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河北省確定的主題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進一步提升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營造人人參與、全社會共同愛護的濃厚氛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5月22日,河北省舉辦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活動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辦,主會場設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會議中心,各市(含定州、辛集)設分會場。
河北省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展示牌。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吳新光 攝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河北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現代化河北的重要舉措,有序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評估,嚴格執法監管,持續提升社會參與度和公眾意識,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地278處,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6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18.82%,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42種,其中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43種,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99種,建立了完整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野生動植物撐起了“保護傘”。雄安新區強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積累了雄安經驗、凸顯了雄安成效。觀測數據顯示,白洋淀野生鳥類已恢復到237種,比新區成立前增加了31種;魚類恢復至44種,中華鳑鲏魚等土著魚類重現。
容城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活動現場。資料圖片
開展鳥類監測是做好鳥類多樣性保護的前提,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在白洋淀開展了鳥類調查監測研究。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會議中心活動主會場,河北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被授予“白洋淀鳥類監測工作站”牌匾。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李晉宇表示,下一步該廳將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協調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生物多樣性普查、生態質量監測與評價,在白洋淀、衡水湖、北戴河、張承壩上等地區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打造生態治理與修復的河北樣板。此外,該廳還將深入開展白洋淀鳥類棲息地建設,按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目標,加快淀區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深入開展白洋淀“水下森林”建設,因地制宜構建鳥類生境,推進“荷塘葦海、鳥類天堂”自然勝景加速呈現。
來源:冀云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河北開展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冀云客戶端)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5-23
5月22日是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河北省確定的主題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進一步提升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營造人人參與、全社會共同愛護的濃厚氛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5月22日,河北省舉辦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活動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辦,主會場設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會議中心,各市(含定州、辛集)設分會場。
河北省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展示牌。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吳新光 攝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河北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現代化河北的重要舉措,有序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評估,嚴格執法監管,持續提升社會參與度和公眾意識,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目前,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地278處,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6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18.82%,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42種,其中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43種,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99種,建立了完整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野生動植物撐起了“保護傘”。雄安新區強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積累了雄安經驗、凸顯了雄安成效。觀測數據顯示,白洋淀野生鳥類已恢復到237種,比新區成立前增加了31種;魚類恢復至44種,中華鳑鲏魚等土著魚類重現。
容城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活動現場。資料圖片
開展鳥類監測是做好鳥類多樣性保護的前提,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在白洋淀開展了鳥類調查監測研究。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會議中心活動主會場,河北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被授予“白洋淀鳥類監測工作站”牌匾。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李晉宇表示,下一步該廳將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協調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生物多樣性普查、生態質量監測與評價,在白洋淀、衡水湖、北戴河、張承壩上等地區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打造生態治理與修復的河北樣板。此外,該廳還將深入開展白洋淀鳥類棲息地建設,按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目標,加快淀區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深入開展白洋淀“水下森林”建設,因地制宜構建鳥類生境,推進“荷塘葦海、鳥類天堂”自然勝景加速呈現。
來源:冀云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