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荷花(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近年來,河北雄安新區加大白洋淀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通過系統性生態治理,白洋淀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復,水質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生態環境治理實現階段性目標。目前,白洋淀淀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2米左右,淀區面積恢復至290平方公里左右,整體水質提升至Ⅲ類以上標準,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混群(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碼頭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白骨頂雞(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一角(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來源:新華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白洋淀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華社)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7-29
↑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荷花(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近年來,河北雄安新區加大白洋淀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通過系統性生態治理,白洋淀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復,水質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生態環境治理實現階段性目標。目前,白洋淀淀區水位穩定保持在7.2米左右,淀區面積恢復至290平方公里左右,整體水質提升至Ⅲ類以上標準,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混群(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碼頭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白骨頂雞(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景色(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淀區一角(7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