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首次實現全域Ⅲ類水 白洋淀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發布日期:2022-01-18 16:50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冬日的白洋淀,一望無際的冰面上,等待收割的蘆葦映得滿淀金黃。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為Ⅲ類,同比好轉一個水質類別,主要指標化學需氧量為18.8毫克/升、高錳酸鹽指數為5.2毫克/升、總磷0.039毫克/升,同比分別下降16.8%、16.1%和30.4%,湖心區和非湖心區水質為Ⅲ類。

這也意味著,白洋淀水質全面提升至Ⅲ類,是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白洋淀首次實現全域Ⅲ類水,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治污,全流域系統治理

1月5日,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局監測中心化驗室負責人張冬生和同事來到安新縣白洋淀旅游碼頭鑿冰取水樣化驗。幾個小時后,結果出爐:化學需氧量13毫克/升,高錳酸鹽指數3.3毫克/升,氨氮0.07毫克/升,總磷0.01毫克/升,“這是白洋淀旅游碼頭水質主要指標監測情況,目前已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內外共治、標本兼治、治補并舉”,推動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讓白洋淀治理走上“快車道”。

堅持“鐵腕”治污,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全省各相關部門,奮力推進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旅游污染四源同治,以最嚴格標準實施入淀河流管控,以最審慎手段推進內源污染治理,以最科學方式開展水生態修復保護,為白洋淀水質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全流域治理,河北省統籌推進白洋淀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前所未有——

2018年-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重點項目239個。特別是2021年聚焦水質實現Ⅲ類目標,實施九大類66項水質提升保障工程,將目標責任落實到“一淀九河”,治理措施細化到“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

堅持高標準治理,在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基礎上,2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再次提標,主要污染物按照Ⅲ類強化管控,遠高于國家工作要求和現行污染物排放最高標準。

堅持綜合施策,截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任務全部完成,“散亂污”企業全部取締、動態清零,非法排污口全部取締封堵。雄安新區水產養殖和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576個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103個淀中村、淀邊村污水垃圾廁所一體化綜合治理,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一系列治理措施的落實,推動白洋淀水質實現了大幅改善。2021年白洋淀淀區水質達到Ⅲ類標準,由輕度污染變為良好,主要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

修復,人水和諧生態美

“在加快治污減排同時,我們還重點實施了蘆葦平衡收割、水草打撈、生態清淤、退耕還濕等生態修復工程,對推進白洋淀治理修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趙憲偉介紹說。

全面開展生態修復,河北省對白洋淀流域河道開展全面綜合治理,淀區全域實施退耕還淀還濕,探索開展淀區蘆葦平衡收割,水生態修復范圍之廣前所未有,以水質提生境、以生境保物種,白洋淀獨特的“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盛景風采再現。

大力實施入淀河流河道疏浚,河北完成府河、孝義河、瀑河等白洋淀上游280公里補水河道綜合整治,狠抓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四亂”整治。截至2021年年底,共清理亂占3.8萬平方米、垃圾47.9萬立方米、違建56.2萬平方米,實現補水通道暢通、潔凈。

積極推進入河入淀口濕地生態保護建設,河北省大力開展退耕還濕還淀,恢復淀區生態系統完整性,為鳥類、魚類、底棲動物等生物提供良好棲息地。截至2021年,新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淀15.05萬畝、旱田退耕還淀11.9萬畝,白洋淀流域共建設人工濕地6個。

保障,“五個新”監管模式

河北堅持創新白洋淀流域水管理制度,打造“五個新”的“白洋淀模式”,積累了具有復制推廣價值的“河北經驗”,為白洋淀水質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法規”推動依法治理。2021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公布施行,將規劃管控、污染治理、防洪排澇等成功治理經驗上升為地方法規,明確統籌山水林田淀草城系統治理,補水、治污、防洪一體化建設,為實現白洋淀生態環境高水平、高標準治理保護提供法律保障。

“新技術”完善監測網絡。2020年,河北成立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實現全流域統一監測、統一考核、統一監管。2021年,在白洋淀及上游流域61個考核監測斷面,建成42座水質監測自動站,實現地表水監測覆蓋淀區和全部入淀河流及主要支流。構筑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開發白洋淀水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率先采用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污染溯源儀+高清視頻監控+VR全景展示等綜合技術,保障監管全方位無死角。

“新辦法”構筑考核體系。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白洋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考核評價與追責問責工作機制》,建立日分析、旬預警、月通報、季考評、年總評工作機制,將市縣和部門全納入,對斷面、排污口和重點涉水企業等要素做到全覆蓋,著力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新改革”強化監察執法。以督察問效精準傳導壓力,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促落實治污責任。用好執法“利劍”,開展異地執法、交叉執法、巡回執法專項行動,督促整改涉水問題501個、風險隱患534個,立案處罰37件。

“新科技”助力精細管理。成立白洋淀水生態修復保護專家組,充分發揮科學智囊專業咨詢作用。探索開展白洋淀水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制定白洋淀流域高分辨率污染源排放清單,開展水生態監測及生物多樣性評估,豐富白洋淀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有效支撐精準、科學治理。

今天,水質全域還清的白洋淀,正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提供著良好生態環境支撐。

來源:中國環境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冬日的白洋淀,一望無際的冰面上,等待收割的蘆葦映得滿淀金黃。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為Ⅲ類,同比好轉一個水質類別,主要指標化學需氧量為18.8毫克/升、高錳酸鹽指數為5.2毫克/升、總磷0.039毫克/升,同比分別下降16.8%、16.1%和30.4%,湖心區和非湖心區水質為Ⅲ類。

這也意味著,白洋淀水質全面提升至Ⅲ類,是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白洋淀首次實現全域Ⅲ類水,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治污,全流域系統治理

1月5日,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生態環境局監測中心化驗室負責人張冬生和同事來到安新縣白洋淀旅游碼頭鑿冰取水樣化驗。幾個小時后,結果出爐:化學需氧量13毫克/升,高錳酸鹽指數3.3毫克/升,氨氮0.07毫克/升,總磷0.01毫克/升,“這是白洋淀旅游碼頭水質主要指標監測情況,目前已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內外共治、標本兼治、治補并舉”,推動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讓白洋淀治理走上“快車道”。

堅持“鐵腕”治污,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全省各相關部門,奮力推進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旅游污染四源同治,以最嚴格標準實施入淀河流管控,以最審慎手段推進內源污染治理,以最科學方式開展水生態修復保護,為白洋淀水質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全流域治理,河北省統籌推進白洋淀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前所未有——

2018年-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重點項目239個。特別是2021年聚焦水質實現Ⅲ類目標,實施九大類66項水質提升保障工程,將目標責任落實到“一淀九河”,治理措施細化到“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

堅持高標準治理,在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基礎上,2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再次提標,主要污染物按照Ⅲ類強化管控,遠高于國家工作要求和現行污染物排放最高標準。

堅持綜合施策,截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任務全部完成,“散亂污”企業全部取締、動態清零,非法排污口全部取締封堵。雄安新區水產養殖和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576個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103個淀中村、淀邊村污水垃圾廁所一體化綜合治理,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一系列治理措施的落實,推動白洋淀水質實現了大幅改善。2021年白洋淀淀區水質達到Ⅲ類標準,由輕度污染變為良好,主要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

修復,人水和諧生態美

“在加快治污減排同時,我們還重點實施了蘆葦平衡收割、水草打撈、生態清淤、退耕還濕等生態修復工程,對推進白洋淀治理修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趙憲偉介紹說。

全面開展生態修復,河北省對白洋淀流域河道開展全面綜合治理,淀區全域實施退耕還淀還濕,探索開展淀區蘆葦平衡收割,水生態修復范圍之廣前所未有,以水質提生境、以生境保物種,白洋淀獨特的“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盛景風采再現。

大力實施入淀河流河道疏浚,河北完成府河、孝義河、瀑河等白洋淀上游280公里補水河道綜合整治,狠抓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四亂”整治。截至2021年年底,共清理亂占3.8萬平方米、垃圾47.9萬立方米、違建56.2萬平方米,實現補水通道暢通、潔凈。

積極推進入河入淀口濕地生態保護建設,河北省大力開展退耕還濕還淀,恢復淀區生態系統完整性,為鳥類、魚類、底棲動物等生物提供良好棲息地。截至2021年,新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淀15.05萬畝、旱田退耕還淀11.9萬畝,白洋淀流域共建設人工濕地6個。

保障,“五個新”監管模式

河北堅持創新白洋淀流域水管理制度,打造“五個新”的“白洋淀模式”,積累了具有復制推廣價值的“河北經驗”,為白洋淀水質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法規”推動依法治理。2021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公布施行,將規劃管控、污染治理、防洪排澇等成功治理經驗上升為地方法規,明確統籌山水林田淀草城系統治理,補水、治污、防洪一體化建設,為實現白洋淀生態環境高水平、高標準治理保護提供法律保障。

“新技術”完善監測網絡。2020年,河北成立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實現全流域統一監測、統一考核、統一監管。2021年,在白洋淀及上游流域61個考核監測斷面,建成42座水質監測自動站,實現地表水監測覆蓋淀區和全部入淀河流及主要支流。構筑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開發白洋淀水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率先采用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污染溯源儀+高清視頻監控+VR全景展示等綜合技術,保障監管全方位無死角。

“新辦法”構筑考核體系。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白洋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考核評價與追責問責工作機制》,建立日分析、旬預警、月通報、季考評、年總評工作機制,將市縣和部門全納入,對斷面、排污口和重點涉水企業等要素做到全覆蓋,著力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新改革”強化監察執法。以督察問效精準傳導壓力,推動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促落實治污責任。用好執法“利劍”,開展異地執法、交叉執法、巡回執法專項行動,督促整改涉水問題501個、風險隱患534個,立案處罰37件。

“新科技”助力精細管理。成立白洋淀水生態修復保護專家組,充分發揮科學智囊專業咨詢作用。探索開展白洋淀水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制定白洋淀流域高分辨率污染源排放清單,開展水生態監測及生物多樣性評估,豐富白洋淀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有效支撐精準、科學治理。

今天,水質全域還清的白洋淀,正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提供著良好生態環境支撐。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