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持源頭預防、風險管控、分類施策、協同治理,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風險管控措施,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了扎實成效,“十四五”規劃各項指標任務進展順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建設用地,強化依法監管確保安全利用
“河北省堅持控源頭、防新增、重監管,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風險,全力保障群眾‘住得安心’。”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國新向記者介紹說,目前,河北省累計完成6805個地塊調查評估或治理修復,為全省提供約3.32億平方米可安全利用的建設用地。
呂國新從防止建設用地違規開發、暫不開發利用地塊污染風險管控、重點單位環境管理等三個方面,介紹了河北省強化依法監管,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防止建設用地違規開發。河北省以“一住兩公”地塊為重點,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強化部門聯動監管,名錄內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無關的項目,未滿足要求的土地不得供地出讓、不得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同時,督促土壤污染責任人和土地使用權人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責任,確保建設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
管控暫不開發利用地塊污染風險。河北省建立優先監管地塊清單并動態更新,督促開展重點監測、環境監測,摸清污染狀況。重點關注周邊存在飲用水源、居民區等敏感受體的高風險地塊,推動采取清理殘留污染物、設置圍擋等措施阻斷污染遷移,降低對周邊影響,保障環境安全。截至2024年年底,河北省共對436個優先監管地塊實施土壤污染管控,占比85.8%,超額完成國家目標任務。
強化重點單位環境管理。河北省將近1000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堅持“不泄漏、不擴散、早發現”,定期開展自行監測,排查污染隱患并及時組織“回頭看”,推動實施地面防滲、管道可視等綠色化改造,提升工礦企業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水平。以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冶煉業,鉛蓄電池制造業,電鍍行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皮革鞣制加工等行業為重點,依法有序推進清潔生產審核,消除污染隱患。
對受污染農用地,有序開展全覆蓋溯源整治
為保障群眾“吃得放心”,河北省有序開展受污染農用地全覆蓋溯源整治,積極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嚴格落實耕地分類管控制度,“十四五”以來,河北省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風險管控措施,有效防范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
“河北省充分依托前期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監測成果,堅持多元數據融合、分區分類,對受污染耕地集中的縣(市、區)整縣推進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深入查明污染物來源和污染途徑。”呂國新介紹說,對排查出的污染源,河北省堅持“一村一檔、一源一策”,積極推動系統整治,確保應查盡查、分階段應治盡治,切斷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目前,河北省已完成2個重點縣的排查,其他相關縣(市、區)正在有序推進,25個排查出的污染源已經得到有效整治。
河北省是全國率先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和實行動態調整的省份。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資源環境處副處長王鉛鉛介紹說,河北省印發了年度工作方案,明確技術路徑和重點目標任務,有序落實耕地分類管控措施。實施2025年北方受污染耕地重金屬污染阻控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選取典型種植模式區域,圍繞葉面阻控技術應用、低積累作物品種篩選、化學鈍化修復等開展試驗示范。同時,在全省布設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點位900個,為土壤環境質量評估和風險預警提供數據支撐。
此外,河北省積極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目前,列入國家規劃的4個重點項目已全部完成,取得積極環境成效。
美麗鄉村,年內完成36個整縣建設任務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河北省深入開展生活污水、廁所糞污、黑臭水體等農村環境治理,梯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魅力鄉村建設格局。
因地制宜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河北省在2023年超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計完成27502個村莊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55.9%,今年上半年又新增完成1586個村莊治理,治理率達到59%。
深入整治農村黑臭水體,河北省對農村地區常年有水和季節性有水坑塘、溝渠開展全面排查,建立全省坑塘溝渠和黑臭水體“兩個清單”,“一塘一策”開展水體整治。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計完成1826個國家和省監管清單內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年底前將實現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的目標。
在持續深化鞏固農村環境整治成效基礎上,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以實際行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省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力爭達到40%;到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
“結合各地和美鄉村重點片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旅游精品村、文明村等建設情況,對照美麗鄉村建設指標要求,河北省提出,到今年年底前,完成36個縣(市、區)美麗鄉村整縣建設任務。”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崔立昌向記者介紹說,圍繞年度建設目標,河北省指導相關縣(市、區)對照美麗鄉村整縣建設指標,逐項梳理14項指標基本情況,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治理工程建設,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對已達到指標要求的,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切實鞏固治理成效。
此外,河北省優先將各類相關資金向年度開展美麗鄉村整縣推進的縣(市、區)傾斜,落實用地、用電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依法依規支持美麗鄉村建設,鼓勵村民參與村莊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的良好模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中國環境客戶端:河北凈土保衛戰成效顯著,“十四五”規劃各指標任務進展順利
來源:中國環境客戶端 時間:2025-07-30
7月29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持源頭預防、風險管控、分類施策、協同治理,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風險管控措施,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取得了扎實成效,“十四五”規劃各項指標任務進展順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建設用地,強化依法監管確保安全利用
“河北省堅持控源頭、防新增、重監管,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風險,全力保障群眾‘住得安心’。”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國新向記者介紹說,目前,河北省累計完成6805個地塊調查評估或治理修復,為全省提供約3.32億平方米可安全利用的建設用地。
呂國新從防止建設用地違規開發、暫不開發利用地塊污染風險管控、重點單位環境管理等三個方面,介紹了河北省強化依法監管,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防止建設用地違規開發。河北省以“一住兩公”地塊為重點,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強化部門聯動監管,名錄內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無關的項目,未滿足要求的土地不得供地出讓、不得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同時,督促土壤污染責任人和土地使用權人依法履行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責任,確保建設用地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
管控暫不開發利用地塊污染風險。河北省建立優先監管地塊清單并動態更新,督促開展重點監測、環境監測,摸清污染狀況。重點關注周邊存在飲用水源、居民區等敏感受體的高風險地塊,推動采取清理殘留污染物、設置圍擋等措施阻斷污染遷移,降低對周邊影響,保障環境安全。截至2024年年底,河北省共對436個優先監管地塊實施土壤污染管控,占比85.8%,超額完成國家目標任務。
強化重點單位環境管理。河北省將近1000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堅持“不泄漏、不擴散、早發現”,定期開展自行監測,排查污染隱患并及時組織“回頭看”,推動實施地面防滲、管道可視等綠色化改造,提升工礦企業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水平。以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冶煉業,鉛蓄電池制造業,電鍍行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皮革鞣制加工等行業為重點,依法有序推進清潔生產審核,消除污染隱患。
對受污染農用地,有序開展全覆蓋溯源整治
為保障群眾“吃得放心”,河北省有序開展受污染農用地全覆蓋溯源整治,積極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嚴格落實耕地分類管控制度,“十四五”以來,河北省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風險管控措施,有效防范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
“河北省充分依托前期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監測成果,堅持多元數據融合、分區分類,對受污染耕地集中的縣(市、區)整縣推進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深入查明污染物來源和污染途徑。”呂國新介紹說,對排查出的污染源,河北省堅持“一村一檔、一源一策”,積極推動系統整治,確保應查盡查、分階段應治盡治,切斷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目前,河北省已完成2個重點縣的排查,其他相關縣(市、區)正在有序推進,25個排查出的污染源已經得到有效整治。
河北省是全國率先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和實行動態調整的省份。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資源環境處副處長王鉛鉛介紹說,河北省印發了年度工作方案,明確技術路徑和重點目標任務,有序落實耕地分類管控措施。實施2025年北方受污染耕地重金屬污染阻控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選取典型種植模式區域,圍繞葉面阻控技術應用、低積累作物品種篩選、化學鈍化修復等開展試驗示范。同時,在全省布設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點位900個,為土壤環境質量評估和風險預警提供數據支撐。
此外,河北省積極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目前,列入國家規劃的4個重點項目已全部完成,取得積極環境成效。
美麗鄉村,年內完成36個整縣建設任務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河北省深入開展生活污水、廁所糞污、黑臭水體等農村環境治理,梯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魅力鄉村建設格局。
因地制宜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河北省在2023年超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計完成27502個村莊污水治理,治理率達到55.9%,今年上半年又新增完成1586個村莊治理,治理率達到59%。
深入整治農村黑臭水體,河北省對農村地區常年有水和季節性有水坑塘、溝渠開展全面排查,建立全省坑塘溝渠和黑臭水體“兩個清單”,“一塘一策”開展水體整治。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計完成1826個國家和省監管清單內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年底前將實現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的目標。
在持續深化鞏固農村環境整治成效基礎上,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以實際行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省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力爭達到40%;到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
“結合各地和美鄉村重點片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旅游精品村、文明村等建設情況,對照美麗鄉村建設指標要求,河北省提出,到今年年底前,完成36個縣(市、區)美麗鄉村整縣建設任務。”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崔立昌向記者介紹說,圍繞年度建設目標,河北省指導相關縣(市、區)對照美麗鄉村整縣建設指標,逐項梳理14項指標基本情況,加快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治理工程建設,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對已達到指標要求的,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切實鞏固治理成效。
此外,河北省優先將各類相關資金向年度開展美麗鄉村整縣推進的縣(市、區)傾斜,落實用地、用電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依法依規支持美麗鄉村建設,鼓勵村民參與村莊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的良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