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衡水:守護藍天碧水 擦亮生態底色

發布日期:2022-07-12 16:19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衡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守護藍天碧水 擦亮生態底色

PM2.5和達標天目標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PM10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均穩定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下,創歷史最好水平;優良水體斷面達到10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3個月在全省位列前三,累計獲得700萬元獎勵資金。

這是去年衡水市交出的亮眼答卷。今年4月1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2021年度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市(地、州、盟)擬推選名單公示》,衡水市為全省唯一公示的城市,也是全國9個公示城市之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該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更濃。如今的衡水天空更藍了、大地更綠了、河流更清了……

夏日的衡水湖碧波蕩漾,綠意蔥蘢,宛如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天更藍——打造全天候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

近日,濱湖新區生態環境信息指揮平臺發現轄區某工程橡膠有限公司出現異常報警,指揮平臺第一時間將信息推送至執法人員,經現場核查發現該企業軋膠車間作業時,配套的污染防治設施引風機未開啟,執法人員當即責令該企業改正違法行為,并依據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依法對該企業進行行政處罰。

該事件得以迅速處理,得益于該市建立全天候的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衡水市成立了由18人組成的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同時各縣(市、區)配套建設了13個分指揮中心,選聘了5500余名環境監管網格員,可以實現中心與分中心之間、中心與網格員之間的實時視頻、智能指揮調度。該市還建成了覆蓋全市的環境感知物聯網,以衡水市162個空氣監測站、261套秸稈高點攝像頭、184家重點污染企業在線監測、313個施工工地揚塵監測、51家重點VOC企業監測、22個環境信訪渠道、4套移動污染源監控系統為基礎,應用GIS地理信息技術將該市所有污染源的有關信息匯總、呈現在數字地圖上,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一張圖”的線上管理模式。

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該市堅持高位推動,強化頂層設計。出臺了《衡水市縣(市、區)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對大氣、水環境質量進行定期通報排名和嚴格獎懲問責,切實壓實各級各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同時堅持精準治理,向源頭發力,緊盯四大污染源進行攻堅。

“控煤”,在全省率先實現散煤經營網點清零,完成農村“雙代”1063175戶和燃煤電廠三氧化硫專項治理工程,區域大氣中PM2.5的排放大為減少。“控企”,推動省定重點監管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超標報警裝置;全面推進工業企業分表計電,1700余家企業戴上“緊箍”;推動績效評級調整,確定A、B級及引領性企業161家;238家企業(項目)納入環境監管正面清單;5013家涉氣工業企業實行“一廠一策”精細化減排,重污染天氣僅對涉氣工序停限產。“控塵”,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揚塵監督監管能力建設,擴大主城區道路清掃保潔范圍,常態化開展道路衛星遙感裸地監測;建成覆蓋全市涉農區域的秸稈焚燒紅外視頻監控平臺。“控車”,衡水市區連續6年執行長達6個月的公交車免費乘坐政策;市區新增或更換的公交車全部使用電動車,全市新增或更換的客運、物流車、環衛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劃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移動機械區域,強化重點用車單位管理。

一天一天地努力,一微克一微克地爭取,衡水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少,藍天白云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0,同比下降6.7%,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116位,較2021年同期上升9個位次。今年,該市探索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防控新舉措,分類制訂重點行業強化管控對策,確定路線圖和時間表,2023年一季度形成協同防控綜合解決方案,為精準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有力支撐。

深州市由城市廢棄空地、坑塘改造而成的植物園,移步異景,不僅提升了城市品質,更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水更清——實施重點河湖水系生態治理修復

夏日的衡水湖,碧波蕩漾,綠意蔥蘢,水鳥蹁躚,美麗的生態畫卷讓人心曠神怡。“小時候的衡水湖又回來了!”許多市民感嘆。

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衡水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完善“一河(湖)一檔”基礎信息,各級河湖長全部使用App巡河,實現河湖監管數據化、精準化。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在部分河道安裝“高空瞭望”視頻監控系統。按照“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的思路,科學實施重點河湖水質整治達標專項行動。

衡水湖是衡水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該市嚴格落實《衡水湖水質保護條例》,每年入湖水量達到3000萬至5000萬立方米,確保引水水質達標。科學推進衡水湖濕地系統保護與恢復,對衡水湖西湖進行蓄水,逐步恢復衡水湖西湖兩平方公里濕地。周邊建設生態護坡,開展生態綠化。實施禁漁和增殖放流,完善衡水湖生態系統生物鏈,恢復沉水植被,提升湖泊自凈能力。統籌推進衡水湖區村莊搬遷、環境整治、生態補水、濕地修復、環湖綠化等工程,建立健全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全面推進衡水湖生態保護與修復。

該市境內河渠密布,他們優化河渠空間布局,加快全市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推進“一湖九河”骨干河道與灌排河渠多級連通,同時深入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大引江、引黃、引衛、引岳、引崗黃水庫等調水規模,全部完成13個縣(市、區)城鄉生活和工業水源置換工程建設,啟動實施“一湖九河”水系連通清理整治,疏通滏陽河、滹沱河、清涼江等骨干河道排灌“主動脈”,暢通支斗渠道排灌“毛細血管”。2021年底,全市累計完成地下水壓采量10.08億立方米,地下水開采量由2014年的13.67億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3.3億立方米,年均減少地下水開采1.48億立方米。

按照“有水監測、無水監管”原則,該市大力實施河湖水系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大運河衡水段河道治理生態修復等項目,著力提升全域水環境質量。大力推進“九河”水系生態治理,全面構建多源互濟、互聯互通、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水網格局。他們對轄區內15條河渠、42個斷面共計14項巡查內容,每半天巡查一次,對污染問題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解決。去年,全市1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76.9%,超年度目標15.4個百分點;獲得省生態補償金10920萬元,占全省總補償資金的64.5%。

滏陽河105.7公里河道整治涉及5個縣(區)。目前,滏陽河河道清淤疏浚全部完成,通過清理整治,滏陽河形成水面面積5.4平方公里,新增蓄水量526萬立方米,蓄水總量達到1244萬立方米,河道形態逐步恢復,治理成效初步顯現。如今滏陽河市區段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情景,美麗的自然生態環境引來了白鷺、長腿鷸、黑嘴鷗等水鳥棲息。為保障國省考斷面水質新提升,今年該市建設地表水環境質量三級預警監管體系,推進全市域河渠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分類,確保入河水質全面達標,2022年國省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超76.9%。

7月11日,衡水市區滏陽河畔,市民在綠樹成蔭的甬路上騎行。本組圖片由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地更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構建京津冀環境支撐區

今年春季,衡水市共完成造林綠化3.34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33.6%;11個縣(市、區)已全部完成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備案,棗強、武邑、深州、饒陽、故城5個縣(市)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引領,該市持續推進國土綠化,重點實施環衡水湖綠化、環城市城鎮綠化、道路河渠綠化、鄉鎮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建設五大工程。”衡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鄭英姿說。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和“可看、可游、可賞”的要求,推進景觀節點建設和環湖外圍綠化。利用城市城鎮周邊適宜綠化地塊,打造生態高效的環城防護林帶,提升環城市城鎮綠化水平。按照“立體、彩色、多樹種綠化”和“多效兼顧、綠美并舉”原則,推進全市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主要河流干渠等通道綠化。結合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創建,以環村林建設和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溝渠隙地、廣場游園等綠化為重點,廣泛開展村莊綠化。堅持“有路有渠就有樹”的原則,以鄉村道路、田間道路、溝渠等為框架,集中消除農田林網空白區,完善農田林網斷帶空檔。

衡水市將環衡水湖綠化作為衡水市國土綠化的重點工程、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精品工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的原則,聘請高水平設計公司編制完成《衡水湖環湖綠化規劃及重要片區景觀概念設計》,著力構建“一軸、一環、兩湖、四廊、多節點”生態景觀格局,打造自然生態、植物林帶、科普教育、視覺焦點、道路流線和心理感受六大特色體系,建設電瓶車道、自行車道、濱水步道、濕地棧道、七彩慢跑道五級道路。為加快環湖綠化項目實施,該市組織編制了《環衡水湖綠化東湖片區景觀詳細設計》,規劃建設“一軸·五路·八園、一河·九景”空間格局。著力打造綠量厚重、景觀優美的環湖生態景觀。環衡水湖綠化按照“集中連片、景隨時變、特色鮮明”要求,重點實施特色觀光島、荷塘月色、海棠花溪、桃園春色、叢林觀鳥等12個景觀節點建設和環湖外圍綠化工程。

該市還加快了環城市城鎮綠化、道路河渠綠化、鄉鎮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建設,著力構建京津冀環境支撐區。按照“寬林帶、多樹種、大苗木”要求,衡水市全面提升邢衡高速、307國道、中湖大道等交通干線、河流干渠綠化美化水平,完成廊道綠化1200公里。縣城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要求,大力推進300米寬環城林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郊野森林公園,形成了“林水相依、綠廊相連、綠塊相嵌”的城市綠化美景。同時建管結合,全面推行林長制,全市125個鄉(鎮、社區)已全部完成林長制建設,共明確各級林長14217名。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建設標準,該市圍繞城市居住區、城市出入口、濱河景觀帶等城市重點地段建設城市公共游園,合理利用城市邊角空地,結合老城區改造,建設小型綠地口袋公園,積極推進植樹增綠工作,拓展綠化空間。截至目前,主城區共有綜合性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街角綠地等81處不同類型的公園綠地,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達83.6%。現有財政投資建設公園9處,均向公眾免費開放。

同時,該市按照“喬為主,灌為輔”的模式建設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的村莊綠化體系。根據村莊區位特點、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產業基礎等基本條件,充分利用環村道路兩側、村莊周邊坑塘、空閑荒地,以生長快、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的鄉土樹種為主,營造兩行以上環村林帶。因地制宜建設生態防護林型、經濟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園綠地型等不同模式的環村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和宅旁空地進行綠化美化,建設鄉村中心綠地或街角游園,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目前該市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實現綠化,基本建有環村林,村莊平均綠化覆蓋率達32.62%。

今年,該市通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落實造林綠化空間的新辦法,采取近自然建設的綠化模式,因地制宜推進擴綠提質,科學精準開展造林綠化。實現國家森林城市五大體系34項評價指標全部達標,2023年力爭通過國家森林城市驗收。

來源:河北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衡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守護藍天碧水 擦亮生態底色

PM2.5和達標天目標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PM10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均穩定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下,創歷史最好水平;優良水體斷面達到10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3個月在全省位列前三,累計獲得700萬元獎勵資金。

這是去年衡水市交出的亮眼答卷。今年4月1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2021年度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市(地、州、盟)擬推選名單公示》,衡水市為全省唯一公示的城市,也是全國9個公示城市之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該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更濃。如今的衡水天空更藍了、大地更綠了、河流更清了……

夏日的衡水湖碧波蕩漾,綠意蔥蘢,宛如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天更藍——打造全天候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

近日,濱湖新區生態環境信息指揮平臺發現轄區某工程橡膠有限公司出現異常報警,指揮平臺第一時間將信息推送至執法人員,經現場核查發現該企業軋膠車間作業時,配套的污染防治設施引風機未開啟,執法人員當即責令該企業改正違法行為,并依據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依法對該企業進行行政處罰。

該事件得以迅速處理,得益于該市建立全天候的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衡水市成立了由18人組成的生態環境指揮中心,同時各縣(市、區)配套建設了13個分指揮中心,選聘了5500余名環境監管網格員,可以實現中心與分中心之間、中心與網格員之間的實時視頻、智能指揮調度。該市還建成了覆蓋全市的環境感知物聯網,以衡水市162個空氣監測站、261套秸稈高點攝像頭、184家重點污染企業在線監測、313個施工工地揚塵監測、51家重點VOC企業監測、22個環境信訪渠道、4套移動污染源監控系統為基礎,應用GIS地理信息技術將該市所有污染源的有關信息匯總、呈現在數字地圖上,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一張圖”的線上管理模式。

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該市堅持高位推動,強化頂層設計。出臺了《衡水市縣(市、區)空氣質量通報排名和獎懲問責辦法》,對大氣、水環境質量進行定期通報排名和嚴格獎懲問責,切實壓實各級各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同時堅持精準治理,向源頭發力,緊盯四大污染源進行攻堅。

“控煤”,在全省率先實現散煤經營網點清零,完成農村“雙代”1063175戶和燃煤電廠三氧化硫專項治理工程,區域大氣中PM2.5的排放大為減少。“控企”,推動省定重點監管企業安裝在線監控、超標報警裝置;全面推進工業企業分表計電,1700余家企業戴上“緊箍”;推動績效評級調整,確定A、B級及引領性企業161家;238家企業(項目)納入環境監管正面清單;5013家涉氣工業企業實行“一廠一策”精細化減排,重污染天氣僅對涉氣工序停限產。“控塵”,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揚塵監督監管能力建設,擴大主城區道路清掃保潔范圍,常態化開展道路衛星遙感裸地監測;建成覆蓋全市涉農區域的秸稈焚燒紅外視頻監控平臺。“控車”,衡水市區連續6年執行長達6個月的公交車免費乘坐政策;市區新增或更換的公交車全部使用電動車,全市新增或更換的客運、物流車、環衛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劃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移動機械區域,強化重點用車單位管理。

一天一天地努力,一微克一微克地爭取,衡水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少,藍天白云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0,同比下降6.7%,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116位,較2021年同期上升9個位次。今年,該市探索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防控新舉措,分類制訂重點行業強化管控對策,確定路線圖和時間表,2023年一季度形成協同防控綜合解決方案,為精準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有力支撐。

深州市由城市廢棄空地、坑塘改造而成的植物園,移步異景,不僅提升了城市品質,更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水更清——實施重點河湖水系生態治理修復

夏日的衡水湖,碧波蕩漾,綠意蔥蘢,水鳥蹁躚,美麗的生態畫卷讓人心曠神怡。“小時候的衡水湖又回來了!”許多市民感嘆。

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衡水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完善“一河(湖)一檔”基礎信息,各級河湖長全部使用App巡河,實現河湖監管數據化、精準化。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在部分河道安裝“高空瞭望”視頻監控系統。按照“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的思路,科學實施重點河湖水質整治達標專項行動。

衡水湖是衡水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該市嚴格落實《衡水湖水質保護條例》,每年入湖水量達到3000萬至5000萬立方米,確保引水水質達標。科學推進衡水湖濕地系統保護與恢復,對衡水湖西湖進行蓄水,逐步恢復衡水湖西湖兩平方公里濕地。周邊建設生態護坡,開展生態綠化。實施禁漁和增殖放流,完善衡水湖生態系統生物鏈,恢復沉水植被,提升湖泊自凈能力。統籌推進衡水湖區村莊搬遷、環境整治、生態補水、濕地修復、環湖綠化等工程,建立健全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全面推進衡水湖生態保護與修復。

該市境內河渠密布,他們優化河渠空間布局,加快全市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推進“一湖九河”骨干河道與灌排河渠多級連通,同時深入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大引江、引黃、引衛、引岳、引崗黃水庫等調水規模,全部完成13個縣(市、區)城鄉生活和工業水源置換工程建設,啟動實施“一湖九河”水系連通清理整治,疏通滏陽河、滹沱河、清涼江等骨干河道排灌“主動脈”,暢通支斗渠道排灌“毛細血管”。2021年底,全市累計完成地下水壓采量10.08億立方米,地下水開采量由2014年的13.67億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3.3億立方米,年均減少地下水開采1.48億立方米。

按照“有水監測、無水監管”原則,該市大力實施河湖水系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大運河衡水段河道治理生態修復等項目,著力提升全域水環境質量。大力推進“九河”水系生態治理,全面構建多源互濟、互聯互通、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水網格局。他們對轄區內15條河渠、42個斷面共計14項巡查內容,每半天巡查一次,對污染問題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解決。去年,全市13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76.9%,超年度目標15.4個百分點;獲得省生態補償金10920萬元,占全省總補償資金的64.5%。

滏陽河105.7公里河道整治涉及5個縣(區)。目前,滏陽河河道清淤疏浚全部完成,通過清理整治,滏陽河形成水面面積5.4平方公里,新增蓄水量526萬立方米,蓄水總量達到1244萬立方米,河道形態逐步恢復,治理成效初步顯現。如今滏陽河市區段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情景,美麗的自然生態環境引來了白鷺、長腿鷸、黑嘴鷗等水鳥棲息。為保障國省考斷面水質新提升,今年該市建設地表水環境質量三級預警監管體系,推進全市域河渠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分類,確保入河水質全面達標,2022年國省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超76.9%。

7月11日,衡水市區滏陽河畔,市民在綠樹成蔭的甬路上騎行。本組圖片由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地更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構建京津冀環境支撐區

今年春季,衡水市共完成造林綠化3.34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33.6%;11個縣(市、區)已全部完成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備案,棗強、武邑、深州、饒陽、故城5個縣(市)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引領,該市持續推進國土綠化,重點實施環衡水湖綠化、環城市城鎮綠化、道路河渠綠化、鄉鎮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建設五大工程。”衡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鄭英姿說。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和“可看、可游、可賞”的要求,推進景觀節點建設和環湖外圍綠化。利用城市城鎮周邊適宜綠化地塊,打造生態高效的環城防護林帶,提升環城市城鎮綠化水平。按照“立體、彩色、多樹種綠化”和“多效兼顧、綠美并舉”原則,推進全市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主要河流干渠等通道綠化。結合國家和省級森林鄉村創建,以環村林建設和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溝渠隙地、廣場游園等綠化為重點,廣泛開展村莊綠化。堅持“有路有渠就有樹”的原則,以鄉村道路、田間道路、溝渠等為框架,集中消除農田林網空白區,完善農田林網斷帶空檔。

衡水市將環衡水湖綠化作為衡水市國土綠化的重點工程、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精品工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的原則,聘請高水平設計公司編制完成《衡水湖環湖綠化規劃及重要片區景觀概念設計》,著力構建“一軸、一環、兩湖、四廊、多節點”生態景觀格局,打造自然生態、植物林帶、科普教育、視覺焦點、道路流線和心理感受六大特色體系,建設電瓶車道、自行車道、濱水步道、濕地棧道、七彩慢跑道五級道路。為加快環湖綠化項目實施,該市組織編制了《環衡水湖綠化東湖片區景觀詳細設計》,規劃建設“一軸·五路·八園、一河·九景”空間格局。著力打造綠量厚重、景觀優美的環湖生態景觀。環衡水湖綠化按照“集中連片、景隨時變、特色鮮明”要求,重點實施特色觀光島、荷塘月色、海棠花溪、桃園春色、叢林觀鳥等12個景觀節點建設和環湖外圍綠化工程。

該市還加快了環城市城鎮綠化、道路河渠綠化、鄉鎮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建設,著力構建京津冀環境支撐區。按照“寬林帶、多樹種、大苗木”要求,衡水市全面提升邢衡高速、307國道、中湖大道等交通干線、河流干渠綠化美化水平,完成廊道綠化1200公里。縣城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要求,大力推進300米寬環城林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郊野森林公園,形成了“林水相依、綠廊相連、綠塊相嵌”的城市綠化美景。同時建管結合,全面推行林長制,全市125個鄉(鎮、社區)已全部完成林長制建設,共明確各級林長14217名。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建設標準,該市圍繞城市居住區、城市出入口、濱河景觀帶等城市重點地段建設城市公共游園,合理利用城市邊角空地,結合老城區改造,建設小型綠地口袋公園,積極推進植樹增綠工作,拓展綠化空間。截至目前,主城區共有綜合性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街角綠地等81處不同類型的公園綠地,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對城區覆蓋達83.6%。現有財政投資建設公園9處,均向公眾免費開放。

同時,該市按照“喬為主,灌為輔”的模式建設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的村莊綠化體系。根據村莊區位特點、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產業基礎等基本條件,充分利用環村道路兩側、村莊周邊坑塘、空閑荒地,以生長快、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的鄉土樹種為主,營造兩行以上環村林帶。因地制宜建設生態防護林型、經濟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園綠地型等不同模式的環村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和宅旁空地進行綠化美化,建設鄉村中心綠地或街角游園,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目前該市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實現綠化,基本建有環村林,村莊平均綠化覆蓋率達32.62%。

今年,該市通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落實造林綠化空間的新辦法,采取近自然建設的綠化模式,因地制宜推進擴綠提質,科學精準開展造林綠化。實現國家森林城市五大體系34項評價指標全部達標,2023年力爭通過國家森林城市驗收。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