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不卡,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喷水,香蕉久久国产AV一区二区,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李晉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 奮力譜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篇章

發布日期:2022-10-21 14:18 信息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訪問量:? 字體 :[ 大 ][ 中 ][ 小 ]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奮力譜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篇章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晉宇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九次視察河北,每一次都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準確把握河北發展所處歷史方位和面臨的重大機遇挑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對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全面部署,為全省生態環境工作確立了發展目標和前進方向。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把學習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斷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堅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

河北地處京畿要地,河北的生態環境事關首都生態安全。我們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變。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累計壓減退出煉鋼產能1.1億噸、焦炭0.3億噸、水泥1.2億噸、平板玻璃1.1億重量箱,2021年工業領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占全社會排放總量比重較2013年分別下降14.7、31.5、51.7個百分點,完成農村“雙代”工程1296.5萬戶,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在全國率先開展鋼鐵、焦化等行業1380個項目的超低排放改造,關停取締和改造提升“散亂污”企業13萬余家,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42萬輛。2022年1-9月,全省大氣PM2.5濃度降低至34微克/立方米,邁入國家二級標準大關,11個設區市歷史性全部退出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后十”,甩掉了空氣污染嚴重城市全國最多的“帽子”。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三水”統籌、河海兼顧、科學治理,以空前力度加強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張承地區灤河、潮白河、永定河流域綜合治理,大運河沿線生態保護,渤海海洋環境綜合整治,白洋淀水質實現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跨越式提升,躋身全國良好湖泊行列,地表水劣Ⅴ類水體和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持續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安全管控和利用率100%,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9%,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

盡管減污治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還沒有根本改變,綠色低碳轉型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必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不斷攻克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確保全省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穩定保持在全國“后十”之外并逐步改善,白洋淀水質在Ⅲ類基礎上持續提升,力爭盡早躋身全國美麗湖泊行列,海洋環境治理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既保護環境也保護生產力,突出服務導向,大力創新治理舉措,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推進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創A,組織相關地市及44家鋼鐵企業“一廠一策”制定創A方案,發布14項最優技術指南,組建廳級領導牽頭的專家組,深入鋼鐵企業一線,指導對標5大類、45項技術指標改造提升,鋼鐵企業累計15家實現創A,為全國最多,鋼鐵企業綠色發展水平和行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創新出臺激勵性生態環境績效分級政策,選取鋼鐵、焦化等七個行業開展激勵性生態環境績效分級,會同工信、發改、稅務等部門研究制定“單位污染物排放量稅收貢獻”和“研發投入比例”績效基準值,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提前享受高一級別激勵性績效管理優惠政策,企業自主減排動力明顯提升。深化排污權交易、降碳產品價值實現“兩個市場”改革,注重發揮排污權要素配置作用,細化確權、政府儲備、市場交易管理辦法,累計交易1.9萬筆21億元,在全國領先;2021年以來率先從林業碳匯和“兩高”行業入手,開發降碳產品,28個項目93.89萬噸降碳產品實現價值4775.69萬元,得到中央深改辦充分肯定。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和“兩進三送”活動,組建廳級領導帶隊的11個幫扶組,圍繞省市重點項目、12個省級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巡回開展“進企業、進基層、送法律、送政策、送技術”,今年以來現場解決問題508項,保障了615個省重點項目落地,實現167個縣(市、區)幫扶全覆蓋。

穩住經濟大盤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中心任務,生態環境部門將繼續堅持服務發展導向,不斷深化改革措施,以鋼鐵行業全面創A帶動全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快創A步伐,創新績效管理手段,全面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和產業競爭力;發揮生態資源配置的“綠色杠桿”作用,注重金融賦能,培育排污權和碳交易主體,活躍市場交易,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路徑;進一步優化環評審批服務,助力重點項目落地實施,讓生態環境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堅持系統保護修復生態環境,堅定不移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決守住生態保護底線。劃定3.68萬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實現全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生態修復治理重大工程,突出張承地區察汗淖爾等生態敏感地帶和壩上“三化”草原治理、燕山-太行山生態提升、衡水湖和七里海瀉湖等重要濕地保護、雄安新區整體生態修復等重點任務,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修復治理力度。突出“兩山、兩翼、三環、四沿”重點區域,科學實施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31%提高到2021年的35%以上。大力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2.3億立方米,超采區三分之二的縣地下水位實現回升。圍繞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白洋淀魚翔淺底、碧水逶迤,野生鳥類恢復到237種,魚類46種,水生高等植物29種,“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從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出發,以提高自我修復能力和增強穩定性為目標,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探索建立美麗河北的考核指標體系,逐步將生態質量納入考核內容,在白洋淀開展水生態、鳥生態監測評價,推進重點地區生物多樣性不斷改善,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主動保生態、促生態、建生態,推進全省自然生態質量逐步改善。

堅持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堅定不移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堅持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全省先后制修訂《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等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30余部,連續多年開展大氣、水、土等“一法一條例”人大執法監督。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23.19萬家企業全部納入監管,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企業環境信用管理制度體系,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強化監管執法,在全國率先組建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在張承地區、白洋淀流域探索建立與北京、天津、山西等周邊省市生態環境聯合立法、聯合執法機制;全面推行“352”非現場監管執法,今年以來全省入企檢查次數同比下降60%以上,基本實現線上全天候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做到“查辦更準、打擾更少、服務更好、作風更硬”。嚴格督察問效,在全國率先完成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創新開展省直部門、省屬國企環保督察,積極構建“五級書記”負責、黨政同責狠抓落實的生態環境工作格局;修訂完善大氣、水通報排名考核辦法,取消限批措施,同時堅持標準不松、科學精準,為基層“松綁”而不“減壓”。

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下一步將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不斷夯實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四梁八柱”。大力推進非現場監管執法改革,完善環保考核體系,深化智慧環保改革,增強科學性、適用性,構建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牢記“國之大者”,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見效,奮力譜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篇章。

來源:河北黨校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河北生態環境發布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奮力譜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篇章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晉宇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九次視察河北,每一次都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準確把握河北發展所處歷史方位和面臨的重大機遇挑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對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全面部署,為全省生態環境工作確立了發展目標和前進方向。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持把學習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斷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堅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

河北地處京畿要地,河北的生態環境事關首都生態安全。我們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變。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累計壓減退出煉鋼產能1.1億噸、焦炭0.3億噸、水泥1.2億噸、平板玻璃1.1億重量箱,2021年工業領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占全社會排放總量比重較2013年分別下降14.7、31.5、51.7個百分點,完成農村“雙代”工程1296.5萬戶,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在全國率先開展鋼鐵、焦化等行業1380個項目的超低排放改造,關停取締和改造提升“散亂污”企業13萬余家,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42萬輛。2022年1-9月,全省大氣PM2.5濃度降低至34微克/立方米,邁入國家二級標準大關,11個設區市歷史性全部退出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后十”,甩掉了空氣污染嚴重城市全國最多的“帽子”。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三水”統籌、河海兼顧、科學治理,以空前力度加強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張承地區灤河、潮白河、永定河流域綜合治理,大運河沿線生態保護,渤海海洋環境綜合整治,白洋淀水質實現從劣Ⅴ類到Ⅲ類的跨越式提升,躋身全國良好湖泊行列,地表水劣Ⅴ類水體和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北戴河近岸海域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持續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安全管控和利用率100%,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9%,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

盡管減污治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還沒有根本改變,綠色低碳轉型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必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不斷攻克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確保全省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穩定保持在全國“后十”之外并逐步改善,白洋淀水質在Ⅲ類基礎上持續提升,力爭盡早躋身全國美麗湖泊行列,海洋環境治理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既保護環境也保護生產力,突出服務導向,大力創新治理舉措,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面推進鋼鐵企業環保績效創A,組織相關地市及44家鋼鐵企業“一廠一策”制定創A方案,發布14項最優技術指南,組建廳級領導牽頭的專家組,深入鋼鐵企業一線,指導對標5大類、45項技術指標改造提升,鋼鐵企業累計15家實現創A,為全國最多,鋼鐵企業綠色發展水平和行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創新出臺激勵性生態環境績效分級政策,選取鋼鐵、焦化等七個行業開展激勵性生態環境績效分級,會同工信、發改、稅務等部門研究制定“單位污染物排放量稅收貢獻”和“研發投入比例”績效基準值,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提前享受高一級別激勵性績效管理優惠政策,企業自主減排動力明顯提升。深化排污權交易、降碳產品價值實現“兩個市場”改革,注重發揮排污權要素配置作用,細化確權、政府儲備、市場交易管理辦法,累計交易1.9萬筆21億元,在全國領先;2021年以來率先從林業碳匯和“兩高”行業入手,開發降碳產品,28個項目93.89萬噸降碳產品實現價值4775.69萬元,得到中央深改辦充分肯定。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和“兩進三送”活動,組建廳級領導帶隊的11個幫扶組,圍繞省市重點項目、12個省級主導產業和107個縣域特色產業,巡回開展“進企業、進基層、送法律、送政策、送技術”,今年以來現場解決問題508項,保障了615個省重點項目落地,實現167個縣(市、區)幫扶全覆蓋。

穩住經濟大盤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中心任務,生態環境部門將繼續堅持服務發展導向,不斷深化改革措施,以鋼鐵行業全面創A帶動全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快創A步伐,創新績效管理手段,全面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和產業競爭力;發揮生態資源配置的“綠色杠桿”作用,注重金融賦能,培育排污權和碳交易主體,活躍市場交易,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路徑;進一步優化環評審批服務,助力重點項目落地實施,讓生態環境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堅持系統保護修復生態環境,堅定不移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決守住生態保護底線。劃定3.68萬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實現全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生態修復治理重大工程,突出張承地區察汗淖爾等生態敏感地帶和壩上“三化”草原治理、燕山-太行山生態提升、衡水湖和七里海瀉湖等重要濕地保護、雄安新區整體生態修復等重點任務,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修復治理力度。突出“兩山、兩翼、三環、四沿”重點區域,科學實施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31%提高到2021年的35%以上。大力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2.3億立方米,超采區三分之二的縣地下水位實現回升。圍繞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白洋淀魚翔淺底、碧水逶迤,野生鳥類恢復到237種,魚類46種,水生高等植物29種,“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從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出發,以提高自我修復能力和增強穩定性為目標,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探索建立美麗河北的考核指標體系,逐步將生態質量納入考核內容,在白洋淀開展水生態、鳥生態監測評價,推進重點地區生物多樣性不斷改善,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主動保生態、促生態、建生態,推進全省自然生態質量逐步改善。

堅持推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堅定不移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堅持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全省先后制修訂《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等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30余部,連續多年開展大氣、水、土等“一法一條例”人大執法監督。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23.19萬家企業全部納入監管,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企業環境信用管理制度體系,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強化監管執法,在全國率先組建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在張承地區、白洋淀流域探索建立與北京、天津、山西等周邊省市生態環境聯合立法、聯合執法機制;全面推行“352”非現場監管執法,今年以來全省入企檢查次數同比下降60%以上,基本實現線上全天候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做到“查辦更準、打擾更少、服務更好、作風更硬”。嚴格督察問效,在全國率先完成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創新開展省直部門、省屬國企環保督察,積極構建“五級書記”負責、黨政同責狠抓落實的生態環境工作格局;修訂完善大氣、水通報排名考核辦法,取消限批措施,同時堅持標準不松、科學精準,為基層“松綁”而不“減壓”。

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下一步將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不斷夯實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四梁八柱”。大力推進非現場監管執法改革,完善環保考核體系,深化智慧環保改革,增強科學性、適用性,構建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牢記“國之大者”,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見效,奮力譜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篇章。

來源:河北黨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