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河北省重點工程———“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之一的塞北林場建設啟動。在方圓約1500平方公里范圍內,一代代塞北務林人建起上百萬畝綠色生態屏障,初步實現了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為當地增資源、拓財源的建設初衷。
同樣,處于上風上水的塞北林場也成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一道生態屏障。
△不毛之地成綠洲
“綠壩”鑄就京津生態屏障
從塞北林場向南眺望,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就坐落在蒼翠的層巒疊嶂中。
走進塞北林場韭菜溝水蝕沙化治理示范區,你不會想到,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不毛之地。
該示范區位于沽源縣長梁鄉韭菜溝、豐源店鄉太平營等9個自然村,平均海拔1650米,年降雨量300毫米至400毫米,是潮白河上游的黑河發源地。
李文立,張家口市塞北林場生產經營科科長。據他介紹,過去這里由于超載放牧和過度開荒,林草植被破壞殆盡,土地嚴重退化,再加上山高、坡陡、水蝕沙化嚴重,村民的生產生活難以維持。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縣政府的幫助下,村民搬出生活多年的家園,遷徙他處,成為沽源縣歷史上第一批生態移民。從2001年開始,塞北林場用了4年時間在此開展大規模工程建設,對所有荒山、荒地和耕地進行了綠化,這塊不毛之地披上綠裝。
韭菜溝水蝕沙化治理示范區是塞北林場建設項目,塞北林場建設項目是河北省重點工程———“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之一,從1999年啟動,整個項目位于壩上高原與壩下山區過渡地帶,在內蒙古高原錫林郭勒盟半干旱沙漠化發展區南緣,海拔1200米至1900米,總體規劃198萬畝,涉及赤城、崇禮等沿壩6縣和8個國營林場。
該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二期涉及張北、崇禮、赤城、沽源4個林場分場,2007年三期啟動了萬全、尚義2個林場分場建設,2014年又啟動了康保、察北、榆樹溝林場分場建設,增加規劃面積20萬畝,總體規劃目標變為218萬畝。
塞北務林人建成了沽源南廠、西壩、南灘和崇禮樺皮嶺與清水河上游、赤城馬營與冰山梁、萬全207國道沿線等10個10萬畝示范工程區,在方圓約1500平方公里范圍內,建成了上百萬畝綠色生態屏障。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場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71.30萬畝,封山育林45.85萬畝,初步實現了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為當地增資源、拓財源的項目建設初衷。
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基礎保證
聲名鵲起的草原天路就從塞北林場項目區穿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
正在建設的沽源天路從崇禮十一號梁到沽源的大干溝,基本是以“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的林路為基礎修建。目前赤城分場的冰山梁、崇禮分場的樺皮嶺和長城嶺、沽源分場的九龍泉、南廠、西壩等眾多旅游點正吸引著大量游客前往觀光、休憩,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保證,也成為張家口市一張靚麗的旅游名片。
過去山上光禿禿的,哪有什么野生動物由于實行了喬灌草相結合的治理模式,保護了原有灌木,并大量引種栽植落葉松、樟子松、云杉、油松等,恢復植被,增加蓋度,加強管護,減少外界干擾,野豬、山雞、狍子等迅速繁衍。同時,隨著土壤有機質含量顯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穩定,利于各種植物生長,生物多樣性得以有效恢復。山上種植了沙棘,灌木上結著沙棘果,農民在地里收獲了莜麥,莜麥粒掉落在地上,冬天下大雪,鳥類就覓食這些東西。
△打造園林式景觀建設模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李文立介紹,項目治理區2000年水土流失面積約380萬公頃,成為全國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地區之一。沙塵天氣年發生天數在12天至15天,最高達20多天,其中沙塵暴天氣為4至8次。通過多年治理,沙漠化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得以遏制,沙塵天氣年發生數平均為4天至7天,其中沙塵暴天數為0至3次。
項目實施前,全年達到或好于II級天數為262天,其中I級天數為102天,到2015年該區域全年達到或好于II級天數為339天,其中I級天數達到178天,比治理前增加76天,空氣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治理前,項目區植被蓋度不足25%,現在達到平均86.2%,植被蓋度的增加有效減少水土流失,有效遏制土壤進一步沙化,提高土壤涵養水源能力。森林覆被率顯著提高,治理前沿壩山地森林覆被率不足10%,現達到67%。
項目工程區原屬國家級貧困區,工程的實施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帶動了剩余勞動力參與整地、栽植、撫育、管護等工作,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500元以上,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水平。群眾改變過去過度放牧、開荒種地、亂砍濫伐的生產、生活觀念,樹立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促進了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各地頭條 | 張家口:松濤·林海·生態屏障——筑一道冰雪世界的防護墻!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2-12
1999年,河北省重點工程———“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之一的塞北林場建設啟動。在方圓約1500平方公里范圍內,一代代塞北務林人建起上百萬畝綠色生態屏障,初步實現了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為當地增資源、拓財源的建設初衷。
同樣,處于上風上水的塞北林場也成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一道生態屏障。
△不毛之地成綠洲
“綠壩”鑄就京津生態屏障
從塞北林場向南眺望,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就坐落在蒼翠的層巒疊嶂中。
走進塞北林場韭菜溝水蝕沙化治理示范區,你不會想到,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不毛之地。
該示范區位于沽源縣長梁鄉韭菜溝、豐源店鄉太平營等9個自然村,平均海拔1650米,年降雨量300毫米至400毫米,是潮白河上游的黑河發源地。
李文立,張家口市塞北林場生產經營科科長。據他介紹,過去這里由于超載放牧和過度開荒,林草植被破壞殆盡,土地嚴重退化,再加上山高、坡陡、水蝕沙化嚴重,村民的生產生活難以維持。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縣政府的幫助下,村民搬出生活多年的家園,遷徙他處,成為沽源縣歷史上第一批生態移民。從2001年開始,塞北林場用了4年時間在此開展大規模工程建設,對所有荒山、荒地和耕地進行了綠化,這塊不毛之地披上綠裝。
韭菜溝水蝕沙化治理示范區是塞北林場建設項目,塞北林場建設項目是河北省重點工程———“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之一,從1999年啟動,整個項目位于壩上高原與壩下山區過渡地帶,在內蒙古高原錫林郭勒盟半干旱沙漠化發展區南緣,海拔1200米至1900米,總體規劃198萬畝,涉及赤城、崇禮等沿壩6縣和8個國營林場。
該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二期涉及張北、崇禮、赤城、沽源4個林場分場,2007年三期啟動了萬全、尚義2個林場分場建設,2014年又啟動了康保、察北、榆樹溝林場分場建設,增加規劃面積20萬畝,總體規劃目標變為218萬畝。
塞北務林人建成了沽源南廠、西壩、南灘和崇禮樺皮嶺與清水河上游、赤城馬營與冰山梁、萬全207國道沿線等10個10萬畝示范工程區,在方圓約1500平方公里范圍內,建成了上百萬畝綠色生態屏障。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場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71.30萬畝,封山育林45.85萬畝,初步實現了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為當地增資源、拓財源的項目建設初衷。
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基礎保證
聲名鵲起的草原天路就從塞北林場項目區穿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
正在建設的沽源天路從崇禮十一號梁到沽源的大干溝,基本是以“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的林路為基礎修建。目前赤城分場的冰山梁、崇禮分場的樺皮嶺和長城嶺、沽源分場的九龍泉、南廠、西壩等眾多旅游點正吸引著大量游客前往觀光、休憩,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保證,也成為張家口市一張靚麗的旅游名片。
過去山上光禿禿的,哪有什么野生動物由于實行了喬灌草相結合的治理模式,保護了原有灌木,并大量引種栽植落葉松、樟子松、云杉、油松等,恢復植被,增加蓋度,加強管護,減少外界干擾,野豬、山雞、狍子等迅速繁衍。同時,隨著土壤有機質含量顯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穩定,利于各種植物生長,生物多樣性得以有效恢復。山上種植了沙棘,灌木上結著沙棘果,農民在地里收獲了莜麥,莜麥粒掉落在地上,冬天下大雪,鳥類就覓食這些東西。
△打造園林式景觀建設模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李文立介紹,項目治理區2000年水土流失面積約380萬公頃,成為全國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地區之一。沙塵天氣年發生天數在12天至15天,最高達20多天,其中沙塵暴天氣為4至8次。通過多年治理,沙漠化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得以遏制,沙塵天氣年發生數平均為4天至7天,其中沙塵暴天數為0至3次。
項目實施前,全年達到或好于II級天數為262天,其中I級天數為102天,到2015年該區域全年達到或好于II級天數為339天,其中I級天數達到178天,比治理前增加76天,空氣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治理前,項目區植被蓋度不足25%,現在達到平均86.2%,植被蓋度的增加有效減少水土流失,有效遏制土壤進一步沙化,提高土壤涵養水源能力。森林覆被率顯著提高,治理前沿壩山地森林覆被率不足10%,現達到67%。
項目工程區原屬國家級貧困區,工程的實施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帶動了剩余勞動力參與整地、栽植、撫育、管護等工作,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500元以上,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水平。群眾改變過去過度放牧、開荒種地、亂砍濫伐的生產、生活觀念,樹立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促進了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