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抵京報到
不負重托赴盛會 凝心聚力繪藍圖
(本報記者)不負重托赴盛會,凝心聚力繪藍圖。日前,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抵京報到。今年的全國兩會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代表委員們多次深入基層,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為全國兩會的召開做了充分準備,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乘坐著中國自主研發、我們親手制造的高速列車進京參會,更讓我感到自豪。”在寬敞明亮的車廂里,全國人大代表、中車集團首席技能操作專家張雪松忍不住分享道。
這次參加全國兩會,張雪松更關注的是職工創新和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問題。“目前我們正在研發更高時速、更加智能的軌道交通產品,需要涌現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技術能手,為中國創造貢獻力量。”
說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滄州河間市興村鎮大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炳啟也深有感觸:“在農村地區建設一支高質量的人才隊伍,這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需要,也是廣大基層群眾的呼聲。人才振興了,鄉村才會振興。”他認為,需要從激勵制度、產業引才、項目下鄉等方面下功夫。
“我建議,讓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到傳統的非遺文化,培養更多非遺傳承的后備人才。”全國人大代表、曲陽陳氏定窯瓷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龐永輝作為一名傳統技藝大師,關注的是非遺傳承。他還建議,要在職業教育院校設置非遺文化專業課程,為產業發展輸送更多的傳承人,加快創新型傳承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北場景正在燕趙大地系統謀劃、深入推進。“我省提出加快建設物流強省,讓物流企業看到更廣闊的前景,增強發展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寶信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衛前期調研走訪了不少物流企業,怎樣讓企業在物流強省的建設中貢獻一份力量,是他思索關注的重點。
“開局關乎全局,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更加需要匯眾智、聚群力。”全國政協委員、廊坊市副市長張春燕關注的是“三農”和糧食安全問題。“現在,‘三農’工作重心已經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我主要考慮的問題。”張春燕建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民全面發展。
“我是一名新委員,也是一名老委員。”齊明亮曾是石家莊市政協委員和河北省政協委員、常委,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他更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建立長期護理險是他關注的重要內容。為此,他深入省民政廳等部門了解養老服務情況,完善提案依據。同時,作為法律工作者,齊明亮擬從法律角度就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財政支持公益法律援助等提出意見建議。
“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不緊密、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承受的壓力和風險是多方面的。”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齊為民聚焦靈活就業人群“職業痛點”問題,經過廣泛調研,帶來了《關于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提案》。
“河北璀璨的歷史文化、壯美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俗風情、享譽全國的紅色文化,都使燕趙大地熠熠生輝。”全國政協委員、邯鄲市副市長張學軍建議,發揮地緣優勢,加強與北京、天津產業協同聯動,探索新業態,形成新產業,激發消費新需求,吸引更多人來河北“打卡”休閑游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為職業教育注入了強心劑,我們對職業教育發展更有信心了。”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張運凱建議,建立政府、企業、學校等多方參與的協調對接機制,暢通校企信息渠道;強化激勵政策,通過購買服務、減稅降費等方式,提高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京津冀協同發展9年來,三地統籌山、水、林、田、土的協同治理,區域環境生態治理持續改善,藍天白云的好天氣成為常態。”說起協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統計局副局長王素君打開了話匣子。“通過深入實地調研,我們感到,京津冀協同生態體系建設,不僅是國土空間格局的優化,也符合京津冀同屬海河流域的客觀規律。”今年她將圍繞科學布局京津冀生態空間,構筑京津冀生態屏障等方面資政建言。
“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河北發展數字經濟有著明顯優勢。廊坊是一座鑲嵌在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大數據產業應用之城,數據資源底座很厚重。”全國政協委員、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建議,國家能夠在相關政策、基礎設施建設上,對河北、對廊坊予以扶持,進一步完善這里的數字經濟服務體系。
代表委員們在討論中完善著自己的“金點子”,力求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大家一致表示,將不負重托,依法履職,擔當盡責,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抵京報到
來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時間:2023-03-04
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抵京報到
不負重托赴盛會 凝心聚力繪藍圖
(本報記者)不負重托赴盛會,凝心聚力繪藍圖。日前,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抵京報到。今年的全國兩會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代表委員們多次深入基層,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為全國兩會的召開做了充分準備,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乘坐著中國自主研發、我們親手制造的高速列車進京參會,更讓我感到自豪。”在寬敞明亮的車廂里,全國人大代表、中車集團首席技能操作專家張雪松忍不住分享道。
這次參加全國兩會,張雪松更關注的是職工創新和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問題。“目前我們正在研發更高時速、更加智能的軌道交通產品,需要涌現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技術能手,為中國創造貢獻力量。”
說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滄州河間市興村鎮大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炳啟也深有感觸:“在農村地區建設一支高質量的人才隊伍,這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需要,也是廣大基層群眾的呼聲。人才振興了,鄉村才會振興。”他認為,需要從激勵制度、產業引才、項目下鄉等方面下功夫。
“我建議,讓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到傳統的非遺文化,培養更多非遺傳承的后備人才。”全國人大代表、曲陽陳氏定窯瓷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龐永輝作為一名傳統技藝大師,關注的是非遺傳承。他還建議,要在職業教育院校設置非遺文化專業課程,為產業發展輸送更多的傳承人,加快創新型傳承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北場景正在燕趙大地系統謀劃、深入推進。“我省提出加快建設物流強省,讓物流企業看到更廣闊的前景,增強發展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寶信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衛前期調研走訪了不少物流企業,怎樣讓企業在物流強省的建設中貢獻一份力量,是他思索關注的重點。
“開局關乎全局,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更加需要匯眾智、聚群力。”全國政協委員、廊坊市副市長張春燕關注的是“三農”和糧食安全問題。“現在,‘三農’工作重心已經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我主要考慮的問題。”張春燕建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民全面發展。
“我是一名新委員,也是一名老委員。”齊明亮曾是石家莊市政協委員和河北省政協委員、常委,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他更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建立長期護理險是他關注的重要內容。為此,他深入省民政廳等部門了解養老服務情況,完善提案依據。同時,作為法律工作者,齊明亮擬從法律角度就推進民營經濟發展、財政支持公益法律援助等提出意見建議。
“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不緊密、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承受的壓力和風險是多方面的。”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齊為民聚焦靈活就業人群“職業痛點”問題,經過廣泛調研,帶來了《關于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提案》。
“河北璀璨的歷史文化、壯美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民俗風情、享譽全國的紅色文化,都使燕趙大地熠熠生輝。”全國政協委員、邯鄲市副市長張學軍建議,發揮地緣優勢,加強與北京、天津產業協同聯動,探索新業態,形成新產業,激發消費新需求,吸引更多人來河北“打卡”休閑游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為職業教育注入了強心劑,我們對職業教育發展更有信心了。”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張運凱建議,建立政府、企業、學校等多方參與的協調對接機制,暢通校企信息渠道;強化激勵政策,通過購買服務、減稅降費等方式,提高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京津冀協同發展9年來,三地統籌山、水、林、田、土的協同治理,區域環境生態治理持續改善,藍天白云的好天氣成為常態。”說起協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統計局副局長王素君打開了話匣子。“通過深入實地調研,我們感到,京津冀協同生態體系建設,不僅是國土空間格局的優化,也符合京津冀同屬海河流域的客觀規律。”今年她將圍繞科學布局京津冀生態空間,構筑京津冀生態屏障等方面資政建言。
“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河北發展數字經濟有著明顯優勢。廊坊是一座鑲嵌在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大數據產業應用之城,數據資源底座很厚重。”全國政協委員、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建議,國家能夠在相關政策、基礎設施建設上,對河北、對廊坊予以扶持,進一步完善這里的數字經濟服務體系。
代表委員們在討論中完善著自己的“金點子”,力求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大家一致表示,將不負重托,依法履職,擔當盡責,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