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華北明珠”重放異彩 白洋淀淀區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

發布日期:2022-03-01 18:53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3月1日,記者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河北省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河北省大力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淀區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為1988年白洋淀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實現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跨越性突破,“華北明珠”重放異彩,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圖片


據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馮軍會介紹,2018年以前白洋淀處于劣Ⅴ類-Ⅴ類重污染狀態,自2019年起實現了由Ⅴ類到全面Ⅳ類局部Ⅲ類、再到2021年全淀Ⅲ類“三年三個臺階”的連續突破,改善速度之快開創全國先例。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水生態取得了明顯改觀,白洋淀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多年不見蹤跡的鱸魚、鳑鲏魚、黑魚又重新出現了!如今的白洋淀碧波蕩漾,環雄安新區林帶綠意蔥蘢,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2021年,圍繞白洋淀流域Ⅲ類水目標,我省統籌實施了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淀區內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河道整治、生態補水等九大類66項治理工程,加快推動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系統治理、協同治理。

工業污染治理全域推進。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否決19個不合要求的建設項目,流域內852家重點涉水企業全部安裝污水在線監控設施。完成白洋淀流域釀造、制藥、印染、紡織、制革、造紙六個行業涉水企業清潔化改造,2021年組織推進白洋淀流域六個行業外496家涉水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

城鎮污染治理補足短板。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推進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截至2021年,完成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738處雨污混錯接改造,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大大提高。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在流域設市城市系統化推動構建具有緩沖、滯留、凈化、利用的城市地表徑流面源污染防控體系。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全面覆蓋。截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沿線(不含雄安新區)852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雄安新區全域576個村莊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入淀河流沿線村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加強種植面源防治,雄安新區沿河沿淀1000米范圍內和上游入淀河流干流河道管理范圍外延15米內全部嚴禁施用化肥、農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上游流域入淀河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全面限養,禁止新增和改擴建規模養殖場,雄安新區累計關停5112家畜禽養殖場(戶),規模養殖場全部退出。


內源污染治理探索創新。穩妥推進生態清淤,全域推進村莊治理,103個淀中村、淀邊村實施污水垃圾廁所一體化綜合治理,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全運維全管護,39個淀中村59座生活污水處理站尾水全部導出淀外資源化利用,確保不讓一滴污水入淀。常態推進水生植物污染治理,深入推進旅游污染治理,強化船舶污染治理,原有1328艘燃油運營船舶全部回購停用,新增旅游船舶全部使用清潔能源并配備污水和垃圾收儲設施。

河道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完善入河入淀排污口在線監測體系,在白洋淀流域入河排污口安裝在線監測設施60臺套。建立“河北省入河入淀排污口管理系統”,建立電子檔案,繪制電子清單地圖,建立排污口與受納水體的響應關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開展河湖“清四亂”,狠抓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四亂”整治,截至2021年,共清理亂占3.8萬平方米、清理垃圾47.9萬立方米、清理違建56.2萬平方米。

生態修復全面實施。截至2021年,新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淀15.05萬畝、旱田退耕還淀11.9萬畝;白洋淀流域共建設人工濕地6個,建設生態緩沖帶3個,其中府河濕地項目4.23平方公里、日處理能力25萬噸,是北方最大功能濕地。加快推進生態系統恢復。截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累計造林240多萬畝,實施增殖放流,淀區放流苗種2.7億單位以上。提升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實施外來物種防范,維護白洋淀生態系統完整性、自然性、原真性。白洋淀鳑鲏魚、黑魚、嘎魚等指示魚類重現,野生鳥類總量達230種。全面完成唐河污水庫修復治理。

區域聯防機制逐步完善。加強雄安新區與上游聯控,加強雄安新區與下游聯動,建立省際聯防聯控聯治大格局。加強與北京、山西省溝通協作,省市縣多層面簽訂框架協議,持續深化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信息共享、定期會商、聯動執法等合作。北京、山西入省境斷面全面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

來源:燕趙都市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3月1日,記者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河北省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河北省大力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淀區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為1988年白洋淀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實現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跨越性突破,“華北明珠”重放異彩,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圖片


據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馮軍會介紹,2018年以前白洋淀處于劣Ⅴ類-Ⅴ類重污染狀態,自2019年起實現了由Ⅴ類到全面Ⅳ類局部Ⅲ類、再到2021年全淀Ⅲ類“三年三個臺階”的連續突破,改善速度之快開創全國先例。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水生態取得了明顯改觀,白洋淀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多年不見蹤跡的鱸魚、鳑鲏魚、黑魚又重新出現了!如今的白洋淀碧波蕩漾,環雄安新區林帶綠意蔥蘢,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2021年,圍繞白洋淀流域Ⅲ類水目標,我省統籌實施了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淀區內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河道整治、生態補水等九大類66項治理工程,加快推動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系統治理、協同治理。

工業污染治理全域推進。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否決19個不合要求的建設項目,流域內852家重點涉水企業全部安裝污水在線監控設施。完成白洋淀流域釀造、制藥、印染、紡織、制革、造紙六個行業涉水企業清潔化改造,2021年組織推進白洋淀流域六個行業外496家涉水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

城鎮污染治理補足短板。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推進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截至2021年,完成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738處雨污混錯接改造,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大大提高。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在流域設市城市系統化推動構建具有緩沖、滯留、凈化、利用的城市地表徑流面源污染防控體系。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全面覆蓋。截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沿線(不含雄安新區)852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雄安新區全域576個村莊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入淀河流沿線村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加強種植面源防治,雄安新區沿河沿淀1000米范圍內和上游入淀河流干流河道管理范圍外延15米內全部嚴禁施用化肥、農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上游流域入淀河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全面限養,禁止新增和改擴建規模養殖場,雄安新區累計關停5112家畜禽養殖場(戶),規模養殖場全部退出。


內源污染治理探索創新。穩妥推進生態清淤,全域推進村莊治理,103個淀中村、淀邊村實施污水垃圾廁所一體化綜合治理,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全運維全管護,39個淀中村59座生活污水處理站尾水全部導出淀外資源化利用,確保不讓一滴污水入淀。常態推進水生植物污染治理,深入推進旅游污染治理,強化船舶污染治理,原有1328艘燃油運營船舶全部回購停用,新增旅游船舶全部使用清潔能源并配備污水和垃圾收儲設施。

河道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完善入河入淀排污口在線監測體系,在白洋淀流域入河排污口安裝在線監測設施60臺套。建立“河北省入河入淀排污口管理系統”,建立電子檔案,繪制電子清單地圖,建立排污口與受納水體的響應關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開展河湖“清四亂”,狠抓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四亂”整治,截至2021年,共清理亂占3.8萬平方米、清理垃圾47.9萬立方米、清理違建56.2萬平方米。

生態修復全面實施。截至2021年,新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淀15.05萬畝、旱田退耕還淀11.9萬畝;白洋淀流域共建設人工濕地6個,建設生態緩沖帶3個,其中府河濕地項目4.23平方公里、日處理能力25萬噸,是北方最大功能濕地。加快推進生態系統恢復。截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累計造林240多萬畝,實施增殖放流,淀區放流苗種2.7億單位以上。提升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實施外來物種防范,維護白洋淀生態系統完整性、自然性、原真性。白洋淀鳑鲏魚、黑魚、嘎魚等指示魚類重現,野生鳥類總量達230種。全面完成唐河污水庫修復治理。

區域聯防機制逐步完善。加強雄安新區與上游聯控,加強雄安新區與下游聯動,建立省際聯防聯控聯治大格局。加強與北京、山西省溝通協作,省市縣多層面簽訂框架協議,持續深化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信息共享、定期會商、聯動執法等合作。北京、山西入省境斷面全面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