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21年河北省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2021年河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年以來,河北聚焦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現代化河北和首都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堅持把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各項指標持續向好,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取得顯著成效。
白洋淀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河北省退出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位”
今年以來,河北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省1-4月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54,同比下降12.5%;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全省優良天數91天,同比增加9天,優良率75.9%;重污染天數2天,較去年同期減少4天;全省無設區城市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后十位”,為有監測紀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今年,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解決大氣污染系統性、根源性、結構性問題,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標本兼治,緊緊圍繞確保完成全省年度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優良天數達到270天以上的目標,全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焙颖笔∩鷳B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錢鵬說。
河北省將緊緊扭住鞏固拓展重點城市“退后十”成果、精準應對污染天氣,統籌大氣污染治理與高質量發展,提升科學治理水平。河北省將強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防控,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協同治理,突出重點區域、領域、行業、時段污染防治,全面強化工業、面源、臭氧三個領域治理,扎實抓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產業集群升級改造、餐飲油煙整治、臭氧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氣消除等七個專項行動落地落實。
辛集市綠色新城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日常、經常、平常和分區、分時、分段治理。在科學治理方面,河北創新非現場監管執法方式,一是制定三個標準,出臺分行業分類別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在線設施安裝標準和在線監測數據質量控制標準,通過標準規范企業依法排污、提升企業環保治理水平。二是構建五項制度,建立健全全天候監管制度、遠程執法制度、入企檢查管理制度、企業申訴審核制度、量化積分考核制度,用完善保障各項治理措施落地落實。三是搭建兩個平臺,分別為智慧環保管理平臺和遠程執法平臺,將傳統依靠人的監管執法轉向依靠智能手段的監管執法,大力構建“無事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四是實施分類管理,對全省50個行業近3萬家重點涉氣企業進行績效分級管理,開展“升A晉B”行動,今年力爭A級、B級企業增加30%以上,正面清單企業增加35%,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更多的藍天白云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推進實施8大類、52項重點工程項目
今年1-4月白洋淀淀區水質保持Ⅲ類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馮軍會介紹,2022年以來,河北省圍繞鞏固拓展白洋淀Ⅲ類水質目標,統籌謀劃、協調推進,推進實施8大類、52項重點工程項目,推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涉水企業清潔化改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淀區生態清淤、百淀聯通等工程建設,持續鞏固白洋淀Ⅲ類水治理成果,1-4月白洋淀淀區水質保持Ⅲ類,化學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23.7%。目前的觀測數據顯示,白洋淀野生鳥類已恢復到237種,比新區成立前增加了31種;魚類恢復至44種,中華鳑鲏等土著魚類重現白洋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正在謀劃推進以下三方面創新舉措,以進一步提升白洋淀對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的生態環境支撐能力。
一是在白洋淀流域推行“六無標準”,加強流域污染精細化治理(無非清潔生產企業、入淀河流河岸兩側1公里范圍內無新建擴建規?;笄蒺B殖場、無面源管控盲區、無污水直排入河、無黑臭水體、無垃圾污水入淀)。
二是加快推進白洋淀流域水生態監測評價,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推動水體評價由單一水質要素向水生態綜合要素轉變,實現水環境管理目標從“水環境質量”向“水生態健康”轉變。
三是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在白洋淀深入開展鳥類棲息地建設,以“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為目標,推進淀區生態保護和修復,早日呈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自然盛景,打造生態治理與修復的河北樣板。
空氣、地表水、土壤一個不少
生態環境監測實現“水陸空”立體覆蓋
近年來,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河北省初步建成各環境要素統籌、規范統一、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截至2021年底,空氣質量監測方面,建成國控、省控、鄉鎮、開發區和港口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2603個,實現了省市縣鄉全覆蓋;地表水質量監測方面,設置國家、省市級水質監測斷面778個,通過手工和自動監測方式,基本實現對全省重要河流湖庫全監測;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布設國家、省兩級土壤質量監測點位2885個,實現重點區域全監控。在不斷完善監測網絡的同時,河北省還不斷加強數據質量管理、理順運行機制、規范信息公開,建立應急響應體系,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預警和保障。
5月18日,初夏的白洋淀景色迷人。史晟全攝
“今年及‘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將以打造現代化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目標,確保監測數據的“真、準、全”支撐、服務于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管理?!焙颖笔∩鷳B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王曉晨介紹,一是強化協同控制,不斷提升大氣環境監測能力。推進PM2.5和O3協同控制監測,逐步實現多污染物協同監測和污染源專項監測雙輪驅動,全力發揮監測支撐保障作用;做好碳監測評估試點,推進碳排放實測技術發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為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提供支撐;二是強化“三水”統籌,不斷增強水生態環境監測水平。完善地表水水質監測網絡,提升水質數據整體分析和深度挖掘潛力,提高水質預警預報能力,完善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濕地水生生物監測網絡,開展重點流域生物多樣性試點監測;三是強化系統治理,不斷提高生態質量監測與評價水平。建設由生態質量監測站及監測樣地樣帶組成的全省生態地面監測網絡,提升衛星遙感監測等技術應用,開展全省典型生態系統和重要生態空間系統評價。
河北省還將在土壤、地下水、海洋、農村、輻射等多個方面,按照《河北省生態環境監測“十四五”規劃》系統推進,實現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監測全覆蓋,發揮監測監測預報預警、信息集成評價作用,為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鏈接:生態卡片
據介紹,2021年,河北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43,比2020年下降13.0%;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38.8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5.3%,創“十三五”以來年度最高改善幅度,優良天數269天,比2020年增加15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3.8%,承德、張家口兩個設區市的優良天數分別為329、322天,其余設區市優良天數在240-290天之間。全省6項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比2020年均明顯下降。
2021年,全省12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3.0%,比2020年升高6.8個百分點;無劣V類水體。全省河流八大水系中,遼河、永定河和大清河水系水質為優,灤河及冀東沿海水系為良好,子牙河、漳衛南運河、北三河和黑龍港運東水系為輕度污染。白洋淀、衡水湖和崗南水庫等18座湖庫淀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 全省近岸海域國家考核點位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57.35,比2020年增長1.66,生態質量連續兩年為良。11個設區市中承德、秦皇島、保定、張家口、石家莊和唐山市生態質量為良,首次實現個數過半,其中張家口、石家莊和唐山市首次由一般提升為良。全省167個縣(市、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分布在37.11-68.62之間,生態質量等級為良的有50個,占全省總面積的54.36%,比2020年提升3.49個百分點。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共享更多碧水藍天,河北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成效顯著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6-04
5月31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21年河北省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2021年河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年以來,河北聚焦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現代化河北和首都生態安全屏障的目標,堅持把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各項指標持續向好,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取得顯著成效。
白洋淀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河北省退出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位”
今年以來,河北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省1-4月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54,同比下降12.5%;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全省優良天數91天,同比增加9天,優良率75.9%;重污染天數2天,較去年同期減少4天;全省無設區城市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后十位”,為有監測紀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今年,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解決大氣污染系統性、根源性、結構性問題,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標本兼治,緊緊圍繞確保完成全省年度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優良天數達到270天以上的目標,全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焙颖笔∩鷳B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錢鵬說。
河北省將緊緊扭住鞏固拓展重點城市“退后十”成果、精準應對污染天氣,統籌大氣污染治理與高質量發展,提升科學治理水平。河北省將強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防控,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協同治理,突出重點區域、領域、行業、時段污染防治,全面強化工業、面源、臭氧三個領域治理,扎實抓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產業集群升級改造、餐飲油煙整治、臭氧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氣消除等七個專項行動落地落實。
辛集市綠色新城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日常、經常、平常和分區、分時、分段治理。在科學治理方面,河北創新非現場監管執法方式,一是制定三個標準,出臺分行業分類別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在線設施安裝標準和在線監測數據質量控制標準,通過標準規范企業依法排污、提升企業環保治理水平。二是構建五項制度,建立健全全天候監管制度、遠程執法制度、入企檢查管理制度、企業申訴審核制度、量化積分考核制度,用完善保障各項治理措施落地落實。三是搭建兩個平臺,分別為智慧環保管理平臺和遠程執法平臺,將傳統依靠人的監管執法轉向依靠智能手段的監管執法,大力構建“無事不擾,無據不查,輕微不罰”的非現場監管執法模式。四是實施分類管理,對全省50個行業近3萬家重點涉氣企業進行績效分級管理,開展“升A晉B”行動,今年力爭A級、B級企業增加30%以上,正面清單企業增加35%,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更多的藍天白云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推進實施8大類、52項重點工程項目
今年1-4月白洋淀淀區水質保持Ⅲ類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馮軍會介紹,2022年以來,河北省圍繞鞏固拓展白洋淀Ⅲ類水質目標,統籌謀劃、協調推進,推進實施8大類、52項重點工程項目,推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涉水企業清潔化改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淀區生態清淤、百淀聯通等工程建設,持續鞏固白洋淀Ⅲ類水治理成果,1-4月白洋淀淀區水質保持Ⅲ類,化學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23.7%。目前的觀測數據顯示,白洋淀野生鳥類已恢復到237種,比新區成立前增加了31種;魚類恢復至44種,中華鳑鲏等土著魚類重現白洋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正在謀劃推進以下三方面創新舉措,以進一步提升白洋淀對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的生態環境支撐能力。
一是在白洋淀流域推行“六無標準”,加強流域污染精細化治理(無非清潔生產企業、入淀河流河岸兩側1公里范圍內無新建擴建規?;笄蒺B殖場、無面源管控盲區、無污水直排入河、無黑臭水體、無垃圾污水入淀)。
二是加快推進白洋淀流域水生態監測評價,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推動水體評價由單一水質要素向水生態綜合要素轉變,實現水環境管理目標從“水環境質量”向“水生態健康”轉變。
三是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在白洋淀深入開展鳥類棲息地建設,以“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為目標,推進淀區生態保護和修復,早日呈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自然盛景,打造生態治理與修復的河北樣板。
空氣、地表水、土壤一個不少
生態環境監測實現“水陸空”立體覆蓋
近年來,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河北省初步建成各環境要素統籌、規范統一、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截至2021年底,空氣質量監測方面,建成國控、省控、鄉鎮、開發區和港口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2603個,實現了省市縣鄉全覆蓋;地表水質量監測方面,設置國家、省市級水質監測斷面778個,通過手工和自動監測方式,基本實現對全省重要河流湖庫全監測;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布設國家、省兩級土壤質量監測點位2885個,實現重點區域全監控。在不斷完善監測網絡的同時,河北省還不斷加強數據質量管理、理順運行機制、規范信息公開,建立應急響應體系,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預警和保障。
5月18日,初夏的白洋淀景色迷人。史晟全攝
“今年及‘十四五’期間,河北省將以打造現代化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目標,確保監測數據的“真、準、全”支撐、服務于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管理?!焙颖笔∩鷳B環境廳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王曉晨介紹,一是強化協同控制,不斷提升大氣環境監測能力。推進PM2.5和O3協同控制監測,逐步實現多污染物協同監測和污染源專項監測雙輪驅動,全力發揮監測支撐保障作用;做好碳監測評估試點,推進碳排放實測技術發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為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提供支撐;二是強化“三水”統籌,不斷增強水生態環境監測水平。完善地表水水質監測網絡,提升水質數據整體分析和深度挖掘潛力,提高水質預警預報能力,完善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濕地水生生物監測網絡,開展重點流域生物多樣性試點監測;三是強化系統治理,不斷提高生態質量監測與評價水平。建設由生態質量監測站及監測樣地樣帶組成的全省生態地面監測網絡,提升衛星遙感監測等技術應用,開展全省典型生態系統和重要生態空間系統評價。
河北省還將在土壤、地下水、海洋、農村、輻射等多個方面,按照《河北省生態環境監測“十四五”規劃》系統推進,實現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監測全覆蓋,發揮監測監測預報預警、信息集成評價作用,為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鏈接:生態卡片
據介紹,2021年,河北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43,比2020年下降13.0%;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38.8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5.3%,創“十三五”以來年度最高改善幅度,優良天數269天,比2020年增加15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3.8%,承德、張家口兩個設區市的優良天數分別為329、322天,其余設區市優良天數在240-290天之間。全省6項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比2020年均明顯下降。
2021年,全省12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3.0%,比2020年升高6.8個百分點;無劣V類水體。全省河流八大水系中,遼河、永定河和大清河水系水質為優,灤河及冀東沿海水系為良好,子牙河、漳衛南運河、北三河和黑龍港運東水系為輕度污染。白洋淀、衡水湖和崗南水庫等18座湖庫淀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 全省近岸海域國家考核點位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2021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57.35,比2020年增長1.66,生態質量連續兩年為良。11個設區市中承德、秦皇島、保定、張家口、石家莊和唐山市生態質量為良,首次實現個數過半,其中張家口、石家莊和唐山市首次由一般提升為良。全省167個縣(市、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分布在37.11-68.62之間,生態質量等級為良的有50個,占全省總面積的54.36%,比2020年提升3.49個百分點。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