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3月2日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鋼集團)召開的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圖發布會上獲悉,河鋼集團低碳發展將經歷“碳達峰平臺期、穩步下降期及深度脫碳期”3個階段,通過實施六大技術路徑和建設兩大管理平臺,實現2025年較碳排放峰值降低10%、2030年較碳排放峰值降低30%,并最終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低碳發展積累一定基礎
近日,河鋼集團聯合中科院過程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鋼鐵燒結工序煙氣污染控制耦合能質增效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21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這一技術在滿足國家超低排放標準要求的基礎上,使污染物總量進一步削減30%;噸燒結礦一氧化碳減排4千克以上、固體燃耗降低10%,為鋼鐵行業減污降碳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河鋼集團新聞發言人、副總經理李毅仁告訴記者,“十三五”以來,河鋼集團把污染治理、優化布局、綠色轉型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推動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取得扎實成效。
在污染治理方面,河鋼集團以技術升級驅動綠色化發展,累計投資305億元,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500余項。實施全工序煙氣超低排放改造,排放指標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推動國家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政策的實施,獲得202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在優化布局方面,河鋼集團不斷進行區位調整。其中,河鋼唐鋼通過退城搬遷,建成了河鋼唐鋼新區,成為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的新一代流程鋼廠,獲評河北省環保A級績效企業;高標準建成河鋼石鋼新基地,打造新一代綠色低碳全廢鋼—電爐短流程鋼廠,從長流程變短流程,主要污染物減排75%以上;積極推進張宣高科基地建設,打造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制造和氫冶金示范基地。
在綠色轉型方面,河鋼集團全面加快氫能全產業鏈布局,引領行業能源革命,積極探索氫能產業向規模化、集聚化和高端化發展。同時,傾力打造低碳綠色產業生態圈,牽頭成立了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攜手上下游打造鋼鐵低碳綠色產業鏈。牽頭成立河北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聯盟,開展CCUS技術的研發與示范。
明確“6+2”低碳技術路徑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河鋼集團首席技術官、副總經理王新東介紹,河鋼集團按照“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雙控’”原則,將河鋼集團低碳發展規劃為3個階段:即碳達峰平臺期(2022~2025)、穩步下降期(2026~2030)、深度脫碳期(2031~2050)。
在這份時間表上,河鋼集團同步明確了“6+2”技術路徑。
據介紹,河鋼集團六大降碳技術路徑分別為:“鐵素資源優化”路徑,具體措施包括長流程球團比提高、廢鋼比提高;“流程優化重構”路徑,具體措施包括全廢鋼電爐流程比例提高和界面優化;“系統能效提升”路徑,具體措施包括各種節能技術的應用、智能化管控水平的提高和提高自發電比例;“用能結構優化”路徑,具體措施為綠電應用和綠色物流;“低碳技術變革”路徑,具體措施為氫冶金和CCUS技術應用;“產業協同降碳”路徑,具體措施為發展森林碳匯、綠色建材和城市共融。
此外,河鋼集團還將著力推進碳數據管理平臺和構建產品LCA管理平臺兩個平臺的建設。其中,碳數據管理平臺依托全過程碳排放核算管控平臺,在集團內和行業內開展對標工作,構建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工作機制;產品LCA管理平臺建立了鋼鐵產品生命周期數據庫,搭建低碳節能綠色產品生產體系,打造綠色產品供應鏈。
通過六大降碳技術路徑的實施及兩大管理平臺的建設,河鋼集團預計202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降10%,碳排放強度較峰值降25%;2030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降30%,碳排放強度較峰值降45%;2050年實現碳中和。
河鋼集團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圖示意圖1
河鋼集團低碳發展技術路線圖示意圖2
河鋼集團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示意圖。
河鋼集團打造低碳綠色“未來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