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志愿服務丨生態環境部組織動員志愿者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天更藍 山更綠 水更清(《中國志愿》雜志)

發布日期:2022-03-13 17:27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重要任務,按照黨中央關于志愿服務的決策部署,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著力發揮志愿者在共建美麗中國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強頂層設計 完善制度保障

志愿服務是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生態環境部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有效激發了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領導高度重視,全面部署推動。為全面構建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大格局,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印發《“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將“志愿服務行動”列入“十四五”時期“十大專項行動”,擺在重要位置。2021年六五環境日,生態環境部和中央文明辦聯合舉辦“生態文明,志愿同行”主題論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論壇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工作,壯大志愿者隊伍、豐富內容形式、打造品牌項目、提升管理水平,著力發動志愿者積極參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宣講、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生態環境社會監督、綠色低碳實踐等重點工作,助力實現從“要我環?!钡健拔乙h保”的根本轉變。 

出臺專門文件,強化制度規范。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刻變革大背景下,做好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頂層設計,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聯合編制印發《關于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這份全國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行動的綱領性文件,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內容形式、隊伍建設、服務管理和保障措施6個方面,系統明確了如何做好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基本問題,強調堅持統籌推進、加強跨部門交流溝通,逐步建立由生態環境部門與文明辦牽頭,民政、教育、共青團、婦聯及相關單位參與的協同工作機制,著眼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大格局。

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參與主體涉及面廣。既需要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群廣泛參與,也需要生態環境專業人才共同參與。為擴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隊伍,增強志愿者對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歸屬感、認同感,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建立激勵保障機制,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用餐、交通、通訊等基本保障,為志愿者購買保險。除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外,各地還通過成立基金會、行業協會等方式爭取企業資助,向社會募集志愿服務資金。如重慶市建立志愿者保險保障制度、志愿服務嘉許激勵制度,每年推選“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最美守護青山志愿者”等先進典型,給予適當獎勵,鼓勵人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讓參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成為自覺行動。

加強隊伍建設 提升工作水平

生態環境部大力動員和引導環保社會組織以及廣大志愿者,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綠色發展和健康生活方式。

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生態環境部大力鼓勵、倡導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發揮專業優勢,聯合其他部門建立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隊伍,為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提供渠道、搭建平臺。青年志愿者表現尤為突出,生態環境部直屬機關團委廣泛發動基層團組織開展具有生態環保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活動,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青年志愿者定期進校園開展生態環??破战逃?,在六五環境日開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爭做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湛藍”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與大連市環保志愿者協會聯合開展海灘垃圾清理活動,形成“呦呦鹿鳴”等志愿服務活動品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庭院清潔志愿服務。在各地,生態文明志愿服務隊伍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在重慶,全面建立“市級總隊+區縣分隊+若干志愿服務組織”的隊伍體系,發展分隊1000余支,累計招募注冊志愿者21萬余名,開展活動3.2萬多場次,志愿者服務時長近50萬小時。在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面向全區組建四級組織架構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守護森林草原、防治環境污染、監督禁食野味、垃圾分類和節約糧食等志愿服務活動450余次。

志愿服務組織規范發展。為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常態化、可持續發展,各地注意加強志愿服務組織的規范化與專業化建設,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有機結合。在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指導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NGO基金”,累計支持20多個省市的40多家環保社會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的地方依托生態環境部門行政力量成立環保志愿服務聯合會,或民間自發成立環保志愿者協會。各地團委建立的志愿服務組織,也把生態文明志愿服務作為重點,投入重要力量。為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一些志愿服務組織通過開設“志愿者學院”、分級設置培訓體系,加強環保志愿服務培訓;通過開發標準化項目指南和工具包等方式,擴大項目效應。各地生態文明教育場館基地、環保設施平臺,也為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組織提供了活動場所,如浙江省創建了238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成為開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陣地。

寧波市巖東節水志愿服務大隊開展“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活動。

志愿服務領域日益擴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在全國各地生態環境系統、各領域各行業和社區、鄉村、學校、企業、機關深入開展,服務領域日益擴展。依托生態環境保護專業,一批彰顯專業優勢的優質志愿服務項目不斷涌現,主要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生態環??破战逃?、環境社會調查、野生動植物和棲息地監測、生態修復、環境公益訴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在傳播綠色理念、化解環境矛盾、促進社會共治等方面充分發揮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積極作用。如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起“同飲一江水共筑綠籬笆”行動,在省內沿江八市組建長江大保護綠籬笆先鋒隊,積極參與長江生態環境調查研究、治理監督及宣傳教育,發出環境污染防治監督建議書,開展保護長江主題活動240余場次,發現污染線索210起。

截至目前,全國環境保護類志愿服務項目已超過130萬個,占到全國志愿服務項目總數的約20%。

加強協同創新 形成強大合力 

生態環境部注重加強與相關部門合作,加強對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的業務指導,加強省市縣多級聯動,著力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工作合力。

加強社會動員,匯聚建設美麗中國磅礴力量。生態環境保護是專業化的社會治理,需要發動人們積極投身到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之中,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把低碳出行、綠色消費、環境保護體現到日常工作生活細節上。在2021年“生態文明,志愿同行”論壇上,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鞠萍宣讀《青海倡議》,倡議廣大志愿者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傳者,做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者,做綠色生活方式的倡導者。生態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開展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顯示,2020年有35%的受訪者參與過環保志愿服務,大多數志愿者參與頻率每年至少1-2次。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是公眾志愿服務意愿的第二位選擇,有39.33%的群眾參與了志愿服務活動。

深圳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向小朋友介紹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

加強典型選樹,發揮生態文明志愿者榜樣作用。生態環境部通過開展生態文明志愿者選樹活動,大力表彰先進典型,廣泛推廣先進經驗。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每年推選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有效動員了社會各方面力量。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從繁華都市到沙漠戈壁,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中。如,2021年獲評“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的鐘叢榮,雖然是重慶市3家企業的老總,但他堅持8年義務撿拾垃圾,累計時長近2000天,向近10萬人宣傳環保理念。中華對角羚(青海湖)保護地主任葛玉修,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拍攝到中華對角羚的攝影家,他常年攜帶印有中華對角羚的明信片,送給每一位遇到的人,以這種方式默默從事保護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志愿服務行動。

加強技術創新,助力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發展。技術創新是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近年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搭乘高科技快車,結出不少技術創新和實踐成果。如被評為全國“2021年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的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采用線上720度全景拍攝,借助數字媒體技術,制作全景VR,通過指尖漫游、“云”參觀、步入式體驗環境監測設施,增強了人們的生態環保體驗感,更好地引發了人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又如“蔚藍地圖”“低碳冬奧”等項目,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和科學計算方法,增強志愿服務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吸引更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踴躍參與低碳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力量,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插上了科技創新的翅膀。

來源:《中國志愿》雜志、生態環境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重要任務,按照黨中央關于志愿服務的決策部署,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著力發揮志愿者在共建美麗中國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加強頂層設計 完善制度保障

志愿服務是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生態環境部通過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有效激發了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領導高度重視,全面部署推動。為全面構建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大格局,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印發《“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將“志愿服務行動”列入“十四五”時期“十大專項行動”,擺在重要位置。2021年六五環境日,生態環境部和中央文明辦聯合舉辦“生態文明,志愿同行”主題論壇,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論壇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工作,壯大志愿者隊伍、豐富內容形式、打造品牌項目、提升管理水平,著力發動志愿者積極參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宣講、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生態環境社會監督、綠色低碳實踐等重點工作,助力實現從“要我環?!钡健拔乙h?!钡母巨D變。 

出臺專門文件,強化制度規范。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刻變革大背景下,做好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頂層設計,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聯合編制印發《關于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這份全國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行動的綱領性文件,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內容形式、隊伍建設、服務管理和保障措施6個方面,系統明確了如何做好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基本問題,強調堅持統籌推進、加強跨部門交流溝通,逐步建立由生態環境部門與文明辦牽頭,民政、教育、共青團、婦聯及相關單位參與的協同工作機制,著眼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大格局。

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參與主體涉及面廣。既需要不同年齡、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群廣泛參與,也需要生態環境專業人才共同參與。為擴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隊伍,增強志愿者對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歸屬感、認同感,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建立激勵保障機制,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用餐、交通、通訊等基本保障,為志愿者購買保險。除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外,各地還通過成立基金會、行業協會等方式爭取企業資助,向社會募集志愿服務資金。如重慶市建立志愿者保險保障制度、志愿服務嘉許激勵制度,每年推選“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最美守護青山志愿者”等先進典型,給予適當獎勵,鼓勵人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讓參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成為自覺行動。

加強隊伍建設 提升工作水平

生態環境部大力動員和引導環保社會組織以及廣大志愿者,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綠色發展和健康生活方式。

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生態環境部大力鼓勵、倡導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發揮專業優勢,聯合其他部門建立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隊伍,為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提供渠道、搭建平臺。青年志愿者表現尤為突出,生態環境部直屬機關團委廣泛發動基層團組織開展具有生態環保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活動,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青年志愿者定期進校園開展生態環保科普教育,在六五環境日開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爭做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湛藍”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與大連市環保志愿者協會聯合開展海灘垃圾清理活動,形成“呦呦鹿鳴”等志愿服務活動品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庭院清潔志愿服務。在各地,生態文明志愿服務隊伍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在重慶,全面建立“市級總隊+區縣分隊+若干志愿服務組織”的隊伍體系,發展分隊1000余支,累計招募注冊志愿者21萬余名,開展活動3.2萬多場次,志愿者服務時長近50萬小時。在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面向全區組建四級組織架構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守護森林草原、防治環境污染、監督禁食野味、垃圾分類和節約糧食等志愿服務活動450余次。

志愿服務組織規范發展。為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常態化、可持續發展,各地注意加強志愿服務組織的規范化與專業化建設,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與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有機結合。在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指導下,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設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NGO基金”,累計支持20多個省市的40多家環保社會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的地方依托生態環境部門行政力量成立環保志愿服務聯合會,或民間自發成立環保志愿者協會。各地團委建立的志愿服務組織,也把生態文明志愿服務作為重點,投入重要力量。為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一些志愿服務組織通過開設“志愿者學院”、分級設置培訓體系,加強環保志愿服務培訓;通過開發標準化項目指南和工具包等方式,擴大項目效應。各地生態文明教育場館基地、環保設施平臺,也為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組織提供了活動場所,如浙江省創建了238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成為開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陣地。

寧波市巖東節水志愿服務大隊開展“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活動。

志愿服務領域日益擴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在全國各地生態環境系統、各領域各行業和社區、鄉村、學校、企業、機關深入開展,服務領域日益擴展。依托生態環境保護專業,一批彰顯專業優勢的優質志愿服務項目不斷涌現,主要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生態環??破战逃h境社會調查、野生動植物和棲息地監測、生態修復、環境公益訴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在傳播綠色理念、化解環境矛盾、促進社會共治等方面充分發揮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積極作用。如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發起“同飲一江水共筑綠籬笆”行動,在省內沿江八市組建長江大保護綠籬笆先鋒隊,積極參與長江生態環境調查研究、治理監督及宣傳教育,發出環境污染防治監督建議書,開展保護長江主題活動240余場次,發現污染線索210起。

截至目前,全國環境保護類志愿服務項目已超過130萬個,占到全國志愿服務項目總數的約20%。

加強協同創新 形成強大合力 

生態環境部注重加強與相關部門合作,加強對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的業務指導,加強省市縣多級聯動,著力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的工作合力。

加強社會動員,匯聚建設美麗中國磅礴力量。生態環境保護是專業化的社會治理,需要發動人們積極投身到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之中,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把低碳出行、綠色消費、環境保護體現到日常工作生活細節上。在2021年“生態文明,志愿同行”論壇上,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鞠萍宣讀《青海倡議》,倡議廣大志愿者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傳者,做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者,做綠色生活方式的倡導者。生態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開展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顯示,2020年有35%的受訪者參與過環保志愿服務,大多數志愿者參與頻率每年至少1-2次。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是公眾志愿服務意愿的第二位選擇,有39.33%的群眾參與了志愿服務活動。

深圳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向小朋友介紹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

加強典型選樹,發揮生態文明志愿者榜樣作用。生態環境部通過開展生態文明志愿者選樹活動,大力表彰先進典型,廣泛推廣先進經驗。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每年推選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有效動員了社會各方面力量。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從繁華都市到沙漠戈壁,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中。如,2021年獲評“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的鐘叢榮,雖然是重慶市3家企業的老總,但他堅持8年義務撿拾垃圾,累計時長近2000天,向近10萬人宣傳環保理念。中華對角羚(青海湖)保護地主任葛玉修,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拍攝到中華對角羚的攝影家,他常年攜帶印有中華對角羚的明信片,送給每一位遇到的人,以這種方式默默從事保護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志愿服務行動。

加強技術創新,助力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發展。技術創新是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近年來,生態文明志愿服務搭乘高科技快車,結出不少技術創新和實踐成果。如被評為全國“2021年十佳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的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采用線上720度全景拍攝,借助數字媒體技術,制作全景VR,通過指尖漫游、“云”參觀、步入式體驗環境監測設施,增強了人們的生態環保體驗感,更好地引發了人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又如“蔚藍地圖”“低碳冬奧”等項目,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和科學計算方法,增強志愿服務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吸引更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踴躍參與低碳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力量,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插上了科技創新的翅膀。

來源:《中國志愿》雜志、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