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媒體播報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媒體播報

冀時客戶端:發布會快訊 | 河北深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發布日期:2022-10-27 11:04 信息來源:冀時客戶端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2022年10月27日冀時客戶端鏈接:https://www.hebtv.com/19/19js/zx/tt/10947846.shtml

冀時客戶端報道(河北臺 張安怡 羅曉鵬 )今天(10月27日)上午,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是“十四五”時期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重要一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保障人民群眾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和建設美麗鄉村為出發點,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采取源頭防控、風險管控、修復治理、試點示范、執法監管等手段,不斷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筑牢土壤安全防護墻,推動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情況

截至目前,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全省新增1366個關閉搬遷地塊納入監管范圍,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提前完成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任務,全省具備條件的村莊實現無害化處理能力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治理率達到 40.5%,白洋淀流域沿線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黑臭水體管控有力有效,保持了動態清零。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在此對社會各界,特別是各位媒體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和支持表示感謝。

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突出系統謀劃,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強化組織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等省領導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并深入白洋淀、大運河等治理一線明察暗訪,督導推進工作落實。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作用,組織各地各部門協作聯動,形成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并配套印發貫徹落實意見,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編制印發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十四五”重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工作目標、方向和措施。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將土壤和農業農村環境保護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修訂《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細則》,著力構建符合河北實際的土壤污染防治指標體系,完善監管機制,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二)突出源頭防控,土壤污染防治與風險管控成果不斷深化。一是實施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在全國率先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建立分類管控清單,全省安全利用類耕地和嚴格管控類耕地落實風險管控措施比率均為100%。組織開展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源排查整治,持續排查整治土壤污染源,切斷重金屬污染鏈條,降低農產品鎘等重金屬超標風險;在石家莊、唐山啟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全面掌握污染成因,嚴格管控污染風險。二是持續開展典型行業企業調查。按照生態環境部安排部署,在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的基礎上,自 2021 年起,每年選取代表性行業,持續開展典型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三是強化重點行業企業監管。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指南和管理文件,督促企業開展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義務。2022年全省共1303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相比 2021 年增加 152家;同時,組織對2021年已完成隱患排查的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回頭看”試點,推動實施在產企業源頭防控項目,提升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水平,有效防范新增土壤污染。

(三)突出依法推進,污染地塊環境監管力度不斷強化。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強化部門分工負責、聯動監管,依法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和管控修復。一是嚴密組織安全利用率核算。組織指導各市參照《“十四五”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指標核算方法》,對我省 2021 年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 261個重點建設用地地塊開展安全利用率核算,安全利用率達到100%。二是嚴格開展監督檢查。牢牢把住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準入的第一道關口,自今年9月起,對各市通過專家評審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開展省級監督檢查,指導各市做好調查過程質量控制,提高調查工作質量,保障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土壤環境安全。三是持續加強聯動監管。完善全省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程序,落實各環節監管責任,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確保關閉搬遷地塊及時納入監管,真正做到應錄盡錄、全覆蓋、無遺漏。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計將 3602個地塊納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管理系統實施重點監管,相比 2021年底增加1366個,其中3073個地塊完成調查評估或治理修復可以安全(開發)利用,38個污染地塊納入我省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491 個地塊正積極開展調查評估。

(四)突出分區分類,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推進。一是強化國控地下水考核點位管控。加強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目標管理,逐月通報地下水監測結果,指導各地認真開展

考核點位的管控和維護,研判水質變化情況,加大污染源排查力度,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實到位,確保地下水國控考核點位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二是持續開展“雙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組織開展化工園區和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建立相關污染源清單,研究制定水源地保護、化工園區分類管理措施。三是積極推進國家試點項目和試驗區建設。強化規范管理,加強幫扶督導,全力推動唐山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邯鄲峰峰礦區地下水封井回填試點項目實施,探索創新地下水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創新模式。

(五)突出因地制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一是周密安排部署。省生態環境廳多次專題研究謀劃,成立省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工作專班,聯合農業農村廳召開推進視頻會議,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制發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工作方案和評估驗收工作方案,加強生活污水處理同農村廁所改造有效銜接。二是加強督導調度。對工程建設進度實行月通報,組織各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回頭看”,會同農業農村廳對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進行實地督導檢查,確保工程進度、質量。三是創新保障機制。印發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管理辦法,嚴格規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管理,確保設施穩定運行。與省農發行聯合印發《關于運用開發性金融資金支持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通知》,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今年截至目前,全省新增建設完成覆蓋9491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新增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 2492 個,累計完成治理村莊 19818個,治理率達到40.5%,特別是白洋淀流域累計完成1565個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治理全覆蓋。

(六)突出管理創新,農村黑臭水體管控機制不斷健全。一是建立常態化排查整治機制。印發《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實施方案》,從“查、治、控、管”四方面建立常態化排查整治機制,加強巡查檢查、日常監測和執法監管,努力實現全省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二是提升監管效能。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技術識別農村疑似黑臭水體,探索建立系統解譯、人工識別、信息推送、核查整改的監管機制。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地市疑似點位信息識別判定,現場核實1733個點位,向各市推送 449 個點位信息,移交各市進行核實,進一步強化壓力傳導和責任落實。三是全面深入排查。組織各地完善排查隱患清單,增加了農村低洼地帶、農村涉水企業和涉水活動、農村畜禽養殖場等三個清單,開展農村黑臭水體及風險隱患全面排查,全省累計排查出農村低洼地帶1.3萬余處、農村涉水企業和涉水活動5千余個、農村畜禽養殖場(戶)2.3萬余家,以及有水坑塘溝渠、無水坑塘溝渠各2萬余個,全部納入日常監管范圍。四是強化清理整治。聯合農業農村廳、水利廳、住建廳印發《河北省農村地區水體漂浮和岸邊積存垃圾專項清理百日行動工作方案》,著力清理污染隱患,防范水體返黑返臭。截至目前,共排查農村地區水體3萬余個,發現并整治垃圾積存問題的水體6千余個,清理生活垃圾 6.7 萬余方,清理畜禽糞污2千余方,正在積極推進整改。

(七)突出示范引領,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效不斷顯現。一是強化責任分解落實。將全省年度農村環境整治目標逐一分解至市、縣,加強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和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組織開展2021年度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估抽查檢查,對省級抽查發現問題及時下發督辦函,督促問題整改。截至9月底,新增完成農村環境整治任務2059個。二是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全省已連續六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穩定在 97%、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100%79%。三是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編制印發《河北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組織指導11個設區市和 36個養殖大縣編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截至9月底,全省 11個設區市和36個養殖大縣均已完成規劃初稿編制,11114 家在產規模養殖場全部完成資源化利用計劃編制以及備案。生態環境廳會同農業農村廳持續推動唐縣畜禽養殖業規范整治提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目前養殖異味明顯降低。四是開展鄉村生態振興千村示范創建。印發創建方案和評估辦法,統籌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農業面源污染、村容村貌、產業發展,選取 1000 個村莊,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實施鄉村生態振興千村示范創建,推動解決污水、垃圾污染和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服務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截至9月底,已有957個村莊達到示范村創建指標,64個村莊達到樣板示范村指標。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省將深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統籌推進、源頭防控、分類施策、示范先行的思路,繼續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持續推進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一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督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義務,持續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成果進行“回頭看”,有效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嚴格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活動全過程監管,加強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常態化組織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的監督檢查。二是持續加強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持續推進化工園區及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環境調查評估,加強“十四五”地下水國控點位風險管控,穩步推進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綜合試驗區和相關試點工作,確保地下水國控考核點位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三是持續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聚焦短板,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利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重點領域,以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上游和大運河沿線為重點區域,強化源頭減量、資源利用、減污降碳和生態修復,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媒體播報

2022年10月27日冀時客戶端鏈接:https://www.hebtv.com/19/19js/zx/tt/10947846.shtml

冀時客戶端報道(河北臺 張安怡 羅曉鵬 )今天(10月27日)上午,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是“十四五”時期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重要一年,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保障人民群眾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和建設美麗鄉村為出發點,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采取源頭防控、風險管控、修復治理、試點示范、執法監管等手段,不斷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筑牢土壤安全防護墻,推動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情況

截至目前,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全省新增1366個關閉搬遷地塊納入監管范圍,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提前完成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任務,全省具備條件的村莊實現無害化處理能力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治理率達到 40.5%,白洋淀流域沿線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黑臭水體管控有力有效,保持了動態清零。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在此對社會各界,特別是各位媒體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和支持表示感謝。

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突出系統謀劃,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強化組織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等省領導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并深入白洋淀、大運河等治理一線明察暗訪,督導推進工作落實。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作用,組織各地各部門協作聯動,形成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并配套印發貫徹落實意見,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編制印發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十四五”重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工作目標、方向和措施。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將土壤和農業農村環境保護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修訂《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細則》,著力構建符合河北實際的土壤污染防治指標體系,完善監管機制,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二)突出源頭防控,土壤污染防治與風險管控成果不斷深化。一是實施農用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在全國率先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建立分類管控清單,全省安全利用類耕地和嚴格管控類耕地落實風險管控措施比率均為100%。組織開展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源排查整治,持續排查整治土壤污染源,切斷重金屬污染鏈條,降低農產品鎘等重金屬超標風險;在石家莊、唐山啟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全面掌握污染成因,嚴格管控污染風險。二是持續開展典型行業企業調查。按照生態環境部安排部署,在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的基礎上,自 2021 年起,每年選取代表性行業,持續開展典型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三是強化重點行業企業監管。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指南和管理文件,督促企業開展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義務。2022年全省共1303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相比 2021 年增加 152家;同時,組織對2021年已完成隱患排查的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回頭看”試點,推動實施在產企業源頭防控項目,提升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水平,有效防范新增土壤污染。

(三)突出依法推進,污染地塊環境監管力度不斷強化。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強化部門分工負責、聯動監管,依法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和管控修復。一是嚴密組織安全利用率核算。組織指導各市參照《“十四五”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指標核算方法》,對我省 2021 年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 261個重點建設用地地塊開展安全利用率核算,安全利用率達到100%。二是嚴格開展監督檢查。牢牢把住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準入的第一道關口,自今年9月起,對各市通過專家評審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開展省級監督檢查,指導各市做好調查過程質量控制,提高調查工作質量,保障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土壤環境安全。三是持續加強聯動監管。完善全省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聯動監管程序,落實各環節監管責任,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確保關閉搬遷地塊及時納入監管,真正做到應錄盡錄、全覆蓋、無遺漏。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累計將 3602個地塊納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管理系統實施重點監管,相比 2021年底增加1366個,其中3073個地塊完成調查評估或治理修復可以安全(開發)利用,38個污染地塊納入我省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491 個地塊正積極開展調查評估。

(四)突出分區分類,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推進。一是強化國控地下水考核點位管控。加強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目標管理,逐月通報地下水監測結果,指導各地認真開展

考核點位的管控和維護,研判水質變化情況,加大污染源排查力度,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實到位,確保地下水國控考核點位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二是持續開展“雙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組織開展化工園區和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建立相關污染源清單,研究制定水源地保護、化工園區分類管理措施。三是積極推進國家試點項目和試驗區建設。強化規范管理,加強幫扶督導,全力推動唐山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邯鄲峰峰礦區地下水封井回填試點項目實施,探索創新地下水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創新模式。

(五)突出因地制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一是周密安排部署。省生態環境廳多次專題研究謀劃,成立省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工作專班,聯合農業農村廳召開推進視頻會議,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制發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工作方案和評估驗收工作方案,加強生活污水處理同農村廁所改造有效銜接。二是加強督導調度。對工程建設進度實行月通報,組織各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回頭看”,會同農業農村廳對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進行實地督導檢查,確保工程進度、質量。三是創新保障機制。印發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管理辦法,嚴格規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管理,確保設施穩定運行。與省農發行聯合印發《關于運用開發性金融資金支持河北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通知》,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今年截至目前,全省新增建設完成覆蓋9491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新增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 2492 個,累計完成治理村莊 19818個,治理率達到40.5%,特別是白洋淀流域累計完成1565個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治理全覆蓋。

(六)突出管理創新,農村黑臭水體管控機制不斷健全。一是建立常態化排查整治機制。印發《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實施方案》,從“查、治、控、管”四方面建立常態化排查整治機制,加強巡查檢查、日常監測和執法監管,努力實現全省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二是提升監管效能。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技術識別農村疑似黑臭水體,探索建立系統解譯、人工識別、信息推送、核查整改的監管機制。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地市疑似點位信息識別判定,現場核實1733個點位,向各市推送 449 個點位信息,移交各市進行核實,進一步強化壓力傳導和責任落實。三是全面深入排查。組織各地完善排查隱患清單,增加了農村低洼地帶、農村涉水企業和涉水活動、農村畜禽養殖場等三個清單,開展農村黑臭水體及風險隱患全面排查,全省累計排查出農村低洼地帶1.3萬余處、農村涉水企業和涉水活動5千余個、農村畜禽養殖場(戶)2.3萬余家,以及有水坑塘溝渠、無水坑塘溝渠各2萬余個,全部納入日常監管范圍。四是強化清理整治。聯合農業農村廳、水利廳、住建廳印發《河北省農村地區水體漂浮和岸邊積存垃圾專項清理百日行動工作方案》,著力清理污染隱患,防范水體返黑返臭。截至目前,共排查農村地區水體3萬余個,發現并整治垃圾積存問題的水體6千余個,清理生活垃圾 6.7 萬余方,清理畜禽糞污2千余方,正在積極推進整改。

(七)突出示范引領,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效不斷顯現。一是強化責任分解落實。將全省年度農村環境整治目標逐一分解至市、縣,加強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和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組織開展2021年度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估抽查檢查,對省級抽查發現問題及時下發督辦函,督促問題整改。截至9月底,新增完成農村環境整治任務2059個。二是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全省已連續六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穩定在 97%、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100%79%。三是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編制印發《河北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組織指導11個設區市和 36個養殖大縣編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截至9月底,全省 11個設區市和36個養殖大縣均已完成規劃初稿編制,11114 家在產規模養殖場全部完成資源化利用計劃編制以及備案。生態環境廳會同農業農村廳持續推動唐縣畜禽養殖業規范整治提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目前養殖異味明顯降低。四是開展鄉村生態振興千村示范創建。印發創建方案和評估辦法,統籌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農業面源污染、村容村貌、產業發展,選取 1000 個村莊,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實施鄉村生態振興千村示范創建,推動解決污水、垃圾污染和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服務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截至9月底,已有957個村莊達到示范村創建指標,64個村莊達到樣板示范村指標。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省將深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統籌推進、源頭防控、分類施策、示范先行的思路,繼續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持續推進土壤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一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督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義務,持續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成果進行“回頭看”,有效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嚴格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活動全過程監管,加強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常態化組織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的監督檢查。二是持續加強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持續推進化工園區及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環境調查評估,加強“十四五”地下水國控點位風險管控,穩步推進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綜合試驗區和相關試點工作,確保地下水國控考核點位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三是持續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聚焦短板,以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利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重點領域,以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上游和大運河沿線為重點區域,強化源頭減量、資源利用、減污降碳和生態修復,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