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基礎保障。《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在具體目標設置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2659公里,各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5%以上;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6萬噸/日左右,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7萬噸/日左右,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實現全覆蓋;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實施方案》提出,河北省將強化統籌規劃,提高設施利用效率,鼓勵和支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建設1至2個污水、垃圾、污泥、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多位一體”的綜合處置基地或靜脈產業園,實現資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處置、環境風險可防可控。同時,推進數字化融合,鼓勵開展城鎮廢棄物收集、貯存、交接、運輸、處置全過程智能化處理體系建設;探索設施協同處理,鼓勵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摻燒市政污泥、廚余垃圾、柵渣等廢棄物,充分發揮垃圾焚燒全覆蓋優勢,實現焚燒處理能力共用共享。
在加快補齊能力短板方面,河北省將完善污水及資源化利用設施、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設施、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等建設。
在提升建設運營水平方面,河北省將健全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市場化運行機制,營造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公正開放的市場環境。按照排污者付費、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推動的原則,引進高水平專業機構,以園區、產業基地等工業集聚區為重點,積極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推廣唐山市污水處理設施托管服務模式,并擇機在全省推廣。
此外,河北省還將強化政策支撐,建立健全保障體系,積極推行差別化排污收費,建立收費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環境基礎設施可持續運營;全面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戶垃圾計量收費,探索居民用戶按量收費,鼓勵各地創新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模式,不斷提高收繳率。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環境治理、環境服務、環保技術與裝備有關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來源:中國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2025年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實現全覆蓋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5-11
近日,河北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基礎保障。《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在具體目標設置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1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2659公里,各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5%以上;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6萬噸/日左右,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7萬噸/日左右,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實現全覆蓋;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實施方案》提出,河北省將強化統籌規劃,提高設施利用效率,鼓勵和支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建設1至2個污水、垃圾、污泥、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多位一體”的綜合處置基地或靜脈產業園,實現資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處置、環境風險可防可控。同時,推進數字化融合,鼓勵開展城鎮廢棄物收集、貯存、交接、運輸、處置全過程智能化處理體系建設;探索設施協同處理,鼓勵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摻燒市政污泥、廚余垃圾、柵渣等廢棄物,充分發揮垃圾焚燒全覆蓋優勢,實現焚燒處理能力共用共享。
在加快補齊能力短板方面,河北省將完善污水及資源化利用設施、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設施、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等建設。
在提升建設運營水平方面,河北省將健全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市場化運行機制,營造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公正開放的市場環境。按照排污者付費、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推動的原則,引進高水平專業機構,以園區、產業基地等工業集聚區為重點,積極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推廣唐山市污水處理設施托管服務模式,并擇機在全省推廣。
此外,河北省還將強化政策支撐,建立健全保障體系,積極推行差別化排污收費,建立收費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環境基礎設施可持續運營;全面落實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戶垃圾計量收費,探索居民用戶按量收費,鼓勵各地創新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模式,不斷提高收繳率。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環境治理、環境服務、環保技術與裝備有關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