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獲悉,為有效支撐“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與保護,全面掌握白洋淀水生態狀況,按照生態環境部監測司《白洋淀水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方法(試行)》(監測函〔2024〕14號)有關要求,2024年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組織開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態監測工作,初步摸清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生物本底。
特別是在監測過程中,在白洋淀鴣丁淀發現了一種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五月四節蜉Baetis majus,經過形態學專家鑒定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精確比對,證實了這一中國新記錄種的存在。
五月四節蜉Baetis majus物種圖(A.背面觀;B.腹面觀)。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五月四節蜉Baetis majus,屬于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蜉蝣目四節蜉科,是典型的清潔指示物種。這一由俄羅斯學者與中國著名蜉蝣分類學家童曉立教授于2021年首次共同描述并報道的物種,其模式產地為俄羅斯遠東地區。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于2024年4月首次采集到了這一珍稀物種的稚蟲,經過形態學專家初步鑒定,并進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學(DNA barcoding)技術的精確比對,確認采集到的稚蟲與五月四節蜉模式產地的DNA條形碼序列相似度高達99%,從而證實了這一中國新記錄物種的存在。該發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白洋淀生物多樣性的認知。這種敏感型水生昆蟲的出現,也揭示著白洋淀水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