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邯鄲市峰峰礦區境內俯瞰曲折蜿蜒的滏陽河。河北日報通訊員 呂風獻攝
邯鄲市是河北省重工業城市,在藍天保衛戰中,邯鄲市強化治本攻堅,注重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在大氣環境質量逐年改善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這是記者從9月27日邯鄲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喜迎二十大 邯鄲向未來”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邯鄲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齊海新向媒體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邯鄲市舉全市之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大幅改善,優良天正成為‘主角’。在治污攻堅中,邯鄲市推動產業結構實現了由重變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主導產業由原來的鋼鐵、煤炭、建材、電力‘老四樣’,逐漸變成了精品鋼材、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現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強’。”
深挖工業減排,實行“邯鄲限值”
邯鄲市作為老工業基地,鋼鐵、煤炭、建材、電力等重工業產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把時間拉回到十年前,2013年秋冬季,邯鄲市PM2.5濃度多次爆表,霧霾成為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呼吸之患’‘心肺之患’。”齊海新介紹說。
深化工業污染減排,推動工業企業治理提標升級成了邯鄲市治理霧霾的“拳頭”舉措。
近年來,邯鄲市持續推進重點企業深度治理,鋼鐵、焦化、火電、水泥、玻璃、陶瓷等6大行業84家企業穩定實現超低排放,對磚瓦窯、炭素、石灰、鑄造、巖棉、氧化鋅等六個行業執行嚴于國標省標的“邯鄲限值”。全面開展能效對標和環保績效“升A晉B”行動,工業企業綠色發展、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
實行“一廠一策”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從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全鏈條、全環節控制VOCs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
加強一氧化碳長流程治理,邯鄲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鋼鐵行業燒結機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試驗治理。
在治企同時,邯鄲市堅持系統治理,打好抑塵、治車、控煤、禁燒組合拳。堅持有污必治、應治盡治,一個點位一個點位查,0.1微克0.1微克扣,攻堅“錙銖必較”,推動大氣環境質量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齊海新認為,邯鄲市空氣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退后十”。自2013年國家實行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以來,邯鄲市始終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徘徊,最差時排名倒2。2021年,邯鄲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國倒15,打破了重工業城市退不了“后十”的固有認識,空氣質量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通過生態修復,邯鄲園博園所在區域實現了工業廢棄地到生態公園的精彩蝶變。復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結構變輕,綠色發展后勁更足
聚焦大氣污染防治面臨的突出矛盾,邯鄲市全力推動去產能、調結構、促轉型、優布局,著力解決結構性、布局性污染,在大幅削減污染排放同時,推動經濟綠色發展。
“近十年來,邯鄲市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工業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負責人董恒利向記者介紹說,2013年以來,邯鄲市累計壓減煉鐵產能2033萬噸、煉鋼產能1812.6萬噸、火電產能74.1萬千瓦;實現4.3米及以下焦爐全市清零。整治“散亂污”企業30251家,體量全省第一。
經過綜合整治,邯鄲市工業企業在“瘦身減肥”的同時,實現了“強身健體”,全市主導產業由原來的鋼鐵、煤炭、建材、電力“老四樣”,逐漸變成了精品鋼材、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現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強”,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綠色發展后勁更足。
緊盯能源結構調整,邯鄲市在河北省率先開展“拆鍋爐、拔煙囪”專項行動,累計淘汰燃煤鍋爐8651臺、12965蒸噸,實現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清零。2018年起,全面實施農村清潔化取暖,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9.25萬戶,基本實現了農村平原地區散煤清零,西部山區潔凈煤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立煤矸石磚瓦窯企業淘汰退出機制,大比例退出煤矸石磚瓦窯企業,大幅度消減劣質用煤。
“在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邯鄲市加大‘公轉鐵’力度,強力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董恒利介紹說,2018—2021年底,邯鄲市先后投資25.34億元,建成9條鐵路專用線,全市有鐵路專用線企業由2018年11家增至20家。推動運輸結構由舊變新,2013年以來,邯鄲市淘汰老舊機動車17.8萬余輛,推廣電動公交車1244輛,累計推廣新能源標準車9.51萬輛,大型工礦企業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達到90%以上,路上行駛的綠牌新能源車越來越多。
此外,加強揚塵污染防控,邯鄲市嚴格落實建筑工地八項標準,530家建筑工地全部安裝PM10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1184輛渣土車全部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城市道路實現“雙五雙十”和“六無六凈”標準。累計完成319處礦山修復治理,主城區西部的園博園、沁河郊野公園、紫山公園等連接成片,礦區廠區變景區,渣山荒山變青山,成為生態建設示范區。
邯鄲持續改善空氣質量,2021年實現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退后十”。這是藍天映襯下的城市一角。董源攝
十年治污攻堅,優良天成“主角”
“自2021年9月16日起,按照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部署要求,重點城市‘退后十’工作實行日調度,節假日、雙休日一天不停,雷打不動。昨天,也就是9月26日下午得6點到8點,邯鄲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系統、相關部門、有關鄉鎮共500人參加了日調度,反饋整改問題56個,推送問題線索203個。”齊海新對邯鄲市空氣質量改變的點點滴滴都深有感觸,“從去年的到今年,一共是376天,即便是現在邯鄲市已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之外,這樣的日調度從未間斷。在這個排位賽中,不進則退,邯鄲市仍需要持之以恒推進治理,鞏固改善成效。”
十年治污攻堅,邯鄲市始終堅持力度不減,咬定青山不放松,從2013年啟動“大氣十條”治理,到2018年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再到2021年,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保衛戰,邯鄲市一路攻堅克難,積量變為質變,喚回藍天白云。
監測數據顯示,2013—2021年,邯鄲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由11.95下降到4.81,下降59.7%;PM2.5濃度由1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6微克/立方米,下降65.7%;重污染天數由98天減少到15天;優良天由74天增加至245天,好天占比近七成,優良天已成“主角”。
來源:中國環境客戶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老四樣”變“新六強”!邯鄲科學治污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10-10
圖為邯鄲市峰峰礦區境內俯瞰曲折蜿蜒的滏陽河。河北日報通訊員 呂風獻攝
邯鄲市是河北省重工業城市,在藍天保衛戰中,邯鄲市強化治本攻堅,注重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在大氣環境質量逐年改善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這是記者從9月27日邯鄲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喜迎二十大 邯鄲向未來”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邯鄲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齊海新向媒體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邯鄲市舉全市之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大幅改善,優良天正成為‘主角’。在治污攻堅中,邯鄲市推動產業結構實現了由重變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主導產業由原來的鋼鐵、煤炭、建材、電力‘老四樣’,逐漸變成了精品鋼材、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現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強’。”
深挖工業減排,實行“邯鄲限值”
邯鄲市作為老工業基地,鋼鐵、煤炭、建材、電力等重工業產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把時間拉回到十年前,2013年秋冬季,邯鄲市PM2.5濃度多次爆表,霧霾成為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呼吸之患’‘心肺之患’。”齊海新介紹說。
深化工業污染減排,推動工業企業治理提標升級成了邯鄲市治理霧霾的“拳頭”舉措。
近年來,邯鄲市持續推進重點企業深度治理,鋼鐵、焦化、火電、水泥、玻璃、陶瓷等6大行業84家企業穩定實現超低排放,對磚瓦窯、炭素、石灰、鑄造、巖棉、氧化鋅等六個行業執行嚴于國標省標的“邯鄲限值”。全面開展能效對標和環保績效“升A晉B”行動,工業企業綠色發展、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
實行“一廠一策”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從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全鏈條、全環節控制VOCs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
加強一氧化碳長流程治理,邯鄲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鋼鐵行業燒結機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試驗治理。
在治企同時,邯鄲市堅持系統治理,打好抑塵、治車、控煤、禁燒組合拳。堅持有污必治、應治盡治,一個點位一個點位查,0.1微克0.1微克扣,攻堅“錙銖必較”,推動大氣環境質量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齊海新認為,邯鄲市空氣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退后十”。自2013年國家實行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以來,邯鄲市始終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徘徊,最差時排名倒2。2021年,邯鄲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國倒15,打破了重工業城市退不了“后十”的固有認識,空氣質量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通過生態修復,邯鄲園博園所在區域實現了工業廢棄地到生態公園的精彩蝶變。復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結構變輕,綠色發展后勁更足
聚焦大氣污染防治面臨的突出矛盾,邯鄲市全力推動去產能、調結構、促轉型、優布局,著力解決結構性、布局性污染,在大幅削減污染排放同時,推動經濟綠色發展。
“近十年來,邯鄲市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工業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負責人董恒利向記者介紹說,2013年以來,邯鄲市累計壓減煉鐵產能2033萬噸、煉鋼產能1812.6萬噸、火電產能74.1萬千瓦;實現4.3米及以下焦爐全市清零。整治“散亂污”企業30251家,體量全省第一。
經過綜合整治,邯鄲市工業企業在“瘦身減肥”的同時,實現了“強身健體”,全市主導產業由原來的鋼鐵、煤炭、建材、電力“老四樣”,逐漸變成了精品鋼材、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現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強”,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綠色發展后勁更足。
緊盯能源結構調整,邯鄲市在河北省率先開展“拆鍋爐、拔煙囪”專項行動,累計淘汰燃煤鍋爐8651臺、12965蒸噸,實現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清零。2018年起,全面實施農村清潔化取暖,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9.25萬戶,基本實現了農村平原地區散煤清零,西部山區潔凈煤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立煤矸石磚瓦窯企業淘汰退出機制,大比例退出煤矸石磚瓦窯企業,大幅度消減劣質用煤。
“在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邯鄲市加大‘公轉鐵’力度,強力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董恒利介紹說,2018—2021年底,邯鄲市先后投資25.34億元,建成9條鐵路專用線,全市有鐵路專用線企業由2018年11家增至20家。推動運輸結構由舊變新,2013年以來,邯鄲市淘汰老舊機動車17.8萬余輛,推廣電動公交車1244輛,累計推廣新能源標準車9.51萬輛,大型工礦企業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達到90%以上,路上行駛的綠牌新能源車越來越多。
此外,加強揚塵污染防控,邯鄲市嚴格落實建筑工地八項標準,530家建筑工地全部安裝PM10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1184輛渣土車全部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城市道路實現“雙五雙十”和“六無六凈”標準。累計完成319處礦山修復治理,主城區西部的園博園、沁河郊野公園、紫山公園等連接成片,礦區廠區變景區,渣山荒山變青山,成為生態建設示范區。
邯鄲持續改善空氣質量,2021年實現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退后十”。這是藍天映襯下的城市一角。董源攝
十年治污攻堅,優良天成“主角”
“自2021年9月16日起,按照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部署要求,重點城市‘退后十’工作實行日調度,節假日、雙休日一天不停,雷打不動。昨天,也就是9月26日下午得6點到8點,邯鄲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系統、相關部門、有關鄉鎮共500人參加了日調度,反饋整改問題56個,推送問題線索203個。”齊海新對邯鄲市空氣質量改變的點點滴滴都深有感觸,“從去年的到今年,一共是376天,即便是現在邯鄲市已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后十’之外,這樣的日調度從未間斷。在這個排位賽中,不進則退,邯鄲市仍需要持之以恒推進治理,鞏固改善成效。”
十年治污攻堅,邯鄲市始終堅持力度不減,咬定青山不放松,從2013年啟動“大氣十條”治理,到2018年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再到2021年,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保衛戰,邯鄲市一路攻堅克難,積量變為質變,喚回藍天白云。
監測數據顯示,2013—2021年,邯鄲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由11.95下降到4.81,下降59.7%;PM2.5濃度由1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6微克/立方米,下降65.7%;重污染天數由98天減少到15天;優良天由74天增加至245天,好天占比近七成,優良天已成“主角”。
來源:中國環境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