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水面上,數百只白鷺亭亭玉立,姿態優雅。這是位于安新縣同口鎮和端村鎮交界處的羊角淀,淀水清澈見底,成了白鷺、白琵鷺、斑嘴鴨等鳥類的棲息地。
紀紅軍在濕地進行候鳥遷徙觀測和濕地巡察。河北新聞網記者 劉光昱 攝
“這里大白鷺、中白鷺居多,用鏡頭拉近了看,就會發現它們是黑腿黃腳。”10月1日16時,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林業股工作人員紀紅軍對負責的幾個鳥類保護點位進行巡護。從羊角淀到唐河河道,他每天早晨和下午要巡護兩次。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棲息羊角淀濕地。河北新聞網記者 劉光昱 攝
這時,一隊排著整齊陣型的大雁出現在上空,紀紅軍馬上打電話匯報:大雁來了,有幾十只。“過了國慶節,天鵝該來了,也就停留兩三天。”紀紅軍對于白洋淀水域候鳥、留鳥的習性了如指掌。
今年1至8月,根據國家共享監測數據,白洋淀8個國控點位均值水質為Ⅲ類,化學需氧量為15.9mg/L,白洋淀穩居國家良好湖泊行列。
“當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并重,正在統籌實施新一期生態清淤,推動內源治理進入新階段。截至9月23日,雄安新區共對白洋淀實施補水7.09億立方米,對白洋淀水位保持和水動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百淀聯通試點、潴龍河連通馬棚淀工程已主體完工。”國慶假期仍堅守崗位的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組組長周立志表示。
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在白洋淀棲息繁殖,成為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有力佐證。河北日報記者 李東宇攝
白洋淀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使得淀區生態多樣性逐步恢復。目前野生鳥類總量達237種,較新區設立之前增加了31種,野生魚類也恢復至46種。
成群白鷺在安新縣唐河流域棲息覓食。濕地、田野上隨處可見白鷺翩翩起舞,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在唐河河道入淀口附近,安新縣同口鎮北青村村民陳征國開著農用車路過,看到沿河巡護的紀紅軍樂呵呵地打招呼:“這里水質好了,鳥兒魚兒也多了,小時候的白洋淀又回來了。”
這是在雄安新區白洋淀一處鳥類棲息地拍攝的野生鳥群。新華社發(劉洵 攝)
省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穩居國家良好湖泊行列的基礎上,白洋淀正向全國美麗河湖行列奮進。
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混群。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鳥飛生態美,魚躍新家園!白洋淀野生鳥類總量達237種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10-09
開闊的水面上,數百只白鷺亭亭玉立,姿態優雅。這是位于安新縣同口鎮和端村鎮交界處的羊角淀,淀水清澈見底,成了白鷺、白琵鷺、斑嘴鴨等鳥類的棲息地。
紀紅軍在濕地進行候鳥遷徙觀測和濕地巡察。河北新聞網記者 劉光昱 攝
“這里大白鷺、中白鷺居多,用鏡頭拉近了看,就會發現它們是黑腿黃腳。”10月1日16時,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林業股工作人員紀紅軍對負責的幾個鳥類保護點位進行巡護。從羊角淀到唐河河道,他每天早晨和下午要巡護兩次。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棲息羊角淀濕地。河北新聞網記者 劉光昱 攝
這時,一隊排著整齊陣型的大雁出現在上空,紀紅軍馬上打電話匯報:大雁來了,有幾十只。“過了國慶節,天鵝該來了,也就停留兩三天。”紀紅軍對于白洋淀水域候鳥、留鳥的習性了如指掌。
今年1至8月,根據國家共享監測數據,白洋淀8個國控點位均值水質為Ⅲ類,化學需氧量為15.9mg/L,白洋淀穩居國家良好湖泊行列。
“當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并重,正在統籌實施新一期生態清淤,推動內源治理進入新階段。截至9月23日,雄安新區共對白洋淀實施補水7.09億立方米,對白洋淀水位保持和水動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百淀聯通試點、潴龍河連通馬棚淀工程已主體完工。”國慶假期仍堅守崗位的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組組長周立志表示。
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在白洋淀棲息繁殖,成為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有力佐證。河北日報記者 李東宇攝
白洋淀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使得淀區生態多樣性逐步恢復。目前野生鳥類總量達237種,較新區設立之前增加了31種,野生魚類也恢復至46種。
成群白鷺在安新縣唐河流域棲息覓食。濕地、田野上隨處可見白鷺翩翩起舞,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在唐河河道入淀口附近,安新縣同口鎮北青村村民陳征國開著農用車路過,看到沿河巡護的紀紅軍樂呵呵地打招呼:“這里水質好了,鳥兒魚兒也多了,小時候的白洋淀又回來了。”
這是在雄安新區白洋淀一處鳥類棲息地拍攝的野生鳥群。新華社發(劉洵 攝)
省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穩居國家良好湖泊行列的基礎上,白洋淀正向全國美麗河湖行列奮進。
這是在白洋淀淀區拍攝的青頭潛鴨與白眼潛鴨混群。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