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鳥類被譽為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和"環評師"。隨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白洋淀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如何為鳥類棲息和繁衍提供更優質、安全的生存環境今天的《白洋淀紀行》,跟隨記者一起認識那些忙碌的守護人。
盛夏時節,安新縣城早上5點就已經醒來。老趙是立國農業的員工,每天這個點兒,他會準時出現在魚市,買上二十多斤新鮮的魚蝦泥鰍,去往幾個鳥兒的投喂點。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員工 趙振杰:
剛買的小魚就是往這稻田地里面放的,你看有圖案的地方,那里的養分比較充分,這些魚要游到那個地方去,鳥也是到那個地方覓食。
在當地人眼里,這些投喂點是他們給鳥兒建的食堂。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鳥兒們的食堂,這個比喻非常形象,但它其實有一個更加專業的稱謂,就是安新縣新建成的珍稀鳥類覓食地保護小區。
最近幾年,安新縣的愛鳥護鳥行動,逐漸變成了"政府+民間協會+志愿者"協力共進的行為。這片2800多畝的水稻田,就是在政府主導下,由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珍稀鳥類覓食地。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永雷:
六點多開始,數百只白鷺、上千只須浮鷗都到這里來覓食,所以也實現了當初我們構建的夢想,就是復合型生態農業。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復合型生態農業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永雷:
就是說,不單純只種水稻,而是把一種生態圈放在這兒。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如果有充足的食物,這鳥就能留下來。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永雷:
如果我們在雄安新區的腹地打造這么一片鳥類天堂,讓鳥有了棲息地和覓食地,這些鳥會留在這里越冬。那自然也是雄安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愛鳥護鳥,安新縣大田莊村村民田永峰,也有自己的方式。上午9點,田永峰正和志愿者同伴駕著中國綠發會的巡護船巡護淀區,水生植物、鳥巢、鳥蛋,都是他們保護的對象。
安新縣大田莊村村民 中國綠發會成員 田永峰:
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都認識我這個船,見到這個船就跑。
今年4月份,產鳥蛋的時候,我就碰見一個熟人,他正在掏鳥蛋,我上去勸他,他也不聽,我就給水上分局打電話,讓水上分局工作人員把他勸走了。
白洋淀每一天的變化,老田都看在眼里,白鰱魚、鳑鲏魚越來越多,白骨頂雞成了常客。為了給這些"鄰居"更可靠的保護,2020年,他加入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每周至少有5天,他都要去淀里巡護。
安新縣大田莊村村民 中國綠發會成員 田永峰:
春天鳥產蛋,得保護鳥類;夏天有采藕芽的,挖葦根的;秋天最重要,保護候鳥遷移;現在白洋淀的環境變好了,好多鳥都留在白洋淀越冬,冬天食兒少了,我們就喂食,定期定量地喂。
愛就是守護。為推進白洋淀生物多樣性保護,省生態環境廳開展白洋淀鳥類調查監測視頻監控系統的改造提升,科技與智慧力量的助力,讓這張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版圖更加立體。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在我身后,就是雄安新區白洋淀鳥類棲息地智慧監測系統第一期的施工現場,那第一期工程將設置25個這樣的監測點位,預計今年9月份就能夠投入使用了。
中國鐵塔河北雄安分公司 張楠:
它的主要功能一個是視頻監控,另一個就是影像識別,通過這套系統,包括偷獵的行為也會得到遏制。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影像識別它是如何操作完成的呢
中國鐵塔河北雄安分公司 張楠:
它是通過前端的攝像頭,對鳥類進行采集,后端通過AI的智能算法,對鳥類進行分析,可以識別鳥類的科目、種屬。
老趙:吃的不用愁,食物供應我負責!
張楠:我負責安全監控。
馬永雷:魚米之鄉,百鳥樂園,讓美麗的鳥兒留下來。
來源:知河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白洋淀紀行② |白洋淀上守護人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8-17
野生鳥類被譽為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和"環評師"。隨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白洋淀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如何為鳥類棲息和繁衍提供更優質、安全的生存環境今天的《白洋淀紀行》,跟隨記者一起認識那些忙碌的守護人。
盛夏時節,安新縣城早上5點就已經醒來。老趙是立國農業的員工,每天這個點兒,他會準時出現在魚市,買上二十多斤新鮮的魚蝦泥鰍,去往幾個鳥兒的投喂點。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員工 趙振杰:
剛買的小魚就是往這稻田地里面放的,你看有圖案的地方,那里的養分比較充分,這些魚要游到那個地方去,鳥也是到那個地方覓食。
在當地人眼里,這些投喂點是他們給鳥兒建的食堂。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鳥兒們的食堂,這個比喻非常形象,但它其實有一個更加專業的稱謂,就是安新縣新建成的珍稀鳥類覓食地保護小區。
最近幾年,安新縣的愛鳥護鳥行動,逐漸變成了"政府+民間協會+志愿者"協力共進的行為。這片2800多畝的水稻田,就是在政府主導下,由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珍稀鳥類覓食地。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永雷:
六點多開始,數百只白鷺、上千只須浮鷗都到這里來覓食,所以也實現了當初我們構建的夢想,就是復合型生態農業。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復合型生態農業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永雷:
就是說,不單純只種水稻,而是把一種生態圈放在這兒。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如果有充足的食物,這鳥就能留下來。
河北雄安立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永雷:
如果我們在雄安新區的腹地打造這么一片鳥類天堂,讓鳥有了棲息地和覓食地,這些鳥會留在這里越冬。那自然也是雄安新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愛鳥護鳥,安新縣大田莊村村民田永峰,也有自己的方式。上午9點,田永峰正和志愿者同伴駕著中國綠發會的巡護船巡護淀區,水生植物、鳥巢、鳥蛋,都是他們保護的對象。
安新縣大田莊村村民 中國綠發會成員 田永峰:
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都認識我這個船,見到這個船就跑。
今年4月份,產鳥蛋的時候,我就碰見一個熟人,他正在掏鳥蛋,我上去勸他,他也不聽,我就給水上分局打電話,讓水上分局工作人員把他勸走了。
白洋淀每一天的變化,老田都看在眼里,白鰱魚、鳑鲏魚越來越多,白骨頂雞成了常客。為了給這些"鄰居"更可靠的保護,2020年,他加入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每周至少有5天,他都要去淀里巡護。
安新縣大田莊村村民 中國綠發會成員 田永峰:
春天鳥產蛋,得保護鳥類;夏天有采藕芽的,挖葦根的;秋天最重要,保護候鳥遷移;現在白洋淀的環境變好了,好多鳥都留在白洋淀越冬,冬天食兒少了,我們就喂食,定期定量地喂。
愛就是守護。為推進白洋淀生物多樣性保護,省生態環境廳開展白洋淀鳥類調查監測視頻監控系統的改造提升,科技與智慧力量的助力,讓這張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版圖更加立體。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在我身后,就是雄安新區白洋淀鳥類棲息地智慧監測系統第一期的施工現場,那第一期工程將設置25個這樣的監測點位,預計今年9月份就能夠投入使用了。
中國鐵塔河北雄安分公司 張楠:
它的主要功能一個是視頻監控,另一個就是影像識別,通過這套系統,包括偷獵的行為也會得到遏制。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郝明:
影像識別它是如何操作完成的呢
中國鐵塔河北雄安分公司 張楠:
它是通過前端的攝像頭,對鳥類進行采集,后端通過AI的智能算法,對鳥類進行分析,可以識別鳥類的科目、種屬。
老趙:吃的不用愁,食物供應我負責!
張楠:我負責安全監控。
馬永雷:魚米之鄉,百鳥樂園,讓美麗的鳥兒留下來。
來源:知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