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干凈整潔,道路旁的綠化帶、護欄、路沿石也被打掃得干干凈凈。這是日前記者在邯鄲趙王大街、中華大街等街道看到的景象。
近年來,邯鄲市堅持把揚塵治理作為改善空氣質量的主要突破口,強化PM2.5與PM10協同治理,PM10濃度連續五年持續下降,由2017年14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78微克/立方米,降幅46.8%。特別是2021年,PM10濃度同比下降23.5%,下降率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正排第1。
突出行業治理,實施精準治塵
握指成拳才能更有力量。該市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均成立揚塵治理專班,既各自為戰,又分工協作,持續開展揚塵治理攻堅行動。2021年,先后對全市1444公里干線公路兩側停車場(物流園區)開展揚塵集中整治,共排查出329家停車場(物流園區),對不符合要求的246家予以取締,保留了83處,實現停車場有圍墻、場地全硬化、出入全沖洗。
“三色”監管獎優罰劣。該市對施工工地,在嚴格落實揚塵治理“八條標準”基礎上,實施“綠、黃、紅”三色差別化監管,并動態調整,對管控不力的市場主體,納入建設行業信用信息“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引導主體自覺落實揚塵防治責任。目前,共有掛綠牌建筑工地246處,掛黃牌建筑工地14處,掛紅牌建筑工地25處。
大街小巷無死角。該市對城市道路,嚴格落實“雙五雙十”和“六凈六無”標準,主次干道“兩天一沖刷、每天三洗掃兩灑水”,支路小巷“每周兩沖刷、每天兩洗掃”,對行道樹木每周沖洗,機掃保潔達到100%,并對路牙石根部等機掃死角死面實施人工輔助保潔。對國省干線。在市主城區出入口及周邊重要干線公路路段每日三次“三機一體”作業。通過強化行業治理,邯鄲市PM10濃度2020年全國倒3,2021年全國倒21,退出全國后二十,一舉扭轉了2017-2019年連續三年PM10濃度全國倒一的被動局面。今年1月份,邯鄲市PM10濃度全國倒22。
“按圖索驥”治理,實施科技治塵
近日,根據遙感衛星拍攝,邯鄲市發現邯鄲熱電廠東部231畝儲灰場存在揚塵問題。對此,該市及時將有關信息移交給責任單位,對裸露的地塊采用仿真草坪進行高標準苫蓋。
自2019年起,該市在全省率先利用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對市主城區及周邊區域每年進行一次遙感拍攝識別,自動標定裸土裸地及垃圾堆場坐標、面積,對每個地塊明確責任單位和整改期限,由治理部門“按圖索驥”逐地塊實施治理。三年來,共治理裸土裸地、垃圾堆、春白地829個,面積1728.2公頃。
同時,該市積極開展道路積塵負荷走航監測。聘用第三方專業團隊,通過監測道路積塵負荷數據來檢驗道路保潔成效,明確了道路清掃合格標準,定期通報各縣(市、區)道路積塵負荷情況。2021年,在原有的7個縣(區)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走航范圍,覆蓋了11個重點縣(市、區)及107、309和邯臨路等國省干道,全年共走航3630條道路,累計監測3.6萬公里,整體合格率達到85%。此外,對重點工業企業廠界開展200余次走航監測,進一步溯源工業企業揚塵污染源。
此外,該市對全市在建項目工地拉網式排查,530個工地全部安裝PM10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并與生態環境、建設部門聯網,建成全市揚塵監控平臺,一工地一檔案,實施清單管理。
渣土車點小污染大,流動性強,不易監管。對此,該市對渣土車實施全程定位監控。生態環境、建設、城管執法、公安四部門聯防聯治,共享監管臺賬,共同審核確定渣土車運輸時間和路線。運輸時間由夜間調整為白天運輸,限定渣土車行駛速度,市主城區環路不超過60km/h,市內道路不超過45km/h。主城區663輛渣土車全部加裝衛星定位系統和行駛記錄儀,實時上傳數據,全程監控車輛運行時間、區域、時速、路線等,對私自啟動渣土車運行的,平臺自動報警,實現精細管控、高效監管。
夯實各方責任,實施鐵腕治塵
2月13日上午八點,監測平臺顯示,肥鄉區中心醫院項目出現高值點位。該市生態環境局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給肥鄉區,該區分局迅速對該點位及其周邊進行了排查處理。
該市堅持每日兩必查,即對重點區域建筑工地,道路、市政施工等重點揚塵源每日必查;對監控平臺推送的前20名高值PM10工地每日必查。生態環境執法和建設執法雙線發力,聯合開展多輪次執法專項行動,2021年,全市因揚塵問題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1784個(次),停工整改項目216個(次),處罰問題項目112個,罰款343萬元。
輿論的力量是無窮的。該市充分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在市級主要媒體開辟專欄,聯合新聞媒體開展8次揚塵“督訪行”活動,在邯鄲電視臺播放2期揚塵污染報道,對重點揚塵問題公開曝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共鳴。
獎優罰劣才能激發積極性。該市創新制定揚塵問題量化問責辦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并重,既突出對各縣(市、區)PM10指標單獨考核,定期通報排名,又把揚塵問題整改作為責任落實的評價依據,對揚塵問題日統計提醒、周通報預警、月約談問責,2021年,共計入揚塵量化問題5317個,約談2名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問責科級干部16人。
來源:冀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各地頭條 | 精準齊發力 山水“無塵泥” 邯鄲多措并舉治揚塵成效明顯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2-21
路面干凈整潔,道路旁的綠化帶、護欄、路沿石也被打掃得干干凈凈。這是日前記者在邯鄲趙王大街、中華大街等街道看到的景象。
近年來,邯鄲市堅持把揚塵治理作為改善空氣質量的主要突破口,強化PM2.5與PM10協同治理,PM10濃度連續五年持續下降,由2017年14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78微克/立方米,降幅46.8%。特別是2021年,PM10濃度同比下降23.5%,下降率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正排第1。
突出行業治理,實施精準治塵
握指成拳才能更有力量。該市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均成立揚塵治理專班,既各自為戰,又分工協作,持續開展揚塵治理攻堅行動。2021年,先后對全市1444公里干線公路兩側停車場(物流園區)開展揚塵集中整治,共排查出329家停車場(物流園區),對不符合要求的246家予以取締,保留了83處,實現停車場有圍墻、場地全硬化、出入全沖洗。
“三色”監管獎優罰劣。該市對施工工地,在嚴格落實揚塵治理“八條標準”基礎上,實施“綠、黃、紅”三色差別化監管,并動態調整,對管控不力的市場主體,納入建設行業信用信息“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引導主體自覺落實揚塵防治責任。目前,共有掛綠牌建筑工地246處,掛黃牌建筑工地14處,掛紅牌建筑工地25處。
大街小巷無死角。該市對城市道路,嚴格落實“雙五雙十”和“六凈六無”標準,主次干道“兩天一沖刷、每天三洗掃兩灑水”,支路小巷“每周兩沖刷、每天兩洗掃”,對行道樹木每周沖洗,機掃保潔達到100%,并對路牙石根部等機掃死角死面實施人工輔助保潔。對國省干線。在市主城區出入口及周邊重要干線公路路段每日三次“三機一體”作業。通過強化行業治理,邯鄲市PM10濃度2020年全國倒3,2021年全國倒21,退出全國后二十,一舉扭轉了2017-2019年連續三年PM10濃度全國倒一的被動局面。今年1月份,邯鄲市PM10濃度全國倒22。
“按圖索驥”治理,實施科技治塵
近日,根據遙感衛星拍攝,邯鄲市發現邯鄲熱電廠東部231畝儲灰場存在揚塵問題。對此,該市及時將有關信息移交給責任單位,對裸露的地塊采用仿真草坪進行高標準苫蓋。
自2019年起,該市在全省率先利用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對市主城區及周邊區域每年進行一次遙感拍攝識別,自動標定裸土裸地及垃圾堆場坐標、面積,對每個地塊明確責任單位和整改期限,由治理部門“按圖索驥”逐地塊實施治理。三年來,共治理裸土裸地、垃圾堆、春白地829個,面積1728.2公頃。
同時,該市積極開展道路積塵負荷走航監測。聘用第三方專業團隊,通過監測道路積塵負荷數據來檢驗道路保潔成效,明確了道路清掃合格標準,定期通報各縣(市、區)道路積塵負荷情況。2021年,在原有的7個縣(區)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走航范圍,覆蓋了11個重點縣(市、區)及107、309和邯臨路等國省干道,全年共走航3630條道路,累計監測3.6萬公里,整體合格率達到85%。此外,對重點工業企業廠界開展200余次走航監測,進一步溯源工業企業揚塵污染源。
此外,該市對全市在建項目工地拉網式排查,530個工地全部安裝PM10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并與生態環境、建設部門聯網,建成全市揚塵監控平臺,一工地一檔案,實施清單管理。
渣土車點小污染大,流動性強,不易監管。對此,該市對渣土車實施全程定位監控。生態環境、建設、城管執法、公安四部門聯防聯治,共享監管臺賬,共同審核確定渣土車運輸時間和路線。運輸時間由夜間調整為白天運輸,限定渣土車行駛速度,市主城區環路不超過60km/h,市內道路不超過45km/h。主城區663輛渣土車全部加裝衛星定位系統和行駛記錄儀,實時上傳數據,全程監控車輛運行時間、區域、時速、路線等,對私自啟動渣土車運行的,平臺自動報警,實現精細管控、高效監管。
夯實各方責任,實施鐵腕治塵
2月13日上午八點,監測平臺顯示,肥鄉區中心醫院項目出現高值點位。該市生態環境局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給肥鄉區,該區分局迅速對該點位及其周邊進行了排查處理。
該市堅持每日兩必查,即對重點區域建筑工地,道路、市政施工等重點揚塵源每日必查;對監控平臺推送的前20名高值PM10工地每日必查。生態環境執法和建設執法雙線發力,聯合開展多輪次執法專項行動,2021年,全市因揚塵問題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1784個(次),停工整改項目216個(次),處罰問題項目112個,罰款343萬元。
輿論的力量是無窮的。該市充分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在市級主要媒體開辟專欄,聯合新聞媒體開展8次揚塵“督訪行”活動,在邯鄲電視臺播放2期揚塵污染報道,對重點揚塵問題公開曝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共鳴。
獎優罰劣才能激發積極性。該市創新制定揚塵問題量化問責辦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并重,既突出對各縣(市、區)PM10指標單獨考核,定期通報排名,又把揚塵問題整改作為責任落實的評價依據,對揚塵問題日統計提醒、周通報預警、月約談問責,2021年,共計入揚塵量化問題5317個,約談2名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問責科級干部16人。
來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