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2024年度新聞發布會日前在石家莊市舉行。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十年來,三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推動聯建聯防聯治持續走深走實,生態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的統籌指導下,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園林綠化局,天津市生態環境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林業和草原局組建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為構建京津冀區域“大生態”格局、推動生態協同走深走實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輪值牽頭專題工作組工作,會同各成員單位,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十周年的重要契機,縱深推進生態協同,取得了豐碩成果。
十年來,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深化。強化大氣聯防聯控。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深化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的意見》,協同推進結構優化調整、工業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染天氣應對、法規政策標準創新,全面鞏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成果,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經驗入選中央組織部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典型案例。經初步測算,2024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天津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加強水環境聯保聯治。強化重點流域協同保護,拓展跨界河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推動潮白河、灤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綜合治理,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印發實施《2024年津冀近岸海域聯合保障工作要點》,加強近岸海域聯合會商,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9.2%,為近年來最好水平。
深化生態環境執法聯動。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印發《2024-2025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工作方案》,聚焦交界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強化水污染突發事件聯防聯控,聯合舉辦2024年京津冀突發環境事件聯合協同綜合應急演練,進一步筑牢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安全防線。京津冀“公(公安機關)檢(檢察機關)法(法院)環(生態環境部門)”簽署打擊治理污染環境違法犯罪框架協議,共同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人民日報客戶端: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9.2%,為近年來最好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5-02-06
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2024年度新聞發布會日前在石家莊市舉行。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十年來,三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推動聯建聯防聯治持續走深走實,生態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的統籌指導下,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園林綠化局,天津市生態環境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林業和草原局組建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為構建京津冀區域“大生態”格局、推動生態協同走深走實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輪值牽頭專題工作組工作,會同各成員單位,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十周年的重要契機,縱深推進生態協同,取得了豐碩成果。
十年來,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深化。強化大氣聯防聯控。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深化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的意見》,協同推進結構優化調整、工業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染天氣應對、法規政策標準創新,全面鞏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成果,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經驗入選中央組織部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典型案例。經初步測算,2024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天津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加強水環境聯保聯治。強化重點流域協同保護,拓展跨界河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推動潮白河、灤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綜合治理,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印發實施《2024年津冀近岸海域聯合保障工作要點》,加強近岸海域聯合會商,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9.2%,為近年來最好水平。
深化生態環境執法聯動。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印發《2024-2025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工作方案》,聚焦交界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強化水污染突發事件聯防聯控,聯合舉辦2024年京津冀突發環境事件聯合協同綜合應急演練,進一步筑牢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安全防線。京津冀“公(公安機關)檢(檢察機關)法(法院)環(生態環境部門)”簽署打擊治理污染環境違法犯罪框架協議,共同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