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時客戶端報道(河北臺 屈冠華)1月10日,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2024年度新聞發布會在石家莊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剛剛過去的2024年,京津冀三地多部門縱深推進生態協同,取得了豐碩成果。
“經初步測算,2024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天津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吳躍代表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向大家介紹,京津冀三地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同推進結構優化調整、工業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染天氣應對、法規政策標準創新,全面鞏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2024年,北京收獲了290個優良天,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優良天數最多的一年;河北省會石家莊全年的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1天達到236天,重污染天數則同比減少了5天。
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北京壓減燃煤消費總量至100萬噸以內,打造揚塵治理標準化工地,全市綠牌工地數量占比提高37.2個百分點;石家莊創新實施“以電控污”,確保企業嚴格落實差異化減排措施,并在公共領域推廣5.5萬余輛新能源標準車。同時,積極構建網格指揮調度體系,對重點區域PM10高值快速推送、溯源、處置、消除,基本實現由事后溯源向事前監管轉變。
在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強危險廢物治理等方面,2024年,京津冀三地協同合作,綠色發展步伐加速邁進。北京新增“綠色”企業191家;天津全面實施涉鋼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同比新增247家環保績效A級和引領性企業;河北深入開展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行動,55家在產鋼鐵企業全面創A,新能源重型貨車保有量近3萬輛,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京津冀統一發布《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低碳出行》標準,成為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領域減排量核算技術文件。三地簽訂《京津冀“無廢城市”協同共建合作框架協議》,天津市河西區引入區塊鏈數字化技術,建立“無廢河西”基礎數據庫,獲得“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河西區環境治理區塊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密云水庫在“兩市三區”(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區、懷柔區、密云區)的聯防聯治下,水質始終保持Ⅱ類并穩中向好。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高達99.2%,為近年來最好水平。白洋淀淀區水質穩定保持Ⅲ類,野生鳥類增加至292種;南大港濕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提名地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都是京津冀三地強化重點流域協同保護、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結果。
圍繞大氣、水、固體廢物、移動源、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違法等方面,京津冀三地協同作戰,執法聯動更加有力、緊密,執法效能更加明顯。“2024年6月,天津市執法總隊對天津某公司執法檢查時,了解到該公司曾為河北省某單位提供第三方檢測服務后,立即啟動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機制,會同河北省屬地生態環境部門調查取證,形成執法合力。”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副總隊長郭承濤介紹,三地落實吹哨報到、線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制度,依托京津冀協同執法平臺,積極推進在移動源和固定源方面執法結果和執法處罰信息互認,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合作深化。
步入2025年,京津冀三地將拓展協同領域,深挖減排潛力,持續推進環保績效創A,并加強交界區域入海河流和排口聯合檢查監測,擴展京津冀區域碳普惠場景,鞏固危險廢物轉移“白名單”機制和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成效,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共建共享。支持雄安新區開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服務。深入推進南大港、察汗淖爾等重要河湖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建設,恢復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加快建設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共推綠色低碳發展、共保三地生態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京津冀交出2024年生態協同成績單
來源: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時間:2025-01-12
冀時客戶端報道(河北臺 屈冠華)1月10日,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2024年度新聞發布會在石家莊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剛剛過去的2024年,京津冀三地多部門縱深推進生態協同,取得了豐碩成果。
“經初步測算,2024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天津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吳躍代表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向大家介紹,京津冀三地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同推進結構優化調整、工業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染天氣應對、法規政策標準創新,全面鞏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2024年,北京收獲了290個優良天,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優良天數最多的一年;河北省會石家莊全年的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1天達到236天,重污染天數則同比減少了5天。
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北京壓減燃煤消費總量至100萬噸以內,打造揚塵治理標準化工地,全市綠牌工地數量占比提高37.2個百分點;石家莊創新實施“以電控污”,確保企業嚴格落實差異化減排措施,并在公共領域推廣5.5萬余輛新能源標準車。同時,積極構建網格指揮調度體系,對重點區域PM10高值快速推送、溯源、處置、消除,基本實現由事后溯源向事前監管轉變。
在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強危險廢物治理等方面,2024年,京津冀三地協同合作,綠色發展步伐加速邁進。北京新增“綠色”企業191家;天津全面實施涉鋼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同比新增247家環保績效A級和引領性企業;河北深入開展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行動,55家在產鋼鐵企業全面創A,新能源重型貨車保有量近3萬輛,數量均為全國第一。
京津冀統一發布《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低碳出行》標準,成為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領域減排量核算技術文件。三地簽訂《京津冀“無廢城市”協同共建合作框架協議》,天津市河西區引入區塊鏈數字化技術,建立“無廢河西”基礎數據庫,獲得“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河西區環境治理區塊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密云水庫在“兩市三區”(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區、懷柔區、密云區)的聯防聯治下,水質始終保持Ⅱ類并穩中向好。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高達99.2%,為近年來最好水平。白洋淀淀區水質穩定保持Ⅲ類,野生鳥類增加至292種;南大港濕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提名地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都是京津冀三地強化重點流域協同保護、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結果。
圍繞大氣、水、固體廢物、移動源、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違法等方面,京津冀三地協同作戰,執法聯動更加有力、緊密,執法效能更加明顯。“2024年6月,天津市執法總隊對天津某公司執法檢查時,了解到該公司曾為河北省某單位提供第三方檢測服務后,立即啟動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機制,會同河北省屬地生態環境部門調查取證,形成執法合力。”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副總隊長郭承濤介紹,三地落實吹哨報到、線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制度,依托京津冀協同執法平臺,積極推進在移動源和固定源方面執法結果和執法處罰信息互認,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合作深化。
步入2025年,京津冀三地將拓展協同領域,深挖減排潛力,持續推進環保績效創A,并加強交界區域入海河流和排口聯合檢查監測,擴展京津冀區域碳普惠場景,鞏固危險廢物轉移“白名單”機制和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成效,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共建共享。支持雄安新區開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服務。深入推進南大港、察汗淖爾等重要河湖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建設,恢復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加快建設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共推綠色低碳發展、共保三地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