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華北明珠”白洋淀重現光彩

發布日期:2022-06-11 10:51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春天的白洋淀碧波蕩漾,環雄安新區林帶綠意蔥蘢,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省白洋淀淀區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為1988年白洋淀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實現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跨越性突破。“華北明珠”重放異彩,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水環境改善

水質實現跨越式提升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提出“絕不讓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2021年底實現Ⅲ類水”等目標,為高標準推進白洋淀修復保護提供了堅強保障。

緊緊圍繞白洋淀流域Ⅲ類水目標,2021年,河北省統籌實施了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淀區內源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河道整治、生態補水等九大類66項治理工程,以最強舉措力促白洋淀水質實現跨越式提升。2021年白洋淀淀區主要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水質達到良好,同比好轉一個類別。

在推進工業污染治理方面,河北省嚴格環境準入,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否決19個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強化集中治理,流域內852家重點涉水企業全部安裝污水在線監控設施,淀區上游25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完成污水集中治理,自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2座,日處理能力22.75萬噸,上游入淀河流沿線涉水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全部按照Ⅲ類標準管控;加快清潔改造,完成釀造、制藥、印染、紡織、制革、造紙六個行業涉水企業清潔化改造,組織推進六個行業外496家涉水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

在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方面,河北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完成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738處雨污混錯接改造。同時,大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減輕城鎮面源對入淀河流水體污染。截至目前,白洋淀流域沿線852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雄安新區全域576個村莊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雄安新區沿河沿淀1000米范圍內和上游入淀河流干流河道管理范圍外延15米內全部嚴禁施用化肥、農藥,實現化肥、農藥使用負增長;上游流域入淀河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全面限養,雄安新區累計關停5112家畜禽養殖場(戶),規模養殖場全部退出。

在全面治理外源污染的基礎上,河北省還探索開展了白洋淀內源污染治理。

淀區潛在的底泥污染是影響淀區水質的重要因素,河北省試點開展了四期生態清淤工作,增強了淀區水體連通性,有效改善了淀區水質。

針對水生植物腐敗污染問題,河北省建立了淀區蘆葦平衡收割機制,實現兩年一次蘆葦平衡收割,全部資源化、無害化利用。組建水草打撈專業團隊,打撈腐敗水草和水面垃圾3750噸,有效減輕內源性污染。

此外,河北省還針對淀中村、淀邊村以及旅游業污染開展了全面治理,確保不讓一滴污水入淀。

水生態改觀

指示性魚類重新出現

在全面治理污染的同時,河北省在白洋淀流域全面實施生態修復。

大力實施退耕還淀還濕,恢復淀區生態系統完整性。截至2021年底,雄安新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淀15.05萬畝、旱田退耕還淀11.9萬畝;白洋淀流域共建設人工濕地6個,建設生態緩沖帶3個,其中府河濕地項目4.23平方公里、日處理能力25萬噸,成為北方最大功能濕地。

加快推進生態系統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截至2021年底,白洋淀流域累計造林240多萬畝,實施增殖放流,淀區放流苗種2.7億單位以上;同時,提升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實施外來物種防范,維護白洋淀生態系統完整性、自然性、原真性。

堅持治污、修復同步推進,白洋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白洋淀水生態取得了明顯改觀。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近年來,白洋淀多年不見蹤跡的鳑鲏魚、黑魚、嘎魚等指示魚類重現,野生鳥類總量已達230種。

轉變以水質為單一要素進行評價的方式,河北省探索開展白洋淀水生態評價新路徑。河北省通過制定白洋淀流域高分辨率污染源排放清單,開展水生態監測及生物多樣性評估,豐富了白洋淀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下一步,河北省將突出先行先試,探索開展水生態評價考核。開展白洋淀水生態評價試點,通過綜合實施生境評價、水環境評價、生物評價和干擾評價,科學評價白洋淀水生態環境綜合質量。

鞏固Ⅲ類水成果

全域以“六無”標準治污

如何推動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達到更高水平

今年以來,河北省提出要以鞏固保持白洋淀Ⅲ類水成果為核心目標,推動實施淀區生態清淤、淀中村淀邊村污染治理等重點工程。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全域推行“六無”標準,即在白洋淀流域無非清潔生產企業、入淀河流河岸兩側1千米范圍內無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無面源管控盲區、無污水直排入河、無黑臭水體、無垃圾污水入淀,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提升白洋淀流域的污染治理水平。

此外,河北省將進一步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對白洋淀及上游流域61個考核斷面、82個入河排污口逐一設定水質考核目標,對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全部設定可量化目標,并逐一分解落實到各地、各有關部門,明確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督促指導單位,確保淀區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努力打造北方草型湖庫修復保護樣板,加快恢復白洋淀獨特的“荷塘葦海、鳥類天堂”勝景,河北省還將推進實施生態補水保障、淀區水生態修復等工程,積極探索水生態評價考核新路徑,努力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探索建立白洋淀流域“三水統籌”的系統治理新格局,打造全國水生態評價示范樣板。

來源:中國環境APP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春天的白洋淀碧波蕩漾,環雄安新區林帶綠意蔥蘢,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河北省白洋淀淀區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為1988年白洋淀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實現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跨越性突破。“華北明珠”重放異彩,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水環境改善

水質實現跨越式提升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提出“絕不讓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2021年底實現Ⅲ類水”等目標,為高標準推進白洋淀修復保護提供了堅強保障。

緊緊圍繞白洋淀流域Ⅲ類水目標,2021年,河北省統籌實施了工業、城鎮、農業農村、淀區內源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河道整治、生態補水等九大類66項治理工程,以最強舉措力促白洋淀水質實現跨越式提升。2021年白洋淀淀區主要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水質達到良好,同比好轉一個類別。

在推進工業污染治理方面,河北省嚴格環境準入,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否決19個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強化集中治理,流域內852家重點涉水企業全部安裝污水在線監控設施,淀區上游25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完成污水集中治理,自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2座,日處理能力22.75萬噸,上游入淀河流沿線涉水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全部按照Ⅲ類標準管控;加快清潔改造,完成釀造、制藥、印染、紡織、制革、造紙六個行業涉水企業清潔化改造,組織推進六個行業外496家涉水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

在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方面,河北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完成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738處雨污混錯接改造。同時,大力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減輕城鎮面源對入淀河流水體污染。截至目前,白洋淀流域沿線852個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雄安新區全域576個村莊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雄安新區沿河沿淀1000米范圍內和上游入淀河流干流河道管理范圍外延15米內全部嚴禁施用化肥、農藥,實現化肥、農藥使用負增長;上游流域入淀河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全面限養,雄安新區累計關停5112家畜禽養殖場(戶),規模養殖場全部退出。

在全面治理外源污染的基礎上,河北省還探索開展了白洋淀內源污染治理。

淀區潛在的底泥污染是影響淀區水質的重要因素,河北省試點開展了四期生態清淤工作,增強了淀區水體連通性,有效改善了淀區水質。

針對水生植物腐敗污染問題,河北省建立了淀區蘆葦平衡收割機制,實現兩年一次蘆葦平衡收割,全部資源化、無害化利用。組建水草打撈專業團隊,打撈腐敗水草和水面垃圾3750噸,有效減輕內源性污染。

此外,河北省還針對淀中村、淀邊村以及旅游業污染開展了全面治理,確保不讓一滴污水入淀。

水生態改觀

指示性魚類重新出現

在全面治理污染的同時,河北省在白洋淀流域全面實施生態修復。

大力實施退耕還淀還濕,恢復淀區生態系統完整性。截至2021年底,雄安新區稻田、藕田退耕還淀15.05萬畝、旱田退耕還淀11.9萬畝;白洋淀流域共建設人工濕地6個,建設生態緩沖帶3個,其中府河濕地項目4.23平方公里、日處理能力25萬噸,成為北方最大功能濕地。

加快推進生態系統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截至2021年底,白洋淀流域累計造林240多萬畝,實施增殖放流,淀區放流苗種2.7億單位以上;同時,提升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實施外來物種防范,維護白洋淀生態系統完整性、自然性、原真性。

堅持治污、修復同步推進,白洋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白洋淀水生態取得了明顯改觀。作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近年來,白洋淀多年不見蹤跡的鳑鲏魚、黑魚、嘎魚等指示魚類重現,野生鳥類總量已達230種。

轉變以水質為單一要素進行評價的方式,河北省探索開展白洋淀水生態評價新路徑。河北省通過制定白洋淀流域高分辨率污染源排放清單,開展水生態監測及生物多樣性評估,豐富了白洋淀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下一步,河北省將突出先行先試,探索開展水生態評價考核。開展白洋淀水生態評價試點,通過綜合實施生境評價、水環境評價、生物評價和干擾評價,科學評價白洋淀水生態環境綜合質量。

鞏固Ⅲ類水成果

全域以“六無”標準治污

如何推動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達到更高水平

今年以來,河北省提出要以鞏固保持白洋淀Ⅲ類水成果為核心目標,推動實施淀區生態清淤、淀中村淀邊村污染治理等重點工程。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全域推行“六無”標準,即在白洋淀流域無非清潔生產企業、入淀河流河岸兩側1千米范圍內無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無面源管控盲區、無污水直排入河、無黑臭水體、無垃圾污水入淀,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提升白洋淀流域的污染治理水平。

此外,河北省將進一步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對白洋淀及上游流域61個考核斷面、82個入河排污口逐一設定水質考核目標,對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全部設定可量化目標,并逐一分解落實到各地、各有關部門,明確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督促指導單位,確保淀區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努力打造北方草型湖庫修復保護樣板,加快恢復白洋淀獨特的“荷塘葦海、鳥類天堂”勝景,河北省還將推進實施生態補水保障、淀區水生態修復等工程,積極探索水生態評價考核新路徑,努力實現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探索建立白洋淀流域“三水統籌”的系統治理新格局,打造全國水生態評價示范樣板。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