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領域的集中體現,是具有鮮明社會主義性質、反映文明社會法治現代化運動規律、確證人類法治文明新形態的法治現代化的中國道路。習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內容豐富,邏輯嚴密,體系完整,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科學回答了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建立了具有原創意義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邏輯系統,因而是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理論指南。
創造性地論述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戰略地位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大社會革命,從中國的國情條件出發,成功地開辟和拓展了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分析新時代的偉大社會革命對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提出的戰略任務,對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重大時代課題進行戰略思考,從而清晰地展示了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戰略大視野。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縱觀世界法治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現代化與法治內在聯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法治現代化意味著從人治向法治的歷史變革過程,反映了國家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就是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戰略目標,實現從人治型的國家治理體系向法治型的國家治理體系的歷史性轉變,牢牢把握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構筑一個以法治現代化為基本依托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構想以及法治中國建設藍圖。這一戰略構想提出了新時代實現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兩步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開啟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法治中國的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戰略目標的提出,不僅意味著法治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且意味著法治的職能更加全面,法治的體制和機制更加健全,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已經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機構成要素。
創造性地揭示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國情條件
中國最大的國情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當代中國,作為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在整個國家和社會生活中處于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里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的”。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加強黨對國家制度與法律制度建設的領導,是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證。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獨特的法律文化傳統。在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鑄造了體現獨特民族法律品格的博大精深的法律文化。在當代中國,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有機傳承的過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最為深厚的法治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賴以形成和發展的文化沃土。
在當代錯綜復雜的全球化進程中,當代中國的法治發展保持獨立自主的法治品格,走出一條中國式的法治現代化新路,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時代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中國共產黨成立一個世紀以來,團結帶領人民獨立自主,開拓奮進,成功地開辟和拓展了自主型的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構筑了“中國奇跡”“中國之治”的堅實法治基礎,展現了自主型法治現代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超越了“西方中心主義”的法治現代化模式,開創了世界法治現代化進程的嶄新范例,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方案。
創造性地分析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內在動因
第一,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法治新需求。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新需求不斷增長。在新時代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悉心把握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新需求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是否有“獲得感”來檢驗全面依法治國的成敗得失,切實解決好法治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第二,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闡發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學說,科學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規律,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精辟指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因此,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就必須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公民有序參與民主政治與法治建設,作為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原則,通過多種途徑、機制與方式,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為開拓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境界注入強勁動力。
第三,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法治領域的突出問題,根本途徑在于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新時代的中國法治改革抓住法治工作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事關法治發展全局的突出問題和關鍵問題,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把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尺度,整體推進,突出重點,法治領域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有力推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不斷向縱深發展。(作者:公丕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理論指南
來源:學習強國 中國社會科學報 時間:2022-09-27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領域的集中體現,是具有鮮明社會主義性質、反映文明社會法治現代化運動規律、確證人類法治文明新形態的法治現代化的中國道路。習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內容豐富,邏輯嚴密,體系完整,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科學回答了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建立了具有原創意義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邏輯系統,因而是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理論指南。
創造性地論述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戰略地位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大社會革命,從中國的國情條件出發,成功地開辟和拓展了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分析新時代的偉大社會革命對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提出的戰略任務,對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重大時代課題進行戰略思考,從而清晰地展示了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戰略大視野。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縱觀世界法治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現代化與法治內在聯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法治現代化意味著從人治向法治的歷史變革過程,反映了國家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就是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戰略目標,實現從人治型的國家治理體系向法治型的國家治理體系的歷史性轉變,牢牢把握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構筑一個以法治現代化為基本依托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構想以及法治中國建設藍圖。這一戰略構想提出了新時代實現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兩步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開啟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法治中國的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戰略目標的提出,不僅意味著法治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且意味著法治的職能更加全面,法治的體制和機制更加健全,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已經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有機構成要素。
創造性地揭示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國情條件
中國最大的國情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當代中國,作為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在整個國家和社會生活中處于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里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的”。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加強黨對國家制度與法律制度建設的領導,是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證。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獨特的法律文化傳統。在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鑄造了體現獨特民族法律品格的博大精深的法律文化。在當代中國,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有機傳承的過程,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最為深厚的法治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賴以形成和發展的文化沃土。
在當代錯綜復雜的全球化進程中,當代中國的法治發展保持獨立自主的法治品格,走出一條中國式的法治現代化新路,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時代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中國共產黨成立一個世紀以來,團結帶領人民獨立自主,開拓奮進,成功地開辟和拓展了自主型的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構筑了“中國奇跡”“中國之治”的堅實法治基礎,展現了自主型法治現代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超越了“西方中心主義”的法治現代化模式,開創了世界法治現代化進程的嶄新范例,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方案。
創造性地分析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內在動因
第一,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法治新需求。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新需求不斷增長。在新時代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悉心把握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新需求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是否有“獲得感”來檢驗全面依法治國的成敗得失,切實解決好法治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第二,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闡發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學說,科學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規律,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精辟指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因此,堅持和拓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就必須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公民有序參與民主政治與法治建設,作為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原則,通過多種途徑、機制與方式,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為開拓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境界注入強勁動力。
第三,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法治領域的突出問題,根本途徑在于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新時代的中國法治改革抓住法治工作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事關法治發展全局的突出問題和關鍵問題,堅持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把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尺度,整體推進,突出重點,法治領域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有力推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不斷向縱深發展。(作者:公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