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央視《焦點訪談》)

發布日期:2022-03-12 16:43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我們先來看最近公布的一組數字,2021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天更藍了,空氣更好了,這也是大家直觀的感受。2018年,我國提出要用三年的時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現在,污染防治攻堅戰還在持續深入進行。而在提出“雙碳”戰略之后,我國生態建設與發展的關系又該如何處理今年的兩會上,這也是個熱門話題。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團組,與代表委員面對面共商國是,其中,生態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賈潤安說:“向總書記匯報的是下一步怎么實現煤化工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聽完內蒙古代表團人大代表的發言,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傾聽了總書記的囑托,代表們更堅定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

全國人大代表趙會杰說:“總書記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在山上見縫插針搞綠化,發展經濟林產業,這些都實現了致富和生態雙豐收。”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幾年參加團組審議時多次談起的話題。2021年的全國兩會上,孔慶菊代表用幾張野生動物的照片,向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的習近平總書記展示了近年來當地生態保護的成效。習近平隨后指出,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負責。

全國人大代表孔慶菊說:“當時覺得特別激動,總書記的話真正說到我們心里去了。給我們做好青海省生態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他的殷殷囑托必將能化作做好青海省生態環境工作的行動。”

2021年10月,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在今年兩會前,孔慶菊專門又去了三江源國家公園調研。車輛行駛在公路上,不時能遇見藏野驢、藏原羚、狼等野生動物。在三江源,孔慶菊和國家公園的生態管護員一起參與了生態巡邏。

孔慶菊代表在調研中了解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現有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僅瑪多縣黃河鄉就設置了700多名生態管護員的公益崗位。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江源各族人民與山水相融、與生靈共處、與草木共生。牧民們從生態利用者變為生態守護者和獲益者。

全國人大代表孔慶菊說:“這次調研中我明顯感覺到,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的體制機制非常好。我也希望,這種好的經驗和做法,以及好的體制機制能夠為建立青海湖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有所借鑒,帶來更多更大的幫助。”

在近五年的兩會上,“生態文明”可以說一直是總書記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三大“保衛戰”是最核心的關鍵詞。2018年,他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再次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進行,中國的生態治理發生了一場深刻的巨變。很多代表、委員也都參與其中,見證了這個巨變。全國人大代表溫菲是江西一家鋼鐵企業負責環保的技術人員。從2016年到2021年,他所在的企業投入了近12億元用于環保設施的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溫菲說:“國家標準氮氧化物是30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是200毫克/立方米,顆粒物是50毫克/立方米。通過我們的改造,二氧化硫控制在35毫克/立方米以內,顆粒物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內,甚至只有5到6左右,這個超低排放的指標在全國都是比較先進的。”

溫菲所在的這家鋼鐵企業不僅實現了超低排放,還建成了生態森林旅游工廠項目18項,現在是一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游客們可以在這里回溯企業成長的歷史,近距離接觸鋼鐵是怎么煉成的生產工藝,還可以欣賞動物,感受鳥語花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鋼鐵企業變成了旅游景區。然而,這條路也并非一帆風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爬坡過坎需要定力。以長江大保護為例,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沿岸地區考察時多次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只有堅持才有成果,來自長江流域的代表委員對此深有感觸。

全國政協委員潘碧靈說:“從水環境這個角度來講,洞庭湖總磷的濃度‘十三五’下降了43.8%,湘資沅澧四水包括長江干流也是連續兩年水質已經達到了二類或者二類水以上了,應該說是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從長江大保護到黃河流域的保護,從空氣、土壤到水域,2017年以來,我國的生態環境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數據來說話。

以大家前幾年爭相搶購的一件神器——空氣凈化器為例。全國空氣凈化器的銷售數量從2017年的669萬臺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221萬臺。

而與此同時,我國環境監測相關的設備銷售量逐年走高,從2017年的56575臺,上升到2020年的近10萬臺。2017年以來,我國新增污水處理廠545家,新增污水處理管道13萬公里,相當于繞著地球跑3圈半,污水處理能力每日達到20254萬立方米。

這五年藍天越來越多,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平均優良天數從284天上升到319天。地表水的質量變化也“肉眼可見”。隨著優良水體的增加,2017年,我們有67.9%的河流能夠游泳,而現在接近85%的河流都具備了下水的條件。

變化體現在數據中,也體現在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中。全國政協委員萬捷連續十五年參加兩會,每年他都會提交有關生態保護的提案。提案的內容在變,而生態保護的內涵也不斷在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萬捷說:“我過去的提案很多都是關于大氣污染治理土壤和地表水治理方面的,今年有一個關于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和廢棄物再利用方面的提案。從提案的轉換也可以看到,國家在環境保護的治理和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全國人大代表薛景霞說:“觀念上確立了生態優先的主體地位,在制度上不斷完善并嚴格實踐,在科技創新上加大研發力度并推動產業升級,就一定能夠實現綠色發展。”

2020年底,我國三大生態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習近平總書記仍然持續關注著生態建設,并為下一步的工作繼續謀劃思路。2020年,我國正式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計劃,中國的綠色能源隨即加快了發展的速度。

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這一提法引發很多代表委員的深入思考。

全國人大代表張雷說:“這次國家提出要在西北的荒漠戈壁上面建設大規模風電光伏發電基地,這就是一個先立的充分體現。除了西電東輸,更關鍵的也可以在當地把發展零碳產業園,通過充分地把東部的高載能產業轉移用綠電來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雷健坤說:“總書記的這些論述為我們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方面,我們要端穩‘老飯碗’,積極推進傳統煤電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新飯碗’,深入實施生態筑基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真正讓資源型城市實現綠色低碳的一個蝶變發展。”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綠色轉型,并非一蹴而就”,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功,才能探索出綠色生態與發展的協調之路。春天,是綠色再度刷新的季節,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1%,近年來,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

全國人大代表秦光蔚說:“我先給你們看幾張照片。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它有6.8萬畝森林,這景色真的好看。最重要的是,這里幾十年前還是一片鹽堿荒灘,現在又實現了‘從賣樹木到賣風景’的轉換,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4A級景區,綠水青山真的變成金山銀山。”

3月12日是植樹節。我國從南到北又將種下更多的樹苗。一個更加美麗、綠色的中國值得期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國家的發展規劃中,綠色已經成為鮮明的底色;在人民群眾的心里,藍天碧水已經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新時代的中國一定會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來源:央視《焦點訪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我們先來看最近公布的一組數字,2021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5%,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天更藍了,空氣更好了,這也是大家直觀的感受。2018年,我國提出要用三年的時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現在,污染防治攻堅戰還在持續深入進行。而在提出“雙碳”戰略之后,我國生態建設與發展的關系又該如何處理今年的兩會上,這也是個熱門話題。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團組,與代表委員面對面共商國是,其中,生態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賈潤安說:“向總書記匯報的是下一步怎么實現煤化工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聽完內蒙古代表團人大代表的發言,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傾聽了總書記的囑托,代表們更堅定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

全國人大代表趙會杰說:“總書記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在山上見縫插針搞綠化,發展經濟林產業,這些都實現了致富和生態雙豐收。”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幾年參加團組審議時多次談起的話題。2021年的全國兩會上,孔慶菊代表用幾張野生動物的照片,向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的習近平總書記展示了近年來當地生態保護的成效。習近平隨后指出,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負責。

全國人大代表孔慶菊說:“當時覺得特別激動,總書記的話真正說到我們心里去了。給我們做好青海省生態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他的殷殷囑托必將能化作做好青海省生態環境工作的行動。”

2021年10月,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在今年兩會前,孔慶菊專門又去了三江源國家公園調研。車輛行駛在公路上,不時能遇見藏野驢、藏原羚、狼等野生動物。在三江源,孔慶菊和國家公園的生態管護員一起參與了生態巡邏。

孔慶菊代表在調研中了解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現有面積19.07萬平方公里,僅瑪多縣黃河鄉就設置了700多名生態管護員的公益崗位。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江源各族人民與山水相融、與生靈共處、與草木共生。牧民們從生態利用者變為生態守護者和獲益者。

全國人大代表孔慶菊說:“這次調研中我明顯感覺到,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的體制機制非常好。我也希望,這種好的經驗和做法,以及好的體制機制能夠為建立青海湖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有所借鑒,帶來更多更大的幫助。”

在近五年的兩會上,“生態文明”可以說一直是總書記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三大“保衛戰”是最核心的關鍵詞。2018年,他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再次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進行,中國的生態治理發生了一場深刻的巨變。很多代表、委員也都參與其中,見證了這個巨變。全國人大代表溫菲是江西一家鋼鐵企業負責環保的技術人員。從2016年到2021年,他所在的企業投入了近12億元用于環保設施的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溫菲說:“國家標準氮氧化物是30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是200毫克/立方米,顆粒物是50毫克/立方米。通過我們的改造,二氧化硫控制在35毫克/立方米以內,顆粒物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內,甚至只有5到6左右,這個超低排放的指標在全國都是比較先進的。”

溫菲所在的這家鋼鐵企業不僅實現了超低排放,還建成了生態森林旅游工廠項目18項,現在是一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游客們可以在這里回溯企業成長的歷史,近距離接觸鋼鐵是怎么煉成的生產工藝,還可以欣賞動物,感受鳥語花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鋼鐵企業變成了旅游景區。然而,這條路也并非一帆風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爬坡過坎需要定力。以長江大保護為例,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沿岸地區考察時多次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只有堅持才有成果,來自長江流域的代表委員對此深有感觸。

全國政協委員潘碧靈說:“從水環境這個角度來講,洞庭湖總磷的濃度‘十三五’下降了43.8%,湘資沅澧四水包括長江干流也是連續兩年水質已經達到了二類或者二類水以上了,應該說是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從長江大保護到黃河流域的保護,從空氣、土壤到水域,2017年以來,我國的生態環境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數據來說話。

以大家前幾年爭相搶購的一件神器——空氣凈化器為例。全國空氣凈化器的銷售數量從2017年的669萬臺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221萬臺。

而與此同時,我國環境監測相關的設備銷售量逐年走高,從2017年的56575臺,上升到2020年的近10萬臺。2017年以來,我國新增污水處理廠545家,新增污水處理管道13萬公里,相當于繞著地球跑3圈半,污水處理能力每日達到20254萬立方米。

這五年藍天越來越多,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平均優良天數從284天上升到319天。地表水的質量變化也“肉眼可見”。隨著優良水體的增加,2017年,我們有67.9%的河流能夠游泳,而現在接近85%的河流都具備了下水的條件。

變化體現在數據中,也體現在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中。全國政協委員萬捷連續十五年參加兩會,每年他都會提交有關生態保護的提案。提案的內容在變,而生態保護的內涵也不斷在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萬捷說:“我過去的提案很多都是關于大氣污染治理土壤和地表水治理方面的,今年有一個關于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和廢棄物再利用方面的提案。從提案的轉換也可以看到,國家在環境保護的治理和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全國人大代表薛景霞說:“觀念上確立了生態優先的主體地位,在制度上不斷完善并嚴格實踐,在科技創新上加大研發力度并推動產業升級,就一定能夠實現綠色發展。”

2020年底,我國三大生態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習近平總書記仍然持續關注著生態建設,并為下一步的工作繼續謀劃思路。2020年,我國正式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計劃,中國的綠色能源隨即加快了發展的速度。

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這一提法引發很多代表委員的深入思考。

全國人大代表張雷說:“這次國家提出要在西北的荒漠戈壁上面建設大規模風電光伏發電基地,這就是一個先立的充分體現。除了西電東輸,更關鍵的也可以在當地把發展零碳產業園,通過充分地把東部的高載能產業轉移用綠電來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雷健坤說:“總書記的這些論述為我們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方面,我們要端穩‘老飯碗’,積極推進傳統煤電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新飯碗’,深入實施生態筑基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真正讓資源型城市實現綠色低碳的一個蝶變發展。”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綠色轉型,并非一蹴而就”,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功,才能探索出綠色生態與發展的協調之路。春天,是綠色再度刷新的季節,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1%,近年來,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

全國人大代表秦光蔚說:“我先給你們看幾張照片。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人工平原森林——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它有6.8萬畝森林,這景色真的好看。最重要的是,這里幾十年前還是一片鹽堿荒灘,現在又實現了‘從賣樹木到賣風景’的轉換,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4A級景區,綠水青山真的變成金山銀山。”

3月12日是植樹節。我國從南到北又將種下更多的樹苗。一個更加美麗、綠色的中國值得期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國家的發展規劃中,綠色已經成為鮮明的底色;在人民群眾的心里,藍天碧水已經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新時代的中國一定會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來源:央視《焦點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