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荷香,千鳥競飛。五年來,白洋淀治理從全流域"一盤棋"出發,把住"入口關"、織密流域監測網……打出系統性生態治理組合拳,"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復,生物多樣性資源日益豐富,正在成為華北地區天然的博物館和鮮活的動植物物種基因庫。
十里煙波浮淀鷗,荷花搖做玉人羞。在慕名而來的寫生者筆下,清晨的白洋淀濃淡相宜,一片生機"躍然紙上"。
(夏老師,我也想畫兩筆。)
寫生者 夏旭軍:好呀,來給你。對,把這個葉子的顏色涂一下。
(就是我這手笨,我擔心我畫不好呀。)
寫生者 夏旭軍:非常好非常好,這景美怎么畫都美。
肉眼可見的美景嫣然,同樣被"星辰之眼"不斷定格。雄安新區衛星中心提供的最新影像顯示,到今年2月份,白洋淀水域面積較2017年10月增加了73.2%,恢復至約290平方公里。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雪霏:
改善白洋淀水質,關鍵是把住"入口關"。這里是雄安新區安新縣的府河河口濕地。府河是白洋淀入淀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府河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就相當于是我們家中的"凈水器"。為了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這個"凈水器"的效果,我今天也是有備而來。我們用礦泉水瓶來灌半瓶府河的水,透過陽光,瓶中的水質清澈透亮。看來,這個濕地超大"凈水器"的功能已經顯現。
俯瞰府河河口濕地,猶如一面巨大的扇子。入淀河水從扇面最寬的地方匯入濕地,進入"前置沉淀生態塘",經過沉淀后流入"水平潛流濕地",最后經過"水生植物塘",流入白洋淀。
安新生態局環境監測站 劉冬梅:
這個巨大的“凈水器”每天能夠處理25萬噸上游污水處理廠尾水,相當于一個中等人口規模城市的用水量。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工程師 陳國敏:
府河河口濕地它是華北平原最大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結合藻苲淀退耕還淀一期工程,促進了淀區水面恢復,同時為鳥類和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雄安新區設立后,僅僅用了1年時間,白洋淀就擁有了府河河口濕地和孝義河濕地兩個巨大的"凈水器"。同時白洋淀還擁有"5G+北斗"、"空地淀"一體化監測等智慧"黑科技",將全域生態環境的細微變化盡收"眼底",為生態持續改善提供數據支撐。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雪霏:
這艘船叫做雄安監測1號,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對水質自動監測點無法覆蓋的區域進行一個補充。同時它也是一艘母船,在船上還搭載著三艘這樣大小不同的子船。在母船到達不了的區域,這些子船就可以派上用場。
織密流域監測網,雄安新區在全流域設置了61個考核監測斷面,建設4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上游各市對流域內全部入淀排口及852家重點監控涉水企業安裝污水在線監控設施,全部納入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
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生態環境局監控中心技術人員 谷雅亭:
通過這個柱狀圖還有曲線圖可以看出來,最近這幾年,主要污染物質化學需氧量,還有氨氮、總磷它是逐年下降的。監測主要是以環境質量監測為主了。
隨著白洋淀流域各項治理工作加速推進,去年白洋淀的水質實現了從劣Ⅴ類到全域Ⅲ類的跨越性突破,今年初更是在八個點位測得了均值水質達到Ⅱ類。特別令人欣喜的是,水質持續改善的同時,水生態也取得了明顯改觀。2021年白洋淀水生生物調查共發現高等水生植物27種,浮游植物86種,底棲動物58種,成為了鳥類理想的繁殖地。
省生態環境廳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保障中心主任 劉偉強:
一個區域的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可能會體現在生物多樣性上的改善和恢復上,從去年的調查監測數據可以看出來,淀區的一些物種的種類在增多,一些種群在擴大。現階段白洋淀的治理保護已經從污染治理向生態修復轉變。
魚翔淺底,飛鳥翔集。行走在白洋淀,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煥發生機的新白洋淀,正將"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畫卷徐徐鋪展。城淀共生,城淀共榮,既是千年大計的高質量起點,更是未來之城的理念坐標。
來源:知河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白洋淀紀行⑤ | 系統性生態治理繪就千鳥競飛新畫卷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08-20
風動荷香,千鳥競飛。五年來,白洋淀治理從全流域"一盤棋"出發,把住"入口關"、織密流域監測網……打出系統性生態治理組合拳,"華北之腎"功能加快修復,生物多樣性資源日益豐富,正在成為華北地區天然的博物館和鮮活的動植物物種基因庫。
十里煙波浮淀鷗,荷花搖做玉人羞。在慕名而來的寫生者筆下,清晨的白洋淀濃淡相宜,一片生機"躍然紙上"。
(夏老師,我也想畫兩筆。)
寫生者 夏旭軍:好呀,來給你。對,把這個葉子的顏色涂一下。
(就是我這手笨,我擔心我畫不好呀。)
寫生者 夏旭軍:非常好非常好,這景美怎么畫都美。
肉眼可見的美景嫣然,同樣被"星辰之眼"不斷定格。雄安新區衛星中心提供的最新影像顯示,到今年2月份,白洋淀水域面積較2017年10月增加了73.2%,恢復至約290平方公里。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雪霏:
改善白洋淀水質,關鍵是把住"入口關"。這里是雄安新區安新縣的府河河口濕地。府河是白洋淀入淀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府河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就相當于是我們家中的"凈水器"。為了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這個"凈水器"的效果,我今天也是有備而來。我們用礦泉水瓶來灌半瓶府河的水,透過陽光,瓶中的水質清澈透亮。看來,這個濕地超大"凈水器"的功能已經顯現。
俯瞰府河河口濕地,猶如一面巨大的扇子。入淀河水從扇面最寬的地方匯入濕地,進入"前置沉淀生態塘",經過沉淀后流入"水平潛流濕地",最后經過"水生植物塘",流入白洋淀。
安新生態局環境監測站 劉冬梅:
這個巨大的“凈水器”每天能夠處理25萬噸上游污水處理廠尾水,相當于一個中等人口規模城市的用水量。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工程師 陳國敏:
府河河口濕地它是華北平原最大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結合藻苲淀退耕還淀一期工程,促進了淀區水面恢復,同時為鳥類和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雄安新區設立后,僅僅用了1年時間,白洋淀就擁有了府河河口濕地和孝義河濕地兩個巨大的"凈水器"。同時白洋淀還擁有"5G+北斗"、"空地淀"一體化監測等智慧"黑科技",將全域生態環境的細微變化盡收"眼底",為生態持續改善提供數據支撐。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雪霏:
這艘船叫做雄安監測1號,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對水質自動監測點無法覆蓋的區域進行一個補充。同時它也是一艘母船,在船上還搭載著三艘這樣大小不同的子船。在母船到達不了的區域,這些子船就可以派上用場。
織密流域監測網,雄安新區在全流域設置了61個考核監測斷面,建設4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上游各市對流域內全部入淀排口及852家重點監控涉水企業安裝污水在線監控設施,全部納入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
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生態環境局監控中心技術人員 谷雅亭:
通過這個柱狀圖還有曲線圖可以看出來,最近這幾年,主要污染物質化學需氧量,還有氨氮、總磷它是逐年下降的。監測主要是以環境質量監測為主了。
隨著白洋淀流域各項治理工作加速推進,去年白洋淀的水質實現了從劣Ⅴ類到全域Ⅲ類的跨越性突破,今年初更是在八個點位測得了均值水質達到Ⅱ類。特別令人欣喜的是,水質持續改善的同時,水生態也取得了明顯改觀。2021年白洋淀水生生物調查共發現高等水生植物27種,浮游植物86種,底棲動物58種,成為了鳥類理想的繁殖地。
省生態環境廳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保障中心主任 劉偉強:
一個區域的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可能會體現在生物多樣性上的改善和恢復上,從去年的調查監測數據可以看出來,淀區的一些物種的種類在增多,一些種群在擴大。現階段白洋淀的治理保護已經從污染治理向生態修復轉變。
魚翔淺底,飛鳥翔集。行走在白洋淀,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煥發生機的新白洋淀,正將"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畫卷徐徐鋪展。城淀共生,城淀共榮,既是千年大計的高質量起點,更是未來之城的理念坐標。
來源:知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