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河北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省所有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后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77.0%,白洋淀淀區水質穩定保持Ⅲ類,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逐步顯現。燕趙大地正在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讓百姓共享藍天白云 清水綠岸
8月9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正在作主題發布的省委書記倪岳峰舉起一本"美麗河北"圖冊,一下子吸引了在場記者的目光。
翻開圖冊,首組照片映入眼簾。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只青頭潛鴨在前面輕松游弋,后面的小鴨奮力追趕。
青頭潛鴨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是全球極瀕危物種,對生態環境極為挑剔。今年7月,人們首次在白洋淀觀測到青頭潛鴨雛鳥,這里已成為青頭潛鴨棲息和繁育的"家"。
青頭潛鴨在白洋淀安家落戶,是河北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朗朗晴空、悠悠碧水,民生之要、百姓之盼。
河北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在石家莊市,77歲的王汝春正在自家陽臺拍攝天空。從2014年開始,他每天早上八點多都會站在自家窗口,用相機拍攝同一片天空,記錄當天的空氣狀況。八年多來,3000多張"天空寫真",匯聚成了一張"石家莊市空氣質量變化圖"。
石家莊市民 王汝春:
上邊都是優良天,污染天都放在下邊,污染天是越來越少。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的數據,為王汝春的"天空影集"做出權威注釋: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1%,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上半年,河北完成1850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保持存量清零、動態隨清;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基本達到全覆蓋;全省綠化提升1000個村莊,完成村莊綠化12.5萬畝。
高水平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7月的塞罕壩一碧千里,在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上,一棵棵樟子松正在茁壯成長,曾經的石質荒山已是滿目蒼翠,生機勃勃。
再接再厲、二次創業。上半年,塞罕壩機械林場完成造林6657畝,大面積推廣栽植闊葉喬木,不斷推進人工林向異齡復層混交林轉變,構建物種豐富、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
今年以來,河北進一步壓實各級林長責任,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大力推行混交造林,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完成營造林527.3萬畝,完成退化草原修復治理13.5萬畝,燕趙大地綠色版圖不斷擴展。
河北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肩負著當好首都綠色生態屏障的重大使命。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河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升。
深入推進首都"兩區"建設。今年以來,張家口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32平方公里,營造林60.42萬畝,退化草原治理4.6萬畝,首都綠色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去年以來,邢臺市百泉、狗頭泉和黑龍潭等泉眼相繼復涌,時隔40多年再現"水涌百穴,甘露爭溢"。
滄州市東光縣油坊口村600多年的古井重新涌水,目前水位深約7米。
百泉古井復涌,涌出的是汩汩清水,折射的是河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的成效。
聚焦華北地區"大漏斗"問題,河北打好"節引調補蓄管"組合拳,有效促進地下水位回升。今年6月,全省淺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1.98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2.05米。深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6.73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6.83米。
錨定"雙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
日前,由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的《張家口市風力發電項目降碳產品方法學》和《張家口市集中式光伏項目降碳產品方法學》發布實施。這是2022年我省首批發布的降碳產品方法學,也是全國首個市級"綠電"降碳產品方法學。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李鐵:
以"綠電"為突破點,將我市豐富的風電、光伏建設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包裝成降碳產品實現了很好的價值轉換。
河北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堅持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強度"雙控",強力推進鋼鐵、火電等重點行業節能增效,積極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綠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
近日,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全省鋼鐵企業環??冃鎰揂工作方案》,提出利用3年時間實現鋼鐵企業全面創A,引領全省工業企業深度減排、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在鋼鐵、化工、火電、水泥等行業推行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健全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河北持續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化和綠色低碳產業化,節能降耗成效突出。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保持兩位數增長。綠色成為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來源:河北新聞聯播、冀時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河北實踐 |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8-14
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河北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省所有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后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77.0%,白洋淀淀區水質穩定保持Ⅲ類,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逐步顯現。燕趙大地正在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讓百姓共享藍天白云 清水綠岸
8月9日上午,中共河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正在作主題發布的省委書記倪岳峰舉起一本"美麗河北"圖冊,一下子吸引了在場記者的目光。
翻開圖冊,首組照片映入眼簾。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只青頭潛鴨在前面輕松游弋,后面的小鴨奮力追趕。
青頭潛鴨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是全球極瀕危物種,對生態環境極為挑剔。今年7月,人們首次在白洋淀觀測到青頭潛鴨雛鳥,這里已成為青頭潛鴨棲息和繁育的"家"。
青頭潛鴨在白洋淀安家落戶,是河北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朗朗晴空、悠悠碧水,民生之要、百姓之盼。
河北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在石家莊市,77歲的王汝春正在自家陽臺拍攝天空。從2014年開始,他每天早上八點多都會站在自家窗口,用相機拍攝同一片天空,記錄當天的空氣狀況。八年多來,3000多張"天空寫真",匯聚成了一張"石家莊市空氣質量變化圖"。
石家莊市民 王汝春:
上邊都是優良天,污染天都放在下邊,污染天是越來越少。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的數據,為王汝春的"天空影集"做出權威注釋: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1%,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上半年,河北完成1850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保持存量清零、動態隨清;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基本達到全覆蓋;全省綠化提升1000個村莊,完成村莊綠化12.5萬畝。
高水平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7月的塞罕壩一碧千里,在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上,一棵棵樟子松正在茁壯成長,曾經的石質荒山已是滿目蒼翠,生機勃勃。
再接再厲、二次創業。上半年,塞罕壩機械林場完成造林6657畝,大面積推廣栽植闊葉喬木,不斷推進人工林向異齡復層混交林轉變,構建物種豐富、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
今年以來,河北進一步壓實各級林長責任,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大力推行混交造林,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完成營造林527.3萬畝,完成退化草原修復治理13.5萬畝,燕趙大地綠色版圖不斷擴展。
河北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肩負著當好首都綠色生態屏障的重大使命。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河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升。
深入推進首都"兩區"建設。今年以來,張家口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32平方公里,營造林60.42萬畝,退化草原治理4.6萬畝,首都綠色生態屏障更加牢固。
去年以來,邢臺市百泉、狗頭泉和黑龍潭等泉眼相繼復涌,時隔40多年再現"水涌百穴,甘露爭溢"。
滄州市東光縣油坊口村600多年的古井重新涌水,目前水位深約7米。
百泉古井復涌,涌出的是汩汩清水,折射的是河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的成效。
聚焦華北地區"大漏斗"問題,河北打好"節引調補蓄管"組合拳,有效促進地下水位回升。今年6月,全省淺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1.98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2.05米。深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6.73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6.83米。
錨定"雙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
日前,由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的《張家口市風力發電項目降碳產品方法學》和《張家口市集中式光伏項目降碳產品方法學》發布實施。這是2022年我省首批發布的降碳產品方法學,也是全國首個市級"綠電"降碳產品方法學。
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李鐵:
以"綠電"為突破點,將我市豐富的風電、光伏建設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包裝成降碳產品實現了很好的價值轉換。
河北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堅持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強度"雙控",強力推進鋼鐵、火電等重點行業節能增效,積極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綠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
近日,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全省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工作方案》,提出利用3年時間實現鋼鐵企業全面創A,引領全省工業企業深度減排、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在鋼鐵、化工、火電、水泥等行業推行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健全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河北持續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化和綠色低碳產業化,節能降耗成效突出。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保持兩位數增長。綠色成為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來源:河北新聞聯播、冀時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