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北戴河濕地風景如畫。
寒露之后,秋意漸濃,秦皇島北戴河鴿子窩大潮坪上鷗鳥成群,眾多觀鳥愛好者用鏡頭記錄這片碧海藍天間獨特的生態景觀。
“一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好不好,動植物更清楚。”觀鳥愛好者張光宇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造訪秦皇島,水清灘凈、魚鷗翔集,秦皇島市的生態環境在不斷改善。”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近年來,秦皇島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改善,生態城市發展優勢不斷凸顯。在張光宇的朋友圈里,藍天碧海綠樹比比皆是,隨手一拍就是大片的自信源于這里不“美顏”、無“濾鏡”的生態底色。
水質清——162.7公里海岸線碧海清潔、沙灘松軟,15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均達到100%,3個地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海綿城市建設更為秦皇島市水資源優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空氣優——2021年,秦皇島成為全面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城市。截至9月30日,秦皇島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78,同比下降10.2%,PM2.5平均濃度2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3%;達標天數225天,同比增加18天,空氣質量不斷改善。
青山綠——市域林木覆蓋率超過60%,主城區完成長城旅游公路、秦青公路、承秦出海路、高鐵、高速等道路兩側等地方的綠化提升,使百里長廊景觀林成為連接山海、“牽手”鄉村的美麗飄帶;新建改造口袋公園40個,“出門見綠、移步見景、小行見園”的美好人居生活格局正在形成,良好生態環境與綠化景觀相融合的新景觀讓市民更愜意。
生態是一條鏈,須得上下游、內外圈兼顧協調才能取得實效。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向“綠”而生、逐“綠”而行的自覺早已根植于秦皇島的基因。
7月,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曦城花語、青馨家園等6個社區,順利通過市住建局等15個部門組成的專家組綠色社區現場驗收,榮獲綠色社區稱號。走進曦城花語社區的大門,滿眼皆是綠意盎然的植被,充滿生命力。道路路面平整、社區商業發達、垃圾分類有序,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綠色社區創建全過程,社區品質和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提升。
以環境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讓綠色、環保和生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今年初,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公布2021年市級綠色學校創建結果,14所學校獲得“秦皇島市綠色學校”稱號。現全市各級綠色學校總數已達334所,綠色學校占比61.3%。
綠色低碳發展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關乎生態環境保護的“本色”,也關乎民生福祉的“底色”。近日,秦皇島市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上榜2022年河北省綠色制造名單,被評為河北省綠色工廠。截至目前,全市省級綠色工廠累計達到17家,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秦皇島產業發展的“綠色濃度”更高了。
天藍地綠水清,生態美,才是真的美。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秦皇島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產品。一路向“綠”,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讓綠色發展釋放更多生態紅利,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麗畫卷正在秦皇島鋪展。
來源:秦皇島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秦皇島:碧海藍天綠意濃
來源:科技與宣傳教育處 時間:2022-11-05
美麗的北戴河濕地風景如畫。
寒露之后,秋意漸濃,秦皇島北戴河鴿子窩大潮坪上鷗鳥成群,眾多觀鳥愛好者用鏡頭記錄這片碧海藍天間獨特的生態景觀。
“一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好不好,動植物更清楚。”觀鳥愛好者張光宇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造訪秦皇島,水清灘凈、魚鷗翔集,秦皇島市的生態環境在不斷改善。”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近年來,秦皇島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改善,生態城市發展優勢不斷凸顯。在張光宇的朋友圈里,藍天碧海綠樹比比皆是,隨手一拍就是大片的自信源于這里不“美顏”、無“濾鏡”的生態底色。
水質清——162.7公里海岸線碧海清潔、沙灘松軟,15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均達到100%,3個地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海綿城市建設更為秦皇島市水資源優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空氣優——2021年,秦皇島成為全面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城市。截至9月30日,秦皇島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78,同比下降10.2%,PM2.5平均濃度2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3%;達標天數225天,同比增加18天,空氣質量不斷改善。
青山綠——市域林木覆蓋率超過60%,主城區完成長城旅游公路、秦青公路、承秦出海路、高鐵、高速等道路兩側等地方的綠化提升,使百里長廊景觀林成為連接山海、“牽手”鄉村的美麗飄帶;新建改造口袋公園40個,“出門見綠、移步見景、小行見園”的美好人居生活格局正在形成,良好生態環境與綠化景觀相融合的新景觀讓市民更愜意。
生態是一條鏈,須得上下游、內外圈兼顧協調才能取得實效。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向“綠”而生、逐“綠”而行的自覺早已根植于秦皇島的基因。
7月,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曦城花語、青馨家園等6個社區,順利通過市住建局等15個部門組成的專家組綠色社區現場驗收,榮獲綠色社區稱號。走進曦城花語社區的大門,滿眼皆是綠意盎然的植被,充滿生命力。道路路面平整、社區商業發達、垃圾分類有序,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綠色社區創建全過程,社區品質和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提升。
以環境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讓綠色、環保和生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今年初,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公布2021年市級綠色學校創建結果,14所學校獲得“秦皇島市綠色學校”稱號。現全市各級綠色學校總數已達334所,綠色學校占比61.3%。
綠色低碳發展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關乎生態環境保護的“本色”,也關乎民生福祉的“底色”。近日,秦皇島市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上榜2022年河北省綠色制造名單,被評為河北省綠色工廠。截至目前,全市省級綠色工廠累計達到17家,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秦皇島產業發展的“綠色濃度”更高了。
天藍地綠水清,生態美,才是真的美。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秦皇島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產品。一路向“綠”,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讓綠色發展釋放更多生態紅利,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麗畫卷正在秦皇島鋪展。
來源:秦皇島日報