大戰役,組織開展4個專項行動,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也啟動督導調研,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只有發動政府部門、企業、公眾的力量全力攻堅,才能實現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
據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