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車行駛在通往豐寧滿族自治縣哈拉海灣村的公路上,窗外鳥鳴稠密,夏風吹拂,綠植成蔭,纖云如紗,讓一路略覺疲憊的心情頓感清涼,心底也生出無限熱望,期待快些見到潮河的源頭。
此次由承德市文聯組織的豐寧采風活動,其目的是探訪潮河上游豐寧段在水源生態保護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有人說過,生態環境的好壞,河流是最好的見證,一條河流,其實就是一個地區的發展史,它所包含的社會、人文、自然,都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脈,是生命之源。
大巴車在一山坡處停下來,按照行程安排,首先該由哈拉海灣村的村支書錢文國為我們介紹潮河源頭的治理情況,這個不善言辭的北方漢子面對一群作家,不免緊張起來,略顯語無倫次,于是干脆說道,大家跟著我一起來看吧!一行人穿過鐵絲護網,七彎八拐之后,潮河源的真容終于曝于眼前:一條清澈的溪流緩瀉而下,山水相擁,細流涓涓,像極了一位矜持而溫婉的少女,唯美又恬靜。而水中遍布大小圓石,兩側草豐木茂,三三兩兩的野花或白或粉,大家于是三五一群,或坐或立,水緩處,云影下澈,便如立坐云端之上,攝影師們爭相留下這與絕美自然相融相映的瞬間。溯流而上,但見水中青苔浮動,如片片翠碧的蓮葉,又見水中許多黑點或伏或游,細看時,竟是密密的蝌蚪,不禁遙想,當盛夏之時,若能來此,在綠樹成蔭的山間臥于青草之上,看陽光穿過時間的縫隙,在清風過耳中聽取蛙聲一片,該是多么愜意的時光!
作別潮河源,看著車窗外的一路風光,有人深思,有人感慨。是啊,人類的進步,是離不開河流的恩澤的,無論是選擇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共同的一點便是:必須擇水而居。豐寧這座小城如此,全縣所有的鄉村也是如此,傍山依水,方能不斷繁衍生息,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條河,都是人類的母親河,但是人類如果只知一味索取,終有一天,母親會迅速老去,枯竭,因此,如何照顧好“母親河”,給自己和后世留下更多更好的水源,就成為當下最重要的一項舉措。
讓人倍感欣喜的是,豐寧人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而且成效十分顯著。離開潮河源后,我們來到豐寧滿族自治縣清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在這里,負責人辛月紅一邊帶領大家參觀,一邊向大家介紹廠里的提標改造工程,并不時回答著大家的提問,我站在二沉池邊,看著這磨盤樣的巨大環池,看著它緩慢轉動,污水不斷被去除雜質,完成二次凈化,看得久了,似乎在此完成凈化的,不只是那些污水,還有我們一顆顆浮躁的塵心……
辛月紅介紹說,這里承擔著縣城所有生活工業污水的凈化任務,而凈化后的水,一部分會被二次利用,既緩解了工業生產用水、景觀用水需求,同時兼顧解決城市綠化用水、消防用水、城市降塵用水等,增加了中水的利用率,使中水“變廢為寶”,滿足了工業廠礦的正常生產用水需求,為豐寧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社會效益顯著。在整個參觀過程中,他所介紹的諸多功能因為專業性較強,我并不是很能聽得懂,但是看著他一臉的自信和自豪,我們便可以知道,這份工作,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已經成為了他們為之奮斗的事業,我們當然也有理由相信,這項工程必將會越來越完善,這是一項真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
多年以前,人們環境意識還很淡薄,發展中帶著盲目,生態破壞較為嚴重,多地河流遭受污染,且面臨枯竭,潮河也不例外。“河長制”的實行雖不能短期內實現河流的復興,但它讓山青河綠、魚蝦成群成為最切近的可能。在“河長制”的落實上,豐寧人是務實的,清理垃圾、清除岸線亂占、拆除采砂場、修防洪壩、建蓄水工程、植樹造林、防治污染……這一系列措施的有力實施,讓我仿若看到這樣的一幅圖景已經近在眼前:清悠悠的潮河水靜靜流淌,風從水面上吹來,吹在行人的臉上,帶著潮河水特有的清涼,而多種水鳥或掠過空中,或棲入水草,或戲于水上,河岸上垂釣者悠閑,游賞者絡繹……
一條河流,永遠流淌著一方的人文情懷和歷史底蘊。如果說,豐寧的“豐”字代表這片土地,那么,其中的這一豎一定就是潮河,相信許多豐寧人便是在潮河沿岸出生、識字、工作、戀愛、成家,潮河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也承載著人們的人生記憶,只有這條河越來越壯美,足以澤被萬方的時候,“寧”字才會真正實現。我們愿意看到這樣的景象:岸邊綠樹陰翳,河中水草招搖,并岸的公路上車流如織,日光朗照下,波光瀲滟,天水一色。人在岸上走,魚在水底游,一切都從容不迫地向前進。
最后去參觀的是胡麻營鎮的污水處理廠,作為潮河沿岸十幾處污水處理廠中的一個代表,我們注意到廠內環境干凈清幽,幾處小園內,用凈化水澆灌出的時蔬蒼翠欲滴,帶著誘人的顏色和味道。
回程的車在高速上疾馳,我的思緒也在疾馳,它生出翅翼,飛出窗外,飛回到潮河發源的那個山坳,然后順流而下。潮河水汩汩地流著,像一面時代的鏡子,折射著前方,也折射著希望,它如此激昂,又如此鮮活,向著未來,不斷奮進著……
(作者:陳寶文 推薦地區:承德)
手機掃描聽語音播報
潮河散記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4-12-06
大巴車行駛在通往豐寧滿族自治縣哈拉海灣村的公路上,窗外鳥鳴稠密,夏風吹拂,綠植成蔭,纖云如紗,讓一路略覺疲憊的心情頓感清涼,心底也生出無限熱望,期待快些見到潮河的源頭。
此次由承德市文聯組織的豐寧采風活動,其目的是探訪潮河上游豐寧段在水源生態保護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有人說過,生態環境的好壞,河流是最好的見證,一條河流,其實就是一個地區的發展史,它所包含的社會、人文、自然,都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脈,是生命之源。
大巴車在一山坡處停下來,按照行程安排,首先該由哈拉海灣村的村支書錢文國為我們介紹潮河源頭的治理情況,這個不善言辭的北方漢子面對一群作家,不免緊張起來,略顯語無倫次,于是干脆說道,大家跟著我一起來看吧!一行人穿過鐵絲護網,七彎八拐之后,潮河源的真容終于曝于眼前:一條清澈的溪流緩瀉而下,山水相擁,細流涓涓,像極了一位矜持而溫婉的少女,唯美又恬靜。而水中遍布大小圓石,兩側草豐木茂,三三兩兩的野花或白或粉,大家于是三五一群,或坐或立,水緩處,云影下澈,便如立坐云端之上,攝影師們爭相留下這與絕美自然相融相映的瞬間。溯流而上,但見水中青苔浮動,如片片翠碧的蓮葉,又見水中許多黑點或伏或游,細看時,竟是密密的蝌蚪,不禁遙想,當盛夏之時,若能來此,在綠樹成蔭的山間臥于青草之上,看陽光穿過時間的縫隙,在清風過耳中聽取蛙聲一片,該是多么愜意的時光!
作別潮河源,看著車窗外的一路風光,有人深思,有人感慨。是啊,人類的進步,是離不開河流的恩澤的,無論是選擇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共同的一點便是:必須擇水而居。豐寧這座小城如此,全縣所有的鄉村也是如此,傍山依水,方能不斷繁衍生息,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條河,都是人類的母親河,但是人類如果只知一味索取,終有一天,母親會迅速老去,枯竭,因此,如何照顧好“母親河”,給自己和后世留下更多更好的水源,就成為當下最重要的一項舉措。
讓人倍感欣喜的是,豐寧人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而且成效十分顯著。離開潮河源后,我們來到豐寧滿族自治縣清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在這里,負責人辛月紅一邊帶領大家參觀,一邊向大家介紹廠里的提標改造工程,并不時回答著大家的提問,我站在二沉池邊,看著這磨盤樣的巨大環池,看著它緩慢轉動,污水不斷被去除雜質,完成二次凈化,看得久了,似乎在此完成凈化的,不只是那些污水,還有我們一顆顆浮躁的塵心……
辛月紅介紹說,這里承擔著縣城所有生活工業污水的凈化任務,而凈化后的水,一部分會被二次利用,既緩解了工業生產用水、景觀用水需求,同時兼顧解決城市綠化用水、消防用水、城市降塵用水等,增加了中水的利用率,使中水“變廢為寶”,滿足了工業廠礦的正常生產用水需求,為豐寧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社會效益顯著。在整個參觀過程中,他所介紹的諸多功能因為專業性較強,我并不是很能聽得懂,但是看著他一臉的自信和自豪,我們便可以知道,這份工作,這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已經成為了他們為之奮斗的事業,我們當然也有理由相信,這項工程必將會越來越完善,這是一項真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
多年以前,人們環境意識還很淡薄,發展中帶著盲目,生態破壞較為嚴重,多地河流遭受污染,且面臨枯竭,潮河也不例外。“河長制”的實行雖不能短期內實現河流的復興,但它讓山青河綠、魚蝦成群成為最切近的可能。在“河長制”的落實上,豐寧人是務實的,清理垃圾、清除岸線亂占、拆除采砂場、修防洪壩、建蓄水工程、植樹造林、防治污染……這一系列措施的有力實施,讓我仿若看到這樣的一幅圖景已經近在眼前:清悠悠的潮河水靜靜流淌,風從水面上吹來,吹在行人的臉上,帶著潮河水特有的清涼,而多種水鳥或掠過空中,或棲入水草,或戲于水上,河岸上垂釣者悠閑,游賞者絡繹……
一條河流,永遠流淌著一方的人文情懷和歷史底蘊。如果說,豐寧的“豐”字代表這片土地,那么,其中的這一豎一定就是潮河,相信許多豐寧人便是在潮河沿岸出生、識字、工作、戀愛、成家,潮河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也承載著人們的人生記憶,只有這條河越來越壯美,足以澤被萬方的時候,“寧”字才會真正實現。我們愿意看到這樣的景象:岸邊綠樹陰翳,河中水草招搖,并岸的公路上車流如織,日光朗照下,波光瀲滟,天水一色。人在岸上走,魚在水底游,一切都從容不迫地向前進。
最后去參觀的是胡麻營鎮的污水處理廠,作為潮河沿岸十幾處污水處理廠中的一個代表,我們注意到廠內環境干凈清幽,幾處小園內,用凈化水澆灌出的時蔬蒼翠欲滴,帶著誘人的顏色和味道。
回程的車在高速上疾馳,我的思緒也在疾馳,它生出翅翼,飛出窗外,飛回到潮河發源的那個山坳,然后順流而下。潮河水汩汩地流著,像一面時代的鏡子,折射著前方,也折射著希望,它如此激昂,又如此鮮活,向著未來,不斷奮進著……
(作者:陳寶文 推薦地區:承德)
手機掃描聽語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