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段維佳 鄭建衛 趙曉慧)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12月27日召開的河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省國資系統扎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發力、重點突破,截至目前,河北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確定的117項改革任務已經全面完成。河北省企業“瘦身健體”、公司制改革、剝離辦社會職能等經驗做法5次在國務院國資委改革專題會、月例會作交流發言,6項實踐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更加成熟定型。強化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監管企業及重要子企業黨委前置清單制定率達到100%。各級企業董事會全面實現應建盡建,企業集團及子企業外部董事占多數完成率達到100%;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等制度,22戶重要子企業率先落實董事會職權。在全國率先出臺公司制改革實施方案,因企制宜、分類施策,全省718戶全民所有制企業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務,河北省經驗做法入選全國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
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持續調整優化。優化鋼鐵產業布局,唐鋼新區、石鋼新基地正式投產,打造城市鋼廠成功搬遷典范;河鋼塞鋼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2021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415.33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長率8.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中國中化、中國星網、中國華能、中國礦產資源等4戶央企總部和27戶二級子企業、65戶三級子企業落戶雄安。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對全省企業港口資源實施戰略性重組整合,組建新的河北港口集團;新組建地礦集團、地理信息集團;糧產集團對3市6戶市屬國有糧食企業進行了整合。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實施研發投入“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實施重大科研項目協同攻關,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河鋼集團全球首創“特厚鋼板調質熱處理裝備技術”,釩產品純度達到99.9%(宇航級材料標準);華藥新藥研制的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填補我國空白;三友集團“第三代綠色纖維素纖維--萊賽爾纖維生產技術”打破國際壟斷,“竹代爾纖維”生產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各級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覆蓋率全部達到100%;支持財達證券在集團層面引入職業經理人4名,指導河鋼、建投等在子公司選聘職業經理人29名。深化三項制度改革,企業公開招聘員工比例達到100%,競爭上崗管理人員占新聘任管理人員比例達85.8%,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數占比達4.7%。強化中長期激勵措施,在51戶符合條件的企業全部開展不同類型的中長期激勵,惠及4118名關鍵崗位核心人才。
改革專項工程示范帶動效果顯現。河鋼唐鋼、建投國融、港口秦港、國控資本、財達證券、資產公司等6戶企業入選國家“雙百企業”,河鋼數字、華藥新藥、河鋼新材、華藥金坦入選國家“科改示范企業”,其中,河鋼數字自主研發WeShare工業互聯網平臺,榮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華藥新藥建成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抗體藥物研制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建投國融探索推行超額利潤分享和項目收益分紅為特點中長期激勵機制,獲得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實施瘦身健體,監管企業集團總部壓降取得顯著成效,內設機構精簡19.5%,管理人員壓減45.3%;全面推進企業壓縮管理層級和注銷工作,409家三級以下企業管理層級壓縮至三級以內。推進“處僵治困”,36戶“僵尸企業”和列為低效無效資產的158戶企業全部完成處置。全面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297.9萬戶次“三供一業”、64個市政設施、73個社區管理機構完成分離移交;40家教育機構、105家醫療機構完成深化改革;109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現了社會化管理。
國資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開展監管能力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全面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能力。制定出資人監管權力責任清單、授權放權清單,公布27項國資監管事項,將5大類21項職權授予企業。加強內部審計建設,督導企業建立總審計師制度,加強法律風險防范,企業重要決策、規章制度及合同法律審核率全部達到100%。全面完成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省級集中統一監管比例達到10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改革任務全面完成
來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時間:2022-12-28
(記者段維佳 鄭建衛 趙曉慧)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12月27日召開的河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省國資系統扎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發力、重點突破,截至目前,河北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確定的117項改革任務已經全面完成。河北省企業“瘦身健體”、公司制改革、剝離辦社會職能等經驗做法5次在國務院國資委改革專題會、月例會作交流發言,6項實踐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更加成熟定型。強化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監管企業及重要子企業黨委前置清單制定率達到100%。各級企業董事會全面實現應建盡建,企業集團及子企業外部董事占多數完成率達到100%;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等制度,22戶重要子企業率先落實董事會職權。在全國率先出臺公司制改革實施方案,因企制宜、分類施策,全省718戶全民所有制企業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任務,河北省經驗做法入選全國改革三年行動典型案例。
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持續調整優化。優化鋼鐵產業布局,唐鋼新區、石鋼新基地正式投產,打造城市鋼廠成功搬遷典范;河鋼塞鋼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2021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415.33億元,近三年年均增長率8.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中國中化、中國星網、中國華能、中國礦產資源等4戶央企總部和27戶二級子企業、65戶三級子企業落戶雄安。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對全省企業港口資源實施戰略性重組整合,組建新的河北港口集團;新組建地礦集團、地理信息集團;糧產集團對3市6戶市屬國有糧食企業進行了整合。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實施研發投入“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實施重大科研項目協同攻關,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河鋼集團全球首創“特厚鋼板調質熱處理裝備技術”,釩產品純度達到99.9%(宇航級材料標準);華藥新藥研制的抗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填補我國空白;三友集團“第三代綠色纖維素纖維--萊賽爾纖維生產技術”打破國際壟斷,“竹代爾纖維”生產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各級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覆蓋率全部達到100%;支持財達證券在集團層面引入職業經理人4名,指導河鋼、建投等在子公司選聘職業經理人29名。深化三項制度改革,企業公開招聘員工比例達到100%,競爭上崗管理人員占新聘任管理人員比例達85.8%,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數占比達4.7%。強化中長期激勵措施,在51戶符合條件的企業全部開展不同類型的中長期激勵,惠及4118名關鍵崗位核心人才。
改革專項工程示范帶動效果顯現。河鋼唐鋼、建投國融、港口秦港、國控資本、財達證券、資產公司等6戶企業入選國家“雙百企業”,河鋼數字、華藥新藥、河鋼新材、華藥金坦入選國家“科改示范企業”,其中,河鋼數字自主研發WeShare工業互聯網平臺,榮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華藥新藥建成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抗體藥物研制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建投國融探索推行超額利潤分享和項目收益分紅為特點中長期激勵機制,獲得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實施瘦身健體,監管企業集團總部壓降取得顯著成效,內設機構精簡19.5%,管理人員壓減45.3%;全面推進企業壓縮管理層級和注銷工作,409家三級以下企業管理層級壓縮至三級以內。推進“處僵治困”,36戶“僵尸企業”和列為低效無效資產的158戶企業全部完成處置。全面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297.9萬戶次“三供一業”、64個市政設施、73個社區管理機構完成分離移交;40家教育機構、105家醫療機構完成深化改革;109萬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現了社會化管理。
國資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開展監管能力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全面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能力。制定出資人監管權力責任清單、授權放權清單,公布27項國資監管事項,將5大類21項職權授予企業。加強內部審計建設,督導企業建立總審計師制度,加強法律風險防范,企業重要決策、規章制度及合同法律審核率全部達到100%。全面完成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省級集中統一監管比例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