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代姣 信賀寧
“邢臺、邯鄲、石家莊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全省PM2.5平均濃度38.8微克/立方米、下降15.3%,藍天白云越來越多。”2022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內容,省政協委員郭斌反復閱讀了很多遍。
郭斌是河北科技大學教授,也是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研究推廣中心主任、河北省揮發性有機物(VOCs)與惡臭污染防治工程實驗室主任。他長期從事環境科學方面的研究,對大氣環境治理格外關注。
省政協委員、河北科技大學教授郭斌。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信賀寧 攝
從2012年起,郭斌委員已經連續十年帶著與大氣環境治理相關的建議參加河北省兩會。其中,2012-2014年,他作為主要撰寫者提交的建議連續三年被作為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
從局部治理到聯防聯控,從減排降耗到科學治霾,十年來,郭斌委員的兩會建議涵蓋了大氣污染防治的方方面面。
“河北省起初提出‘退后十’,很多人持懷疑態度,包括我自己在內,覺得根本做不到。”郭斌委員說,“客觀來講,河北的地理環境、產業結構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大氣污染問題,其治理必然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然而一邊持謹慎懷疑的態度,另一邊,郭斌委員探索大氣環境治理的腳步卻是越走越快。
“圍繞大氣環境治理,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攻關,對大氣污染的成因及對策逐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全省大氣環境治理現狀,郭斌委員每年都會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份高含金量的建議。
經過多年治理,石家莊的藍天白云越來越多。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 供圖
“最初我們提出要改善省會大氣環境,之后把節能減排、治理污染的范圍擴展到全省。針對平衡環保與生產之間的關系、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防治臭氧污染等問題,我們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體建議。”郭斌委員說,作為一位河北居民、一位科研工作者、一位政協委員,建言獻策推動河北大氣環境改善都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十年光陰,一微克一微克治理,郭斌委員親眼見證鐵腕治污的河北喚回了藍天白云,也回應了群眾對美麗河北的美好期盼。“幾年間,河北大氣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邢臺、邯鄲、石家莊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作為一位政協的老委員,今年我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鞏固和保持我省大氣環境治理成果的建議。”郭斌委員說,作為省政協委員,這是自己的最后一份建議,但作為科研工作者,兩會后,他會回到實驗室,繼續為大氣環境治理尋找更有效的解決路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長城網】:兩會現場丨三年1號提案 十年關注見證河北“退后十”
來源:冀云客戶端 時間:2022-01-19
記者 李代姣 信賀寧
“邢臺、邯鄲、石家莊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全省PM2.5平均濃度38.8微克/立方米、下降15.3%,藍天白云越來越多。”2022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內容,省政協委員郭斌反復閱讀了很多遍。
郭斌是河北科技大學教授,也是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研究推廣中心主任、河北省揮發性有機物(VOCs)與惡臭污染防治工程實驗室主任。他長期從事環境科學方面的研究,對大氣環境治理格外關注。
省政協委員、河北科技大學教授郭斌。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信賀寧 攝
從2012年起,郭斌委員已經連續十年帶著與大氣環境治理相關的建議參加河北省兩會。其中,2012-2014年,他作為主要撰寫者提交的建議連續三年被作為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
從局部治理到聯防聯控,從減排降耗到科學治霾,十年來,郭斌委員的兩會建議涵蓋了大氣污染防治的方方面面。
“河北省起初提出‘退后十’,很多人持懷疑態度,包括我自己在內,覺得根本做不到。”郭斌委員說,“客觀來講,河北的地理環境、產業結構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大氣污染問題,其治理必然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然而一邊持謹慎懷疑的態度,另一邊,郭斌委員探索大氣環境治理的腳步卻是越走越快。
“圍繞大氣環境治理,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攻關,對大氣污染的成因及對策逐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全省大氣環境治理現狀,郭斌委員每年都會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份高含金量的建議。
經過多年治理,石家莊的藍天白云越來越多。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 供圖
“最初我們提出要改善省會大氣環境,之后把節能減排、治理污染的范圍擴展到全省。針對平衡環保與生產之間的關系、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防治臭氧污染等問題,我們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體建議。”郭斌委員說,作為一位河北居民、一位科研工作者、一位政協委員,建言獻策推動河北大氣環境改善都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十年光陰,一微克一微克治理,郭斌委員親眼見證鐵腕治污的河北喚回了藍天白云,也回應了群眾對美麗河北的美好期盼。“幾年間,河北大氣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邢臺、邯鄲、石家莊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后十’,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作為一位政協的老委員,今年我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鞏固和保持我省大氣環境治理成果的建議。”郭斌委員說,作為省政協委員,這是自己的最后一份建議,但作為科研工作者,兩會后,他會回到實驗室,繼續為大氣環境治理尋找更有效的解決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